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非遗·绝活·民艺

方寸间 织天下——走近邢氏刺绣传承人邢兰芳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郭莉萍
2020-08-28 17:33:22
分享:

  山水作品能分远近之趣,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人物能有顾盼生辉之神韵,这就是邢氏刺绣,2018年该技艺被列入石家庄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邢兰芳的刺绣工作室,听她讲述邢氏刺绣的源起和传承。

  邢兰芳是石家庄市邢氏刺绣的传承人,从小跟着喜爱刺绣的姥姥在保定乡间长大,耳濡目染,对刺绣产生了浓厚兴趣。八九岁时,就能搓麻绳、纳鞋底、做手编花。13岁回到石家庄上中学,功课之余,做手工是她最大的乐趣,家里的电视机罩、门帘、沙发套都是她的作品。后来高中毕业去纺织厂上班,刺绣也不曾间断。随着厂里效益不景气,2003年年底她初步萌生了开手工店的想法。下岗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自己的刺绣爱好,可以前全凭着一腔热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那时候邢兰芳便开始想,如何精进技艺,将爱好变成专业。

  开始系统的学习后,邢兰芳看到蚕丝线能让刺绣作品永葆生机,便打算去苏绣的发源地看看。2004年,她和爱人来到苏州刺绣产业发达的一个古镇,偶然的机遇,遇到了第一任刺绣老师高文娟。拜师后,从基本功的小倒针、长短针开始苦练、改进,在老师的点拨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05年,她和爱人创办了“兰芳绣庄”。

  创业起初,十分艰难,绣庄前三年几乎没有收入,邢兰芳的创作也一度陷入瓶颈。最难时也曾想过放弃,可凭着对刺绣热爱的一股韧劲儿,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想要市场认可,那就先绣出匹配市场需求的作品。”她沉下心来继续投入创作,潜心研究针法走向、作品配色,对每一针每一线都倾心尽力。“这1根线有16丝,1丝又可以分为12毛。”邢兰芳向记者介绍,苏绣的特点讲究平、光、顺、匀、均,技法有十几种,刺绣创作中,讲究的就是两个字:用心。心思细、功夫深,才能绣出好作品。像刺绣中最难的人物刺绣,其妙肖精髓全在人物表情,而类似眼睫毛等精细部位,要用堪比头发丝还细的毛去绣,无论劈线还是配色,都非常考验耐心和功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邢兰芳苦心孤诣的坚持下,“冷板凳”终于迎来大转机。有个外贸订单,向邢兰芳订制300多幅双面熊猫刺绣,绣庄终于迎来了转机。此后,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学员找到邢兰芳,向她学习刺绣技艺。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邢兰芳还研究出了三四种自己的独创针法,在花鸟和人物刺绣中进一步运用出彩。现如今,她的刺绣作品已经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还多次应邀去国外展出作品。

  2015年,邢兰芳又响应石家庄市、裕华区妇联“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号召,办起了培训班。一方面为下岗人员增加再就业技能,一方面也是传承刺绣技艺。在培训课上,邢兰芳也有一套独特的培训方法。采用分批分量法,以刺绣作品拆解针法教学,在学员练习过程中,观察其擅长的题材,之后指导练习,精益求精。这样不仅针法练得扎实,也有助于缩短学习时间,让学员尽快就业。对学员提出的问题,更是知无不言,随时指导。经过培训,学员们纷纷再次走上工作岗位,对于一些残障人士,邢兰芳接到订单后,还会根据学员特长转单,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培训的学员超过五千人次。

  邢兰芳今年60岁,仍旧没有停下传承创新的步伐,“我相信,刺绣这个民族艺术瑰宝,一定会发展壮大!”这既是她的心愿,也是她持之以恒努力的方向。(记者 郭莉萍)

关键词:非遗,刺绣,石家庄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