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增”有“减”调出农业结构新格局
又到一年春播时。市场需要什么?今年种什么?不仅是农民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国家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话题。 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农产品总量充足的情况下,近年来全国各地确频频出现农民“卖粮难”,百姓需要的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买不到”的情况,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消除无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对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激活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全国人大代表、益阳市委书记瞿海说。 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表示,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需求,由需求来决定生产。 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到新高度。 在今年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行政推动。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场的手段、改革的办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结构调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至此,我国新一轮农业格局调整的格局已然明朗,在“增”“减”之间,不仅是农产品品种数量的调整,更是以市场为“指挥棒”,以去库存、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为重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为例。玉米是我国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典型代表。韩长赋介绍说,去年我国启动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实行8年的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的重大改革。“我们去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近3000万亩,那些停产、半停产的玉米加工企业都转起来了。” 去年,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生产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四省区共计减少23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陈锡文介绍说,市场定价使得农民围绕市场这个“指挥棒”自动调减玉米的播种面积,玉米供给和需求进一步接近;玉米价格实现合理回归,和国际市场进口玉米到岸完税的价格大体相当;根据价补分离政策,玉米价格下跌影响的农民,可以享受到政府补贴,利益得到一定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金会介绍说,去年黑龙江省在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全省建立互联网+高标准绿色基地1170个,绿色种植面积发展到7400万亩,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绿色食品总量的产量占到了3960万吨,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加工量1510万吨,占全国七分之一,农产品质量提升取得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单征宇)
|
关键词:供给 农产品 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