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故事

从三张全家福看变化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范文杰
2018-09-10 09:52:01
分享:

  1973年6月,作者(后排左一)弟弟结婚,全家人在朱家沟拍了第一张全家福。  ▲
  1993年7月,作者(前排右三)父亲80大寿时,在平山县城拍了第二张全家福。  ▲
  2018年3月,改革开放40年,作者(前排中间)全家拍了第三张全家福。

  我是83岁的白发老人,家居河北省平山县下槐镇朱家沟,这一带是革命老区,自己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也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从我家的三张全家福照片可折射出国家40年来的巨大变化。

  1973年6月,弟弟结婚后,照了第一张全家福。

  1973年是我家大喜大悲的一年,这年2月弟弟在南开大学毕业后分到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工作,5月弟弟与弟媳结婚,6月回家探望。小小的山村轰动了,也给病重的母亲带来了无限的欣慰。因为全家团聚很不容易,所以想拍张全家福作个纪念,但附近二三十里内又无照相馆。我急中生智,急忙骑自行车到唐家沟公社请来了电影队放映员赵志远,在大门前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照片上共计10个人。这是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我们拍全家福,三个月后,母亲即离我们而去。

  当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活刚刚温饱,家庭以农为主,大都是农业户籍,只有我和弟弟吃公粮,家人在生产队挣工分。我的月工资45.5元,月口粮指标30斤,每年发布票1丈7尺3寸。全家每年向生产队交分粮分物款200多元。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和一块国产手表,这“三大件”是我参加工作20年逐步积累购置的,大部分村民没有三大件。

  1993年7月,父亲80大寿时,在县城拍了第二张全家福。当时全家四世同堂,20口人,照片上共17人(弟弟一家3人,在天津未归)。

  此时,全家已迁出大山,弟弟一家住天津,妹妹一家住石家庄,父亲随我住在平山县城。10年前在生产队分的责任田全部转让了出去,由农业家庭变成了干部职工家庭。我的月工资是380元,儿女较低,各有收入,家中的存粮作为生活补贴。一日三餐以细粮为主,粗细结合,补丁衣变成了新式衣服。进城后,做饭起初用蜂窝煤加排风扇,后改为液化气加抽烟机。家中共有4台电视、7辆自行车、4台缝纫机、6台电扇,1992年冬机关给安了一部直拨电话,老父亲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咱们还能迁到县城居住。”

  2018年3月,改革开放40年,拍了第三张全家福。

  这时父亲和妻子均已离去,自己成了长辈和高龄人,四世同堂,6个小家庭,19口人,都是非农业户口,衣着服装都和前两张照片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月养老金是4100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近10倍。生活条件大改观,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烧饭用上了天然气。缝纫机、电风扇、直拨电话已成历史,自行车作为备用。招待客人到饭店,粗粮、红薯、野菜成了调剂生活的佳肴。笔者在古稀之年还学会了用电脑上网打字,每年在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

  这三幅照片折射出的变化,是国家基层干部40年家庭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变化的一个缩影。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的家庭就走不出大山,也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全家福,改革开放责任编辑:李书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