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本网原创

石家庄市灵寿县:太行深处春茶香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解哲琳
2020-04-20 20:35:00
分享:

  ​

  长城网石家庄讯(记者解哲琳)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更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因为气候和茶树的习性,在我国一直有“种茶不过黄河”之说,然而在石家庄市灵寿县竟有着近800亩的茶园。在这里,茶叶种植不仅打破了北纬38°的“魔咒”,还成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良方妙药。

寺岭村的村民在茶园内采茶。李齐昊 摄

  东寺岭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海拔1000米,深山耕地少,出去打工难,只能从土里刨食,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用村支书王献民的话说就是,“以前大家伙儿种庄稼,每亩收入三五百元都是好收成,供孩子上个学都是大难题。”

  怎样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们脱贫致富,村两委一直在思考。

  2009年,王献民听说河北省农科院的张占义教授把龙井茶成功引种到了临近的漫山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离漫山村也不远,要是也能种出茶叶这‘稀罕物件’,肯定不愁卖啊,大家伙儿的收入不就能提高了吗?”王献民随后召集村民开会商量学种茶树增收致富。

茶农们正在茶园内采茶。许付磊 摄

  “能种活吗”“一亩地投入一两万,风险太大了。”“以前就没听说过北方产茶叶的,赔了可咋整?”还没开始种,村民们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没有一个人同意。

  看村民们积极性不高,王献民决定自己先干,用实际效果说服大伙儿。当年他便流转了4亩地,建了13个大棚,栽种上了3万颗茶苗。然而北方种茶本就不易,更何况他还是个门外汉。

  在北方种茶,越冬保温是茶树成活的关键,也是一个难题。“俺们这儿最冷的时候能有零下25℃,当时他在每个大棚里都挂上了温度计,经常一晚一晚在地里折腾,生怕茶苗被冻坏了。”村民刘爱琴将刚采的茶叶放进茶篓,抬头对记者说着王献民当年的经历。

新采的茶叶。记者解哲琳摄

  尽管如此用心管护,可当年的茶苗依旧被冻死了一半。王献民蹲在大棚里的茶苗前,眉头紧锁,一脸的愁容。“后来我就尝试给茶苗双层覆膜,增加大棚的高度,再根据天气情况时刻注意茶苗的状态,做好保温的同时勤通风,这才有了起色。”不服输的他,接着对茶苗进行补栽,就在这样的磕磕绊绊的过程中,王献民慢慢地摸索出了种茶的经验,一步步地挺了过来。

  2013年,王献民的茶树终于见到了成果。新茶下来以后,他前往杭州请当地的品茶师鉴别。水浸茶绽,屋子里都弥漫着茶叶的幽香,品茶师傅不住地点头。“当年的茶叶卖出了五六千元一斤的好价钱!”

  村民看到茶叶种植的效益高,顿时有了积极性。2013年10月,东寺岭村注册成立了盘龙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大规模种植茶树。合作社按照人头入股,村子里每个人都是股东,都可以参与管理,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经营优质茶园近150亩,2019年产茶900余斤。村民们不仅拿到了分红,而且在茶园打工还能增加一份收入,彻底走出了贫穷。

正在手工炒茶。李齐昊 摄

  茶叶种植不仅保住了绿水青山,还让东寺岭村从生态中蹚出了脱贫的新路子,同时,该村的成功也为南营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经过调查,南营乡有两个沟域共计2500亩适宜茶叶种植。“目前,除了东寺岭外,全乡茶叶种植面积有800亩左右,我们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展1000亩。”南营乡党委书记胡彦伟说,为巩固脱贫成效,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下一步,该乡计划统筹全乡的茶园市场化“抱团”发展,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方式运作,建立高标准的茶叶基地,创建本地茶叶品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将茶产业打造成南营乡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灵寿,茶叶责任编辑:康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