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滚动新闻

行唐西城仔:红薯红谷红薯茶 农业升级助脱贫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书军
2018-07-13 20:28:50
分享:

由原来的垃圾场地改造而成的休闲场所。记者 李书军 摄

  长城网石家庄7月12日讯(记者 李书军)7月12日,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刚下过雨,路面尚湿。行走在村里干净的水泥路上,呼吸着湿润的空气,看着在街头闲聊的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任谁都想不到这里在2016年曾经是深度贫困村,当时的村里全是泥土路,垃圾遍地,甚至出村路都烂的没有样子,就更别提村民的收入了。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这儿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只要是有两户人家以上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村通,户户通路面硬化基本实现。近期又下大力气完成“三清一拆”,消除了连茅圈,修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建起了公厕,设计建造了西城仔村标,对入村道路路肩进行硬化绿化,对村道路两旁荒地进行了绿化美化,建设了小游园和文化广场,修建了5个公共厕所,并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的第一书记苏建辉一边走一边向记者细数着村子的变化。

在建的茶叶加工厂和已建好的晾晒棚。记者 李书军 摄

  石家庄市国税局驻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工作队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累计筹资124万元硬化主干道2500米、小街道2000米,并对村委会、小学院落进行了硬化,还搭建了阳光棚,安装太阳能路灯95盏,大幅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经过今年“三清一拆”行动,更是让村里的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村民们的心情越来越好,而最让他们高兴的是工作组带来了脱贫的希望,让他们看到了致富奔小康曙光。

  西城仔村有223户、753人,耕地1500多亩,其中坡地、旱地1000多亩,以前主要种植玉米,辅以小麦、谷子、红薯等作物,基本靠天吃饭,产量低,收入少。驻村工作组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土地特点,确定了小米和红薯的深加工产业。

  “去年试种的一批小米,种了300亩,一共产了19万斤,还卖出去了9万斤。通过小米品种的更迭,让老百姓们认识到,种植以前的品种收入低,用现在新的产品,收入能够增加。”据驻村工作组成员孙会峰介绍,这里以前种的小米产量低,没有特色,后来他们从农科院订购了最好的品种,因为谷子外皮是红色的,所以叫红谷,西城仔则是华北最大的红谷种植村。

  而红薯的种植则是引进了不同的新品种。早种一批早熟品种,让红薯提前上市。晚熟的红薯通过建立的红薯窖,等红薯销售的季节过去后再上市,以错峰销售为老百姓们争取最大的效益。

西城仔村的百亩红薯地。 记者 李建  摄

  除此之外,驻村工作组根据当地的红薯种植特色,借鉴武夷山岩茶、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开发出红薯叶茶,举行了“御叶坊”茶叶推广发布活动,并获得中国2017河北国际第七届茶博会“消费者最喜欢的品牌”,市场反映良好,销售顺畅,去年为村民带来10万多元的收益。今年又利用当地野生酸枣叶开发了酸枣叶茶,丰富了茶叶品种,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

  “目前做的茶都是手工做的,一片一片搓,品质好,市场上都没有卖的。老百姓们采一斤给5块,搓一斤给10块,人均一天可以做出来七八斤,做的快的可以做十几斤。去年发工资的时候,两个月的时间,有人可以挣到七八千。”孙会峰笑着说:“去年有外面的订单,但是没敢接,因为厂房没盖好,产量跟不上。”

  为了更好地引导增收产业发展,该村组建了以种植、加工为主业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立足传统种植优势,主打绿色有机品牌,积极发展红谷、红薯种植,茶叶制作和小米加工等产业。去年全村红薯种植150多亩,每亩增收1500元;红皮谷子种植300亩,每亩增收近1600元。同时,新建了一座占地240平米、建筑面积480平米、日加工能力2000斤的小米加工厂,注册了“行唐红”商标。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完成,建成后可安排1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民和集体带来80万元收入。

正在炒制酸枣叶茶。 记者 李书军 摄

  村民刘向荣算了一笔账,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租用村民的地,村民为合作社打工管理庄稼。合作社给村民每亩给600元租金,500元管理费,这就有1100元/亩的收入。

  “真不赖,去年合作社租了我家2亩地,因为地不强,一亩地给了500,他们统一管理,等收了以后直接给谷子,比以前强多了。”说起村里的合作社,64岁的刘二海很是满足。

  据介绍,西城仔村对贫困户的种植实行集体扶持分户管理,利用帮扶资金给各户免费供种、免费灌溉,并统一收购和销售,农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10%,既帮助贫困户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去年还利用扶贫资金为31个贫困户在辰雨基业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资入股,每年每户分红1200元以上,让贫困户通过产业增加了较为稳定的固定收益。

西城仔村内的街道。 记者 李书军 摄

  2016年初驻村时,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425人,贫困发生率68%,被市确定为深度贫困村。截至2017年底,该村通过脱贫和建档立卡“回头看”重新识别,贫困户剩余31户5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8户39人,低保贫困户12户14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贫困发生率降为7.17%。

  下一步,西城仔村将进行中心村建设,启动“三区联建”,即建设新型社区、农业产业园区、生态修复区(涵养区),让村民住进楼房,村庄占地恢复为耕地,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利用库区移民扶持资金40万元修建的综合茶厂项目已报批,待市水务局整体批复后即可动工,建成后可实现茶叶的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每年可为村民和集体增收30万元。同时,将利用红领巾水库被批准建设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机遇,建设旅游民宿,打造集垂钓、采摘、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

关键词:行唐,红薯,农业脱贫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