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故事

我大学的老师们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李鸿理
2018-09-10 09:53:58
分享:

  毕业30年,大学生活离我越来越远,但是有几位老师却永远定格在记忆的河流中。

  周月亮老师是《王阳明大传》的作者,现在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第一次见到周老师是在公交车上。当时我刚上大学,每周都要坐公交车到新华书店。一天,回学校的公交车上,售票员高喊:“查票了!查票了!”我紧张地找车票,高高地举起来。这时听到售票员高喊:“你的票呢?”顺着她咆哮的声音看去,一个很是文雅的年轻人站在售票员面前。他一言不发,看向自己扶着栏杆的手腕儿,人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他的票在手表带下面压着。售票员也一下子明白了:车上人多,他把车票放在那里,便于检票。售票员有些悻悻,掉头去检查其他人的票了。后来知道,这位颇具名士范儿的人是在读研究生,再后来就有幸听到他的课,他天马行空式的授课方式影响了很多人。

  王长华老师现在是博士生导师了,当年也是我的古典文学老师,同样是在读的研究生,他教的是先秦部分。最后一次见他是大学毕业那天,同学们一拨拨地走,我们宿舍里只剩下我和王凤巧同学。我们到学校门口菜市场买西瓜,结账时,小贩的西瓜刀划伤了凤巧的脚。这时小贩说:“给你们免个零头,8毛算了。”我们刚要付款,背后有个声音说:“西瓜免吃,到医院包扎一下吧。”我们回头,看到王老师跟他的家人站在旁边,他瘦瘦的,很儒雅,声音也不大,但是那种威慑力,我和凤巧都感受到了,小贩也感受到了。王老师的形象就定格在那里,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担当范儿在他身上似乎特别明显,让远在异乡的学子感到温暖、安全。

  陈福民老师是我的当代文学老师,他是又高又帅的偶像加实力的典型。第一次见他,是在中文系办公室,有人问他最近咋样,他说“龙体欠安”。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他和我们的距离。非常幸运的是,我的研究生答辩外聘导师就是陈老师,此时他已是社科院的研究员了。陈老师最近转战文化散文,我从里面选了很多段落,让学生在作文中模仿,也许孩子们不会成为散文家,但是领略文化散文的魅力,他们乐此不疲。

  如今,“河北师范学院”这个名字已经留存在历史的档案中,但是师院这三位老师却让我感觉到,学校把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聚在一起,平添了一道时光带来的沧桑味儿。

关键词:大学,老师,教师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