您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元氏新闻网 >>  元氏概况

元氏概况

来源: 百度 作者: 2014-06-19 14:26:26

  元氏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南部。距首都北京31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市28公里。行政区划为15个乡镇、208个行政村,人口42万,总面积6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境内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与周围县市相连的公路四通八达。

  古代

  元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战国初元氏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属赵国,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由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为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这里是东汉汉明帝刘庄的诞生地,古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龙山,潜心研究数学理论,写出了享誉中外的数学专著《益古演段》。悠久的历史给元氏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东韩台“古墓群”、城内屹立着的“开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龙山“石窟”、先后被省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铜器34件,玉器5件,铜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区封龙山有许多文物古迹,山色秀丽、风景宜人,流传着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封龙山汉碑有3通被纳入我国百种名碑之列,誉为“国宝”。

  周初分封诸侯,槐水流域建有诋国,封龙山南麓建在飞龙邑。

  战国时属中山国都城灵寿(平山三汲);赵国时,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

  秦朝属钜鹿郡。

  西汉初设置为县。汉代设恒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汉文帝时避文帝讳(刘恒)称常山郡。汉景帝时称常山国。

  西晋时常山郡治由元氏迁往真定(今石家庄北东古城一带)。

  隋复置恒山郡,治真定。

  名称由来

  元氏县来历的故事

  “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阳历年称作“元旦”,其实古代的春节就叫“元旦”,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起名叫元。那时代诸侯的儿子称作公子,因此,武灵王的大儿子就叫公子元。当生下第一个儿子时,武灵王甭提有多高兴了,捧作宝贝。公子元的母亲是武灵王的结发妻子,相亲相爱,平安无事。后来武灵王做梦娶了个美女,醒后让大臣按他梦中的模样去选美,结果娶了一个叫吴娃的美女,就开始冷落了公子元母子俩。美娃又给武灵王生了第二个儿子公何,立刻将吴娃封为惠后,公子何就封为太子。公子元母子俩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有一天,公子元的母亲到宫中求武灵王:“我们娘俩若闷得很,希望能到娘家过一段日子。”武灵王说:“可以。你娘家飞龙邑现在已成了咱赵国的地盘,我就把这座城邑分封给元吧。你也正好住在那里养老。”于是母子二人便辞别武灵王从邯郸回家往封龙山下的飞龙邑去。

  娘俩乘车一路北行,心里虽然凄凉,有母子作伴倒也心安。一路上有山水随行,西边是望不断的青山太行群峰,东边是辽阔无边的大平原,前面就要到自己的家和封地,心情也就显得格外得舒畅。

  到了封龙山脚下的城池,向西仰望封龙山祥云环绕,青山连绵。封龙山又叫飞龙山,因形象巨龙欲飞而得名。这座城地处山前的原野上,一到这,公子元就喜欢上它了。因过去是中山国的地盘,公子元自小未来过外祖家,他母亲自避战乱流浪邯郸嫁给武灵王后,还未回过娘家,这次回到娘家团聚,也非常高兴,把在都城受冷落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了。于是母亲指使士兵将城门上方的“飞龙邑”门匾凿下,重新刻上“元氏城”三字。表示从今往后此城邑就是公子元的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把边境的地方设置作“县”。元氏这一带就是当时赵国的边疆,北边滹沱河对岸就是中山国的地方。公子元就将他的封地叫作元氏县。这就是元氏县的由来。

  后来,母亲又为公子元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娶了城西北褚村李家的女儿为妻。她哥哥李牧就在都城邯郸当兵,后来因作战勇敢而多计谋升做将军镇守边疆。赵武灵王因称霸北方将边疆北扩到山西雁门关一带,李牧在雁门关那里可为赵国立了大功,被封为武安君,这就是后话。

  自公子元与母亲迁到飞龙邑,将飞龙改为元氏县后,都城邯郸可出了大事。武灵王东巡途中,公子章乘机作乱,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借公子章之乱将公子章杀死,又乘机将武灵王围困在沙丘,数日内不给吃不给喝硬把武灵王饿死在沙丘宫。听到这个消息,公子元母子对赵国彻底绝望了,干脆改姓元,[1]与赵国断了来往,努力经营元氏县这片小天地。十几年后,这里成为周边最繁华的地方。公子元带领百姓在元氏境内挖了三条大河疏通洪水。最南边那条叫汦水,东通子牙河入海,北边那条北沙河刚挖到县界边,中间那条潴龙河只挖了半截,秦始皇就占领了这里,强拉这些百姓就修长城去了。公子元还生育了七男二女一堆儿女,也算是家大业大,光宗耀祖了。公子元的儿女长大后,两个儿子到东周的旧都洛阳为官,后来唐朝的大诗人元结,元稹就是他们的后代。还有两个儿子结伴到北方开拓了疆土,他们来到一个叫“上谷地”的地方。看到这里水草丰美,山清水秀,圈地造田,干了起来,之后在这里成家立业,越干越大成为一个庞大的部落。为避免引起赵国人来燕地侵犯占地之嫌,改元氏为“拓跋氏”,内含长途跋涉开拓疆域之意。后来,他们后代又将疆域发展到西边的大同一带,东晋末年,他们在大同建都,称作魏。也就是历史上的北魏帝国。上谷地就是现在张家口的怀来县一带。

  北魏帝国,不久移都到洛阳。目的是投奔寻找先期落户洛阳为官的两个元氏先族。所以他们迁都洛阳后又改姓为元。因为拓跋氏之意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听老朋友杜香文讲,他当旅游局长时,曾有几伙自称姓元的外地人到元氏县认祖觅宗,大概他们都是公子元的后裔子孙。[2]

  近现代

  1943年1月获鹿县路南区域并入元氏县改称元获县,1949年8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5月元氏高邑两县合并为高元县,同年12月赞皇并入,改称元氏县。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元氏县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复设石家庄专区,元氏复属之,1962年3月三县(元氏、高邑、赞皇)分置,元氏县恢复原建置。

  1996年乡镇调整后,元氏县辖5镇、10乡。1998年,姬村乡改姬村镇,元氏县辖6镇,9乡。2000年,元氏县辖7个镇、8个乡。

关键词:元氏,概况

责任编辑:郭晶璇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