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石家庄频道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石家庄频道 >> 民生关注

创立中国农业推广学的科学家
王慧军:从生产队长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尤子健 任杰 秀灵 王占春 常莎 2018-04-20 16:09: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走太行山道路。田桂云 供图

  长城网石家庄4月10日讯(通讯员尤子健 任杰 秀灵 王占春 常莎)王慧军,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省管专家,同时也是国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河北首席专家、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首席专家,2003年4月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2004年12月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是第七届、第八届河北省委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省人大代表,第十二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说起这位王慧军院长,他的成长经历可以说是一部传奇。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演绎了一个从插队知青生产队长到省农林科学院长、博士生导师的传奇故事。

  从学校“小大人”到插队知青生产队长

  1957年3月,王慧军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曾是县农业局长,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爱读书,中小学时代学习成绩优秀。提起中学时代的王慧军,当年师范大学毕业,曾任中学校长的刘瑞珍老师说,王慧军中学时代就读于怀来县新保安中学,曾是班干部、课代表,文采特别好。在哪个认为读书无用的年代,他每次上课他都提前到校,从不迟到。一天上午下起了大雨,他冒着大雨,从家里赶到学校,尽管浑身湿透了,也没有耽误上课时间,上课老师很感动。

  还有一次,语文老师病了,脸色越来越难看,头上直冒虚汗。在课堂上坚持着讲完最后一个段落,告诉大家:“实在对不起,我得休息一会儿。”说完就趴在讲桌上。王慧军带领同学们急忙把老师搀到医务室,医生说是感冒引发的低血糖反映,他们帮老师服了药,扶老师躺下,又拿来糖块饼干让老师吃。老师说:“我没事,躺一会儿就会好的。大家还是去上课吧!”那时,王慧军才14岁,老师们说,王慧军是个“小大人”,他非常懂事又品学兼优。他当班干部认真负责,勤奋学习的精神让师生们深受感动。他的人格魅力成为团结、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巨大力量。

  1975年1月,他中学毕业和当时的青年学生一样,积极报名上山下乡,那时的口号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仅17岁的王慧军,到了怀来县西八里公社小营村当插队知青。从学校一下到了农村,这里的落后,让他开始有些难以承受。因中学参加过农业劳动,他很快就适应了。再加上他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为人亲和质朴的性格和他有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很快获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村里的人对他赞赏有加。一年后,他被选为生产队长。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在全县农业现场会时,他的精彩汇报发言,赢得了县里和公社领导的好评和关注,他被选为知识青年先进典型,参加了张家口地区、怀来县知青代表大会。

农业考察。  田桂云 供图

  放下锄头考大学

  1977年,高考大门重启。当王慧军得知恢复高考的那天,正带领社员在地里干农活,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即扔下锄头,向公社飞奔而去,发现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消息是真的!高考再次点燃了他心中对知识的火焰,高考恢复了!那一刻,他脑海里只闪现一个念头:这是一个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决不能错过。

  但复习并非易事,没有材料、书籍、习题、考试内容,他只能摸索着准备。那时,下乡知青们常常互相借用复习资料,复习时,他很少睡好觉,白天务农,上课,晚上挑灯复习,他不想失去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备考时间很短,考生们拼命复习,向着命运伸出的手狂奔……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上考场的日子。那天,中国迎来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考试”。考生之列不乏父子、兄弟、师生,一场被人们期待已久的考试,凝聚了中国人在特殊时代的集体记忆与情感。

  在王慧军的记忆中,早晨6点起床,匆匆吃饭,从家里赶往考点。当时,人们把高考看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坚信恢复高考是命运的拐点。那一年他们全家哥哥、妹妹和他三人同时考上大学。那个年代,那种情况,至今还是怀来人的美谈。

  1978年,他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肯定了他的学习成绩和不懈的努力。一个插队知青、生产队长,终于凭借他的韧劲,踏进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大门。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在大学里他担任过班长、系学生会主席,学生工作占用了他许多时间,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82年本科毕业他被留校,成为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育种教研组教师。回忆大学生活,王慧军说,当年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老先生的师德与师范当为楷模。母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育激励了像他这样的学子一生。

  “经过文革,国家缺乏人才,高考为社会输送人才,也改变个人命运,让人们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追忆高考,王慧军的大学同学张迎潮总编说,高考对个人和国家都有好处。回顾彼时,恢复高考后,大学生被推举到“天之骄子”的位置,社会建设迎来了高素质人才。那是众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一代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将论文写在太行山考察。 田桂云 供图

  创立中国农业推广学学科将论文写在太行山上

  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他一直沉醉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教师岗位里。1988年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把他从教师岗位调整到科研处当秘书,1990年11月,升任科研处副处长,1992年6月,任处长,1995年6月,任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在此期间,他参与和组织了河北农业大学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工作。在将科学技术送进贫困的太行山区过程中,他体会到,科学技术需要研究,更需要转化,只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期间,他写出了《农业推广技能》、《农业推广的原理与技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论》等学术专著。

  在多年研究农业推广规律与实践的基础上,他与国内一些学者共创了中国的农业推广学学科,成为我国农业推广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曾被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推广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任,担任了国家面向21世纪教改课程、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农业推广学》的主编。后又主编了全国农业专业硕士教材《农业推广的理论与方法》。

  1997年他主持的“地方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获河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他主持的“太行山开发管理”项目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一等奖;2000年他主持的“高寒半干旱低投入区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体系推广”课题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期间发表了有关科研管理和农业推广方面的学术论文40多篇。主编、副主编了《农业概论》、《农业科技进步概论》、《中国科教兴村导论》等专著。1997年他被原国家科委评为“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

  2001年3月,王慧军调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03年4月,接任院长。期间,2006年他主持的“在粮食安全框架下河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战略研究”课题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他主持的“燕山山区科技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典型示范”课题获河北省山区创业一等奖;2011年他主持的“华北灌溉农田减蒸降耗增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他参与的“谷子抗除草剂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他主持的“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期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先后赴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家考察学习农业科研管理和推广工作。因为,在农业推广领域研究成绩突出,被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牧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为该校建校150年来授予的第一个中国人。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农业组组长,省专家献策团副团长、农业组组长,他多次为省委常委学习中心组、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做发展现代农业,振兴河北农业农村经济的专题辅导,受到广泛好评。

  省农林科学院长到张家口当扶贫队长

  2015年,作为河北农林科学院院长的王慧军带队到张家口精准扶贫,帮扶崇礼县狮子沟乡6号村。他走访农户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走进了一个快八十岁老人家里,一进去都下不去脚,院子里头满是羊粪、牛粪,进了屋里炕上有鸡,地上有猪,那种生活都带有原始性。”

  崇礼县6号村离草原天路只有5公里的距离,生态环境非常好,但生产生活却异常落后,经过考察,王慧军发现6号村海拔高、地域广,特别适合莜麦、胡麻、土豆等冷凉作物的生长,并且这些作物可以打造大地景观。说干就干,他换上胶鞋、扛起锄头,和农民一样来到田间地头,找回了年轻时当“生产队长”的感觉。

  他们把所有的经济作物都规模化种植,打造现代生态景观,在满足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吸引城市人们的眼球。这种脱贫的路子,他管它叫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经营的路子。他说:“扶贫不单单是经济行为,要留得住绿水青山,把它的生态价值挖掘出来,这要比我们单独的生产扶贫好的多。”

  他说:“让城市人来了以后能体会到这种乡愁记忆,可以做到‘四个一百’,城里人来了,(一个人)吃一百、住一百、玩一百,走的时候再拿一百,一个周末就能挣四百块钱,要是来一百人呢?”

  经过他的顶层设计规划,一年多的精准扶贫,6号村绿色的莜麦田、黄色的油菜花、白色的蚕豆花、紫色的马铃薯花条状成带,山地地貌波浪起伏,加上一排排白墙红顶的新民居,呈现出了一派大地农业景观,不但是风光无限,而且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翻了番。高兴的百姓,授予他“荣誉村民”。王慧军也拿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张荣誉证书。

  谈到拿到荣誉村民证书的感觉时,王慧军说:“我就觉得很激动。因为我获得的国家级、省级荣誉证书很多,但是一个村的村民发自肺腑地让我当他的荣誉村民,真是让我很高兴的一件事。”他相信崇礼县狮子沟6号村到2022年,一定能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小乡村,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冬奥会的召开。

  在2016年河北省的两会上,王慧军拿来了根据自己精准扶贫一年来的感受写成的《关于加强农村社会问题治理的建议》,他写到,农业产业一定要升级,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现代休闲旅游农业,这不仅是新型农业业态,而且更是富民项目。

  祝福家乡张家口

  王慧军认为,冬奥会是家乡张家口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应该为大众营造一个“冬滑雪、春观花、夏避暑、秋赏景”的环境;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解决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集体经济空白化的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职业化的目标。农村需要城镇化,同时也需要逆城镇化,城市要素要下乡,要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慧军说,从1978年我离开家乡张家口,如今已有40年了,我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祝愿家乡繁荣富强,明天更美好!

关键词:农业,科学家,王慧军,农林科学院长

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