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清晨的微风吹走了酷夏残留的丝丝热气。听!省会开达小区的一处小花园里传来了阵阵吟诵声。寻声而去,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正在比拼背诵关于“秋日”的诗词……
这些孩子都是石家庄一个公益背诗群的成员,是一位叫刘竹玲的“妈妈”于2017年3月成立的。在这个微信群中,孩子们尽享吟诵之乐,并发自肺腑地爱上了诗词。一年多下来,背诗群吸引了800余名小学生参与,平均每个小学生掌握了300余首诗词。
近日,以刘竹玲为原型的公益微电影《冰心玉壶》上线,很多人点击观看,好评无数……
“每天清晨都有诗词叫醒我们的耳朵”
8月22日7点整,听到手机“叮”的一声,田家萤的妈妈知道背诗群里有了“新任务”。“妈妈,今天要背哪首诗?我得快些学,快些背,争取做第一名。”一旁等待的田家萤迫不及待地说。“今天要学习和背诵的是李白的《杜陵绝句》和王维的《白石滩》,要复习的是三首跟饮酒有关的诗,李白的《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和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田家萤马上投入学习中,用了十几分钟就背过了两首诗,还用了几分钟复习了另外三首诗。“这次你是第五名,张豪翔第一,魏莱第二,刘泽淇第三。没关系,下次你还要加油,争取前三名!”听了妈妈的话,她虽然有些小沮丧,可很快就斗志昂扬起来。
“每天刘姐都会准时发‘任务’,孩子也养成了习惯,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完成背诗任务。孩子说,‘每天清晨都有诗词叫醒我们的耳朵’。”田家萤妈妈说。
群主刘竹玲从小就热爱诗词,她说:“诗词陪我成长,诗意伴我人生。”去年3月,她成立了这个背诗群。在背诗群里,刘竹玲设置了20多个板块,包括思念、送别、边塞、山水、田园等等,每周一个板块,按照相关主题选择诗歌。她还会在网上搜索每首诗的注解、赏析等,既有文字版的,也有相关视频,都整理到一起,每天凌晨时分发到群里。每天背诵一到两首诗、复习两到七首相关的诗。
刘竹玲告诉记者,在全国范围内,有上百个类似的背诗群体。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群都没有坚持下来,但她组建的背诗群不仅成员越来越多,群里的氛围也越来越好。究其原因,她说应该缘于“用心”二字。
刘竹玲今年47岁,是一位保险业务经理,工作非常忙。而且,她家里有两个孩子,其中小儿子李翔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晚上,她在哄孩子睡下后,还要再爬起来挑选、整理、抄录诗词,并发到背诗群里。早晨,她比之前起得更早了,一睁眼就先给孩子们发诗词。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她还要从网上搜索每首诗的注解、赏析发布到群中,有时还要费时费力地查找相应的视频。
起初,孩子们每周背诵6首诗,后来随着难度的增大,会相应有所减少。不知不觉,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孩子们竟已背诵了300余首诗。每天,孩子们背过当天的诗以后,会发送背诗的音频或视频到群里,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孩子们去山东参加诗词大赛时,参赛的济南、菏泽等地的一些家长觉得这种形式很好,也加入了这个群。慢慢地,河南、新疆、黑龙江等地的家长也加入进来,这个群由一年前的五六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八百多人。
“孩子变得胸藏文墨又妙语连珠”
群里的孩子以小学一年级的居多,最大的是四年级的。日复一日,孩子们不仅“拿下”了《春江花月夜》这类比较长的诗,背诗的速度也大大提高。很多家长说,一年多来,孩子不仅背诗背得快了,背语文、英语等也比以前轻松了不少。
8岁的高子媛,去年背诵《春江花月夜》时,她觉得太长了难背,就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等一切零散时间,一小段一小段地背。没想到,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背得滚瓜烂熟了。背诗成了习惯,她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会问妈妈:“今天背什么诗呀?”她还把背过的古诗活学活用,在日常语文作业组词、造句时,经常使用诗句,还细心地写上每句诗的作者和题目。“孩子第一次写日记,写了翡翠公园,描写公园的瀑布时,她引用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语文老师看后在班上表扬了子媛。孩子变得胸藏文墨又妙语连珠,我们做家长的当然开心了。”高子媛妈妈说。
刘泽淇读小学四年级,自从加入背诗群以来,他的变化非常大。“以前胆子小,不敢讲话,现在变得大胆自信。”刘泽淇的妈妈说,语文老师看到刘泽淇的变化很是吃惊,问明原因后将每周一最后一节课设为“每周一诗”,班里同学轮流领读古诗词,并逐字讲解。当然,刘泽淇的表现最为优秀。“这个暑假我背了很多首诗词,《岳阳楼记》《长恨歌》《蜀道难》《卖炭翁》《登鹳雀楼》,诗经的《关雎》《蒹葭》……”他扳着手指头,一个个地细数着,认真的表情也感染了记者。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后,刘竹玲也在群里设置了“飞花令”栏目,她希望背诗群的孩子们储备足够丰富了,也能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我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栏目,只要聚在一起,她就和群里的小伙伴你来我往,不一会儿就会‘拼杀’十几个回合呢。”范晓莲的妈妈说。
虽然每天整理相关文字、视频资料要花费不少时间,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刘竹玲觉得自己的坚持很有意义也更有动力:“我们不是为了追逐名利,也不是为了高考和写作文,就是纯粹的喜欢和热爱。”
“播下诗意的种子收获万紫千红”
刘竹玲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所提倡和蕴含的包括励志、奋发、勇敢等精神,对背诵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们在诵读诗词中结交朋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既能丰厚其文化底蕴,又能启迪其人生智慧,正所谓“播下诗意种子,收获万紫千红”。
今年6月3日下午,她和群里的一些家长策划举办“第一届儿童诗词沙龙暨公益背诗群第300首集体诵读大会”。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西清公园管理部门得知背诗群的故事后,还特意决定免收活动的占地费用。“我们是在西清公园下沉广场举办的,80名孩子身着统一汉服,齐声背诵古诗词。”刘远东的爸爸说,分为劝学勤勉篇、春花秋月篇、明月思乡篇、田园山水篇、边塞风光篇和爱国励志篇共六个篇章的30首古诗词经孩子们集体吟诵,别有一番韵味。孩子们嗓音洪亮,落落大方,文字激荡,诗词飞扬。现场300多位家长和围观群众感动不已,掌声雷动。“除了常规的吟诵节目,大家还通过击鼓传花飞花令、“我问你答”和猜猜看等趣味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吟诵中,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刘竹玲的人生格言,也是她常在背诗群里教导孩子们的话。“会背诗的孩子总能随时随地吟咏诗词,走到哪里都容易触景生情。”刘竹玲感慨道,她带儿子到石家庄市郊的封龙山游玩,站在池塘边,望着封龙山的山与水,儿子忘情地背起了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7岁的刘益旗正跟着父母在泰山游玩,爬到泰山看日出时,他大声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泰山观日的游客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然后一起为刘益旗鼓掌……
“我们惊喜地发现,背诗绝不是枯燥乏味的事,也能像做游戏、旅游一样,是可以让孩子们特别快乐的事。”葛铭涵的爸爸说,他的话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他们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词,好作品有好的内涵,凝结着时代的精华。也许背下来的当下,对个人的影响未见得立竿见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人生经验的丰富,诗词也许能帮助背诵者更深刻地体会人生。因为诗词所提倡和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对背诵者产生影响。
“暑假结束前,孩子们能背到380首诗,我们还会继续稳步进行。”刘竹玲说,在国庆节前后,背诗群的孩子们计划要“越过”诗词四百首的“小山头”。
前几日,以刘竹玲为原型的公益微电影《冰心玉壶》上线了,很多人点击观看,并好评无数,大家称赞说:“刘竹玲让更多的孩子们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能唤起更多人传承、厚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该部微电影的编剧兼导演刘永新说,《冰心玉壶》正在参加“中国微电影大赛暨‘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希望刘竹玲和背诗群的故事能打动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