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宇之前就读于一家有名的民办学校,经慎重考虑后于4月初又回到了片内学校——长安区53中初一就读。“学校的师资力量强了,环境好了,孩子在家门口念书,既方便又放心。”王泽宇妈妈一句话道出了孩子返回片内就学的原因。石家庄实施学区制改革3年来,80多所薄弱校逐步变强,共吸引3756名学生返回片内就读,形成近年来最大规模生源回流潮。
4月19日,记者走进53中所属学区的牵头校——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该校正在组织学区成员校开展课题交流。牵头校校长王万青说:“学区发挥引领作用、引入高端资源,各成员校招生片区招生人数迅速增长,仅53中招生片区入校生就从98人增至272人。”
党的十九大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张少华看来,学区制改革带动薄弱校壮大,正是这一重大决策落地生根的有益探索。
2016年3月,石家庄在河北率先推行学区制改革,先后组建44个学区,试点学校达131所(其中薄弱校87所),占主城区义务教育公办校总数的60%。全市共投入1900万元用于学区软、硬件建设。通过教师交流、教研备课、资源共享等措施,学区内各校实现了融合发展。
“爸妈为了让我上个好学校,吃苦受累在市区买了房。可我现在上的学校变化挺大,不想再换学校了。”在新华区机场路小学学区东营学校读六年级的小女孩常晓曦说。记者走进东营学校,平坦的操场、宽敞的教室、崭新的电脑令人眼前一亮。常晓曦同学说,学校经常组织大家到学区牵头校——机场路小学上示范课、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们长了不少见识。
“以前我们这个城郊村的孩子大多去上热门学校,现在一半以上的孩子都选这儿,不再跨片择校。”东营学校校长高爽说,市里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的优秀教师从10人增至23人,招生片区入校生由300人增至454人。快到招生季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咨询孩子上学的事,估计今年回流的学生会更多。
机场路小学学区的成员校包括东营学校、北苑小学、西营学校。该学区积极开展名师课堂、名师带徒、名师送教等“五大名师”活动,推行联合德育工程,促进了薄弱校成长,成为全市学区制改革的一个样板。
据悉,石家庄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快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