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新闻

滹沱河:将逐水而居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 燕赵晚报  作者:
2019-07-26 09:53:42
分享:

  人逐水而居,城依河而建。一座城市可以没有雄伟的建筑,可以没有繁华的街道,但绝不会没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而几乎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会有关于一条河流的美好回忆,人们亲切地称心中的那条河为“母亲河”。而我们的“母亲河”,毋庸置疑就是滹沱河。如今,经过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昔日波光如鳞、天鹅游弋的画面再次呈现在市民眼前,滹沱河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综合整治碧波荡漾现美景

  “时至民国,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间杂牛羊……”这是昔日有关滹沱河的记载。

  “我小时候,在滹沱河里挖个沙土坑,用手拍几下,就能渗出水来,我们都直接喝,很干净的。”年逾古稀的赵老爷子一直在滹沱河南岸居住,他告诉记者,自己20多岁的时候,滹沱河一年四季都有水,冬天结冰了,赶着马车就可以过。

  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滹沱河石家庄区段在石家庄人的眼里慢慢改变了颜色——河道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植被树木稀疏,生物种类锐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个丰水区域日渐向贫水区乃至荒水区发展。

  “20多年了,我天天从这里路过。”57岁的王先生说,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要从凌透村骑车去正定县上班。回忆起以前的滹沱河,王先生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他告诉记者,以前,滹沱河就像个大沙滩,每逢春天滹沱河里的沙子被风一吹,不仅眯眼看不清路,而且特别脏。“从家骑到单位,脸上、头发里都是沙子,那个受罪啊。”王先生说。

  对滹沱河过去的景象记忆犹新的,还有滹沱河生态区管理处工程科的科长郑磊。他说,那时的滹沱河常年干涸,地表黄沙裸露,大风一起,尘沙弥漫,其沙尘量占省会城区总悬浮颗粒物的29%。同时,非法采砂破坏严重,河道两侧沟壑纵横,杂草丛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仅子龙大桥两侧就有5座渣土山,达1200万立方米。

  曾几何时,如何让石家庄人的母亲河重现生机,继续浸润这片承受过她恩泽的土地,成为了人们急切的渴盼。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论证,科学决策,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了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

  2009年8月6日,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干涸多年的滹沱河开始蓄水,碧波荡漾将再现石家庄的母亲河。

  2010年7月1日,是个举城沸腾的日子。这一天,滹沱河主城区10公里河段全线蓄水,干涸了近半个世纪的滹沱河重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景,宽600米至1000米的水面在市区北部形成一条长长的玉带,波光粼粼,水鸟翔集,长坎护岸,飞桥映水,让这个极度“干渴”的城市变得柔媚多姿起来,也更加富有了灵性。

  目前,滹沱河从中华大街到朱河坝的16公里段,新增水面900万平方米,再现了“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的神奇和美丽。

  生态修复多种水鸟争驻足

  现在已经进入三伏天,许多人选择饭后宅在家里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但张国民没有,只要天气允许,他吃过晚饭就会到滹沱河北岸子龙大桥西侧的小广场,“这里有凉风,空气也好。”张国民笑着说出了来小广场的原因。

  张国民住在正定县城,现已退休,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骑上十多分钟自行车,来到滹沱河畔,或散步,或聊天,或赏景。“我在滹沱河见过天鹅、野鸭、海鸥,还有许多不知道名字的水鸟,比如那些。”张国民指着远处在水面悠然自得“游泳”的水鸟说。他告诉记者,自从滹沱河里有了水后,不仅风景好了,生态环境也变好了,出现了越来越多不知名的水鸟,以前见都没见过,别说认识了。

  现在的滹沱河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林木成荫,鲜花盛开,吸引了诸多水鸟栖息停驻,它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悠闲凫水,时而振翅高飞,时而轻点水面,无论哪一种姿态,都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其实,除了水鸟,滹沱河两岸的树木、姹紫嫣红的花海,无不让人心旷神怡。举家游玩的市民、拍摄婚纱照的情侣络绎不绝,沉醉其中。“这都是沾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光。”张国民说。

  为了改善滹沱河生态环境,2014年,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市区段开工,其范围主要是滹沱河市区段,从中华大街到东三环北延线,全长19公里,规划总面积3300公顷。

  郑磊告诉记者,生态修复工程中,主要在滹沱河市区段沿线重点打造6个景观节点和8个植物专类园,将滹沱河两岸建成集防护、观赏、休闲、健身和科普“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建成2000多亩的滹沱河花海,并新建滨水生态公园等。

  清水绿岸,鸟鸣翠柳,鱼翔浅底。美不胜收的景色,昭示出滹沱河生态的蝶变。

  在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市区段迅速推进并取得成效的同时,滹沱河下游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也加速开展。

  污染治理一河清水向东流

  7月上旬,在藁城区振兴污水处理厂,滚滚清流沿着巴氏计量槽奔涌而出,这些水将通过暗渠、沟渠流入滹沱河。该厂负责生产运行的副厂长程凯用一根绳子把量杯放入计量槽,盛出多半杯水。肉眼看上去,水很清澈,而且没有异味。“经过我们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排放标准已经达到国家一级A,也就是说,这些水可以用于景观用水。”程凯说。

  程凯介绍,藁城区振兴污水处理厂建于2003年,2006年10月投入运行,当时的污水排放标准为国家二级B,“2010年之后,污水排放标准就提高到国家一级A了。”程凯说,进入水厂的污水经过酸化、氧化沟、二次沉淀、深度处理、活性碳过滤吸附后,水质变得逐渐透亮起来。目前,藁城区振兴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6万立方米污水,出水水质为国家一级A标准。

  随后,记者来到藁城区振兴污水处理厂外面西北方向的暗渠和明沟连接处。在这里,汨汨清水沿着沟渠向东北方向的滹沱河流去。此时,藁城区兴安村的赵瑞山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过来了,“俺领几个朋友来看滹沱河。”赵瑞山告诉记者,他从小就住在距滹沱河不过七八里地的村子里,亲眼目睹了滹沱河的变化。“以前,滹沱河就是个排污沟,河道里有一大坑一大坑的臭水。”赵瑞山说,那时候,坑里的水有黑色的、红色的、棕色的,特别难闻,“别说来河边玩了,村里人谁都不愿意往河的方向走,水太臭了。”回忆起以往的滹沱河,赵瑞山皱起了眉头。

  资料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常年干枯,滹沱河下游沿途几个县(市、区),逐渐将滹沱河作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的去处,在宽达3公里的河道上,形成一条约1米宽的小河沟,每日接纳两岸约32万吨污水,成为名副其实的排污沟。

  “那时候,俺们天天盼着滹沱河的水能变清。”赵瑞山说,没想到,现在,他们终于如愿以偿。

  “滹沱河下游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是从2016年3月份开始的。”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郑璞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治理工作分两部分进行:全面清理排污源,封堵入河排污口;利用投放水处理物化凝聚剂的方法,治理河道内的污水和底泥。

  郑璞告诉记者,这种凝聚剂可以快速凝聚、分离溶存在污泥中的有机或无机类污染物,螯合固定重金属和部分有害盐类,实现底泥就地消解,使污水还清,“经过实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17年初,通过清理非法排污口、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建设入河预处理,以及实施河流原位修复、泥水同治,实现了滹沱河水质的明显改善,藁城、晋州、深泽等部分河段,已初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如今,我们的“母亲河”已经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继续浸润着这片承受过她恩泽的土地。但她所经历的伤感和阵痛,必须由我们唤她“母亲河”的人们来承担负疚和不安,以使我们面对她的碧波荡漾和顺流而下,道一声:对不起!而她面带微笑,毫不迟疑地将美丽再次托起……(范文龙魏宪亮崔虹)

  ​

关键词:滹沱河,石家庄责任编辑:解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