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石家庄频道 >> 专题库

跨越:现代化省会的新征程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王思达 2017-11-11 17:16: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0年前,当解放军战士突破内外市沟的封锁线,谁能想到,70年后的今天,昔日阻挡人民军队的沟壑,已经成为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

  70年前,当人民政府接管民生凋敝的石门,谁又能想到,70年后的今天,一座现代化省会城市正在燕赵大地崛起。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这是一座奋进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辐射带动功能更强的现代化省会城市轮廓,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愈发清晰。

  砥砺奋进,开拓跨越。这里的人们信心满怀,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这里的未来可信可期。

  转型升级

  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时光如梭,岁月轮回。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又一次经历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从10∶49.8∶40.2,到8.2∶45∶46.8。

  这是2012年与2016年,石家庄市三次产业比重的对比。数字之变背后,勾勒出几年来石家庄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新动能新产业蓬勃发展的“简图”。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市场低迷,产业转型迫在眉睫。然而,转型,路在何方?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破”与“立”的核心抓手,创新驱动,靠优质项目吸引投资,补齐短板,打造新优势,寻求高质量的发展。

  君乐宝奶业小镇、亿博公铁联运智能港等一批立县(市)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微软领英华北总部及互联网智慧产业孵化基地。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际贸易城等京津产业承接平台鏖战正酣。

  格力电器、河北三元产业园等新招引项目落地生根,不断发展壮大;常山纺织、石煤机、石药等“老牌”本土企业,借力新项目,再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争取了一大批高端化、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目前已引进京津资金752.58亿元。其中,不乏中关村海淀创业园石家庄分园、清华诚志科技园等,众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的好项目。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如何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魅力?面对环境倒逼、市场考问等现实,石家庄不断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求新求变,拓展成长空间,将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到“十里花廊”赏花徜徉,在北国奥特莱斯购物、听音乐会,在君乐宝感受工业旅游的魅力……每逢周末,不少市民都会选择前往鹿泉区,享受美妙轻松的周末时光。点点滴滴的美好背后,是石家庄连续多年去产能的“大动作”——拆水泥、压减钢铁产能、企业外迁。

  过去四年间,石家庄累计压减炼钢产能260万吨、炼铁产能158万吨、水泥产能2983万吨,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市域内煤矿行业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企业。

  去产能,绝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正在蓬勃发展的各种新兴产业。

  近五年来,石家庄市上下不断提升项目生态、环保准入门槛,为经济发展披上绿色的“外衣”。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围绕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压减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石家庄还将生态环境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创新举措、强化手段、持续深入,研究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奖惩办法、考核细则和问责办法等系列制度,推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系列措施,动员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伴随着一个个经济新生体的不断发展壮大,这座城市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也由此有了新的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未来的石家庄,将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规划布局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站在如今的石家庄体育大街槐安路交口眺望,拔地而起的高架桥、穿梭不息的车流和一座座高楼大厦,无不彰显着石家庄这座省会城市的现代化气息。

  谁能想到,70年前,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打响时,这里曾经是敌人为抵御进攻而设立的外市沟。

  “外市沟周边几乎全是村子和农田,休门、槐底、振头、吴家庄、义堂、花园村、范村、元村等附近都有哨卡。”槐底村的程金玉老人对当年遍布外市沟的十几个哨卡印象深刻。“当时的外市沟西边和北边,其实就是今天西二环和北二环附近,而东边和南边其实就是今天的体育大街和槐安路。”

  而今天距离当年内市沟最近的和平路、裕华路、建设大街、维明大街,都已成为连接这个城市交通的主干道。

  70年沧海桑田。城市建设的轨迹,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纵览近年来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历史性巨变,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绿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构建起“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框架,一幅记载着非凡“城迹”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层面研究谋划城市的建设发展,坚持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服务,以科学决策和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3年9月23日由国务院批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家庄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在空间发展上,跨河建设新区的空间举措为石家庄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承载发展机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石家庄打造高水平的城市环境、承载和对接京津的发展机会创造了条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力在谈到石家庄“一河两岸”规划时如是说。

  未来,石家庄将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格局,加快省会城市向北跨河发展。“两环五纵五横”的高速路网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海绵城市已融入规划建设各环节,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愿望指日可待。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改善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承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八大以来,交通路网作为石家庄的动脉,被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012年3月,石家庄“铁路入地”工程完成,这个被铁路分割的城市实现“缝合”。同年12月,在“行云流水”的东广场、“水润石门”的西广场的掩映下,融入赵州桥元素的石家庄新客站以全新的姿态亮相。

  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让市民感受到了触手可及的变化。“这条断头路打通真是太方便了,以后去北边的菜市场再也不用绕道建设大街了。”2013年底,外贸街丰华路至华北路段打通时,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赵青乐曾这样感慨。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共完成了9座桥梁、83条道路新改建,其中包括师范街、雅清街、蓝月路、庭苑路、新石北路、天翼路等14条断头路,新增道路124.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16.4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15.16平方米提高到了18.57平方米,创造了道路建设的新突破。

  石家庄道路建设的突破,不仅有畅通的地面工程,还有地下紧锣密鼓建设的轨道交通工程。

  2017年6月26日,石家庄地铁首开线路开通试运营,石家庄成为河北省第一座、华北地区第三座拥有地铁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座初始开通地铁线路数量大于一条的城市。

  截至目前,石家庄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条,包括1号线一期、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在建线路共有3条,包括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两边段和二期高新区段。预计到2020年底,石家庄市将建成轨道交通1、2、3号线一期工程,总长59.6km,车站52座。

  三条线路将构成市轨道交通骨干线网,1号线连接老城区、高新区、正定新区,2、3号线以石家庄站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极大拓展的城市空间,显著增强的载体功能,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几年来的巨大变化,在省会城市发展的画卷上挥洒下一笔笔浓墨重彩。

  改善民生

  让人民获得更多幸福感

  石家庄正定塔元庄,冀中平原最普通的村庄之一。一个无言又长久的约定,却让它的名字有了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先后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经常骑自行车来这里下乡。那时,塔元庄正在向实现温饱跋涉。

  2013年7月11日,已经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再次来到这里考察。那时的塔元庄,已经开始了奔小康的进程。

  塔元庄村民生活的变化,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该市坚持把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截至2016年底,四年累计支出199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9%。连续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新增就业4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94万套。新改扩建幼儿园519所。主城区公办学校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实现全覆盖。妇女儿童、防震减灾等各项民生事业都取得了新发展。

  石家庄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每年滚动实施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惠民利民实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民生工程。

  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切实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保机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使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

  去年11月底,石家庄完成城乡医保整合。新农合药品目录由原来的1100种扩大到2600种,农村居民报销用药范围大幅提高,参保人员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该市先后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新农合参保人数559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52万人,城乡居民参保共计711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为居民健康、保障基本医疗、解决因病致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家庄印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将集中利用3年半的时间,在全市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到2020年,新增养老床位4.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进教育扶贫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保障。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以来,该市以提升项目学校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项目学校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以落实惠民政策、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为保障,通过改善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系列措施,推动山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主城区已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学区管理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到扩大。如今,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省首批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在如火如荼进行开展的文明城市创建中,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让创建成果惠及百姓民生,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变化,不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据了解,石家庄市投资4亿多元对市区387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道路、绿化、路灯等进行修建和改善,对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小广告进行拆除清理。通过大力整治,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持续改善民生,除物质投入外,还要为百姓提供更多精神文化食粮。2015年3月起,石家庄市在100个社区开设了“燕赵社区大讲堂”,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文学历史、青少年教育等16个领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当年,“燕赵社区大讲堂”即举办讲座1400余场,听众超过6万人次。2016年,讲堂普及范围又新增100个社区。

  “大讲堂邀请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授课内容很全面,让我们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质。”“燕赵社区大讲堂”的忠实听众吴晓梅说。

  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石家庄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未来。

关键词:石家庄解放70周年,现代化,石家庄

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