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全媒体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丨河北正定:旅游兴县 古城焕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马静 康义涵
2020-09-26 15:09: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马静 康义涵

  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有道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晨钟暮鼓中,隆兴寺里梵音袅袅;华灯初上,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巷,车水马龙。

  近年来,正定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打造“古城古韵、自在正定”,旅游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正定沿着“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不断前进,千年古县迸发出新活力。

  打造多彩文创产品 创新旅游供给

  走进正定县隆兴寺门前“真定游礼 淘你喜欢”的文创店里,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新奇有趣。

  纪念币将正定座座古塔镶嵌其中,小巧精致;黛玉、熙凤团扇,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文创书签,围绕古城元素设计,韵味浓厚。

正定文创店里的产品琳琅满目。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我们这里都是融入正定元素的文创产品,有茶具、香礼、扇子、书签等几十个品类。”9月24日,在文创店内,店长李星星介绍说。

  这家店的品牌创始人文婷婷是土生土长的正定人,正因为喜欢正定文化,热爱家乡,所以一直坚持做着喜欢的事,目前在正定经营着5家文创产品门店。在正定像这样精致的文创产品门店,还有不少。

文创店内的“正定南门”香礼套盒。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让文化留住游客,让游客带走文化。正定县依托古城文化元素,注重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制作梁思成老照片系列、五彩倒坐观音扇屏、荣国府红楼系列等9大旅游文宣产品,14个系列200余种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带走正定记忆,传播正定文化。

  “突出创新创意,努力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将正定的历史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开发,不断研发生产有内涵、有特色、有品位的文旅产品。”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咏虹说:“将来除了推出更多具有正定特色的文创和旅游商品外,我们还将使正定文创产品行业更加规范化。在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同时,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同步提升,助推正定县旅游业的发展。”

  打造特色街区 完善旅游要素

正定历史文化街。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旺泉街内不仅能吃到饸饹、烧麦等正定特色美食,还能欣赏美景,不虚此行。”河南游客张莹在旺泉古街吃过午饭后,步行前往隆兴寺。“古城里古街古巷,业态丰富,感觉古朴自然,韵味十足。”

  旺泉古街以“寻香慕文”为特色定位,集中力量发展老字号、非遗等特色餐饮品牌。同时复刻北宋都城灯光街市,观璀璨星雨,品传统美食,旺泉古街“星雨街市”以高科技灯光布景为手段,结合街区仿古风貌特色,为广大市民带来“声、色、味”全方位的体验。

正定电子烟花秀(资料图)。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打造街区是正定完善旅游要素的项目之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正定县从薄弱环节入手,建成旺泉街、南关古镇、阳和楼等3个集观光、美食、演艺、购物于一体的仿古旅游街区。

正定星光音乐节现场(资料图)。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南关古镇凭借“纵览古城第一视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积极拓展进口保税、离境退税商品的售卖和展示业态,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阳和楼区域围绕阳和楼游览提升业态,以“银光酒”、“朱福记”等为载体突出老字号文化元素,倾力打造各类菜系文化。同时通过彩色周末、戏曲表演、老年舞蹈等文化活动,努力打造餐饮娱乐商业街区。街区业态的丰富使得这里成为集旅游、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民宿为一体的好去处。

正定城内共享轮椅。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与此同时,正定还完善旅游设施,建设了正定县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了旅游咨询,特色购物、就餐、住宿等一体化的服务功能。

正定县游客中心。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据王咏虹介绍,游客中心成为游客来到正定的第一站,配备了免费观光车,开通了观光专线,串联起正定南门、广惠寺、隆兴寺、天宁寺、常山公园等正定景区景点。

  正定还推进公共资源向游客开放。沿街机关单位拆掉围墙、打开大门,停车、开水间、卫生间开放。施划免费停车位,让市民游客切实感受“自在正定”。

  挖掘古城历史 创新文旅融合

夜幕下的南城门(资料图)。武志伟 摄

  一座正定城,千年文化史。正定在保护传承上不遗余力。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定始终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考古项目取得新成果。2019年12月30日,正定县24项古城保护重点工程全面完成。

  ——修复加固南城门系统和南部城墙5800米。建设绕行道路,更好保护西城门。在北城门建成遗址公园,修建东城门主城及瓮城,恢复护城河;

  ——原址复建“镇府巨观”阳和楼;

  ——对荣国府12个院落牌面、墙面、地面全部改造提升;

  ——正定府文庙、府城隍庙和正定博物馆对外开放……

正定博物馆。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使城市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

  初次来到正定的湖南游客谭雪琴说:“南城门感觉雄伟,走在古城里好像穿越一般。”

正定博物馆内,游客在欣赏展品。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正定不断提升文化品质,推动古城、文物、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结合时代发展和需求,不断创新旅游形式和载体,推出古文化主题旅游新产品,把文化、科技、时尚、美的元素植入景区,让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古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正定县2019年接待游客1496.8万人,增长15.5%;旅游收入78.3亿元,增长28.2%,旅游业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城乡统筹 文旅融合 产业发展 旅游兴县

  ——正定发挥特色优势 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调研报告

  正定县(正定新区)辖8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面积487平方公里,人口51.7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日,正定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这是继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2019年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后的又一国字号荣誉,至此“三城”同创圆满完成。

  2019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完成51.9亿元,增长2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4亿元,增长28.8%。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0.39亿元,实际人均GDP为4.77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862元和20310元,分别增长9%和9.6%;城镇新增就业5832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1.8%;恩格尔系数为25.04%;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达到95.62%;城乡医保参保率达到97%;“三馆一站”及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125.46%;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自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阳和楼。

  发挥优势 城乡融合

  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表达了人民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小康路上,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群众获得感倍增,是正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1982年3月-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总书记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在正定工作3年多时间里,他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确定了“半城郊型”经济、“旅游兴县”县域发展战略,做了许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和群众广为传颂的好事、实事,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工作成果。

  正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五十万人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市对正定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正定的政治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市场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进正定高质量发展,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正定电子烟花秀。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发展活力不断迸发,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

  乘时代东风,扬发展之翼,经济腾飞汇聚磅礴力量。正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扬“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发展“4+4”现代产业,精准招商、靶向招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力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贸区正定片区(综保区)建设全力推进。正定片区自2019年8月31日挂牌以来,以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制度创新为抓手,累计新注册企业705家,共签约圆通速递、口岸医药物流、进口药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26个。2019年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12亿元,是年总任务量的2.7倍,在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位列第一。今年新增市场主体33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出台20条政策,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企业注册登记远程指导模式,减少企业“入场”时间和成本,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和活力。加快推进自贸区正定片区高质量发展,承担《河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6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37项,243项创新清单任务已完成146项。全面完善钻石口岸申建各项设施,已完成省质检院珠宝玉石实验室搬迁及认证工作。建设进口商品店9家,高质量发展的自贸试验片区雏形初步形成。

  新区建设不断提质增速。对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以来,共签约砂之船奥莱综合体、河北星光文化产业园等16个重大项目。河北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城市馆等功能性场馆和安悦酒店、云瑞酒店高标准建成投用。加快智慧中心建设,形成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新建管廊廊体30.86公里。新区地铁开通,正定迈入“地铁时代”。中国首届数字经济博览会成功举办,永久落户正定,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国际先进的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已完成,6个项目已签约。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等各类展会134场,累计参展商1.1万家,客流量500万人次,累计签约额30亿元,营业收入6870万元,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探索实施“云展会”。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荣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优秀特色展会”。正定国际会展中心荣获“新世纪20年最具影响力会展中心金手指奖”。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入驻44家企业。2019年,全部财政收入23.1亿元,较2016年增长280.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亿元,较2016年增长272.86%。

  高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17年以来共引进北摩高科、盾石磁能、玥云数字产业园等8个重点项目,今年北摩高科在中小板上市。现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今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增长11.13%。获批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级先进开发区,荣获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高新技术企业达42家,市级以上创新中心19家,院士工作站3家,跃升为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A类县,荣获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

正定护城河。武志伟 摄

  恢复古城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县城建设水平,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在古城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珍珠般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有10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被誉为“文物宝库、旅游胜地”。这里有中华文明最兴盛时期的文化符号,元曲从这里走向辉煌;这里激荡出了一部千年中国文化史,《祭侄文稿》就是这座城市性格的写照;这里是新中国人民教育的起航地,新中国文艺经典在这里诞生。从颜真卿到丁玲,从梁思成到铁凝,从白朴到贾大山……他们,都在颂传着正定,为正定留下无数美好的记忆。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

  恢复古城风貌,让文物活起来。正定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委要求,加快推进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对古城保护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2019年底,《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涉及24项古城保护工程全部高质量完工。《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古城保护有法可依。抓好文物本体保护,梁氏宗祠升为国保,国保达到10处。文物有尊严,文化有传承,千年古郡、北方雄镇历史风貌有效恢复。

  修旧如旧,重现文物风采。切实抓好文物本体保护和修缮工作,对10处国保和5处省保文物全部制定科学详尽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相继实施隆兴寺摩尼殿明代壁画修复等文物保护重点工程。亮化城墙、城门、城楼、古塔和沿街130个单体建筑,形成独特夜色正定。对开元寺实行精准考古,首次发现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出土可复原器物7672件,为展示“一目千年”打下基础,丰富了正定古城文化内涵。

  片区联动,恢复历史风貌。依托“九朝不断代”古建筑群落,加强片区保护,推动整体保护。古城南部以古城墙和中山路、历史文化街一环两线为框架,以隆兴寺、凌霄塔等古寺古塔为支点,连接众多文化节点,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区。实施户外广告、立面包装、夜景亮化“三位一体”改造提升,古城文物以及古建筑群在活化中实现空间完美,处处呈现“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美景。“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现实。古城保护建设受到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通报表彰。

  传承历史文化,让文化立起来。正定的灵魂在古城古迹,古城的核心在历史文化遗存。正定是元曲发祥地,中国戏曲发端地,龙藏寺碑为“楷书第一碑”,是佛教临济宗祖庭。依托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整理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发展古城休闲文化游,打造一个核心、十条街道、百家民宿、千家店铺,让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百姓家园可商可居。精心打造红色文化,以县委党校和“玉华鞋庄”、“高平地道战遗址”、“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等革命遗址和新农村塔元庄村为支撑,推出以追寻总书记足迹为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展示“中国梦从这里起航”的独特魅力。倾力培育红楼文化,以纪念87版《红楼梦》播出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擦亮荣国府这一正定旅游名片,深度挖掘红楼梦文化元素,充分发挥荣国府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2019年6月,根据《红楼梦》原著描述的场景建设的荣国府大观楼落成,举办丰富文化活动,古城再添新景。

  提升县城建设水平,让城区美起来。推进公共资源向游客开放。沿街机关单位拆掉围墙、打开大门,停车、开水间、卫生间开放。实行免费停车,新建18个免费停车场,去掉路沿石,便道施划停车位,同向规范停车,3.1万个车位免费共享,市民游客切实感受“自在正定”。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列入河北省试点,全省县城建设品质提升暨停车设施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正定召开。以“开放、共享”理念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提升厕所625座(间),免费开放所有机关单位厕所。2018年,全国“厕所革命”现场会在正定召开。公共交通体系全面升级。2019年6月石家庄市中心到正定的地铁开通。提升城区15条主要道路和609条小街巷,投放共享汽车、免费观光车113辆,县城安装16台免费直饮水机、930个便民座椅、30个共享轮椅,打造城市家居。2019年县城建设综合考评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城市形象品位全面提升。

  发展全域旅游,让产业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期间,确定了“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兴建了全国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荣国府,被称为“中国旅游正定模式”。30多年来,旅游人次1318万人,在此拍摄了影视剧198部,门票收入12074万元。带动了发展,富裕了百姓。

  坚定不移沿着“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前进。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县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大文化、大旅游格局。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整合统筹旅游资源,为广大游客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服务,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主客共享目标。改革管理机构,将文化、体育、文物和旅游四局合并,成立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组建公安队伍、市场管理队伍,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健全景区养护、安全防火、应急处置、交通疏导、人员疏散、值班值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和预案,为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旅游观光体验。

  完善旅游要素。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从薄弱环节入手,建成南关古镇、阳和楼、旺泉街等3个集观光、美食、演艺、购物于一体的仿古旅游街区。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互联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业态新模式,开辟古城文化体验、新区都市等片区,打造“古城+新区”“美丽乡村+古城+滹沱河景区”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观光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景点游向全域目的地游转变;依托古城文化元素,注重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制作梁思成老照片系列、五彩倒坐观音扇屏、荣国府红楼系列等9大旅游文宣产品,14个系列200余种旅游纪念品。实践证明,发展全域旅游,综合带动了环境、建筑、通信、住宿、娱乐、餐饮、金融、交通等30多个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

  旅游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将迁到新区的9个原机关单位办公楼改建为快捷酒店,提高了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在会展中心西侧配套建设了具有精致田园风光的休闲度假体验的五星级酒店-安悦酒店。对东门里村回迁房改造提升,打造新中式风格民宿,将其建设成河北省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

  创新旅游供给,产业发展活力增强。突出新项目、新景点、新业态,文旅融合,建设了一批品质高端的旅游新业态项目,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参与市场化运作,增强了旅游产业发展活力。竣工后的博物馆成为正定新地标,城隍庙复建工程填补了正定道教文化的空白,重点对荣国府景区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红楼文化,设立红楼协会,增加智慧旅游功能。2018年正定县荣获“十大中国旅游影响力旅游县区”,2019年7月正定入选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2019年接待游客1496.8万人,增长15.5%;旅游收入78.3亿元,增长28.2%。旅游业成为强县富民支柱产业。

正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武志伟 摄

  文化建设全民参与,让有影响力的人办有影响力的事,发挥文化品牌力量,提升正定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精神家园。

  作为古城正定的一项品牌文化活动,彩色周末一直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品牌,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艺人才,增强文化交流,打造“文化强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以来,本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原则,为群众文化活动需求提供阵地的同时,带动夜经济发展,为广大市民送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提升了古城正定的文化品位。

  提升影响,演艺文化多姿多彩,好戏连台。让有影响力的人办有影响力的事,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在正定举办公益讲座,并受聘为正定县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在“自在正定·文旅发展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2019年的彩色周末文化活动以“璀璨常山夜、群星耀古城”为主题,在南关古桥、阳和楼、广慧寺音乐广场等景区设立分会场,开展“帝王礼佛、千手观音、元妃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文化演出,周周有看点,各地有亮点,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019年共举办152场,参与演员5000多人,观众达500余万。

  在中秋佳节,举办“月上阳和、花好正定”中秋赏月大型古筝表演活动。在国庆之夜,璀璨绚丽的烟花在南城门、会展中心和塔元庄木屋小镇三地倾情绽放。2019年以来,先后举办国际少儿模特大赛河北赛区总决赛,河北省第二届民族器乐琵琶、二胡、笛子、钢琴演奏会,“七夕定情缘”、《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第二季“恰同学少年”总决赛暨盛典、《中华好诗词》研讨会、“少年中国说”河北赛区颁奖典礼等全国性、省市级的演出活动共计70余场,扩大了“自在正定”品牌影响力。

  创新旅游形式和载体。结合时代发展和需求,不断创新旅游形式和载体,推出古文化主题旅游新产品,把文化、科技、时尚、美的元素植入景区,让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创新开展“跟着抖音逛正定”。与抖音公司合作,邀请抖音达人体验团来正定深度体验,实现全民参与对家乡的宣传与推介。开展动漫精灵古城秀活动。动漫网红乍现古城,增添了穿越千年的氛围,吸引了动漫粉丝迷们竞相合影留念。开展风筝节和机车巡游活动、旗袍秀古城活动,让这座千年古郡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承经典,让传统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深入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使传统景区焕发出新生机、新活力。2019年成功举办的“走,去正定”系列——91档主题宣传文化活动,电子烟花秀、星光音乐节等精彩纷呈,景区文化演艺活动丰富多彩,塔元庄灯光艺术节嘉年华、野槐林丰收节、园博园花灯艺术节、会展中心的张学友演唱会、奥体中心的五月天演唱会等专场文艺汇演,充实了文化内涵,让游客畅游古城、“醉”于千年文化之美。

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展览馆。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显著,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标志。

  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提出了“半城郊型”发展理念。2013年7月,总书记在塔元庄做出“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村”的具体指示。近年来,正定县不断扩大现代版“半城郊型”经济外延,通过创新培育古新融合的旅游新业态、错位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都市农业、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等多种形式,促进城乡经济健康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福。正定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等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正定县连续多年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的称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表彰,美丽乡村新景象已经在古城大地上悄然崛起。

  实施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投资500万元对石门制造、大鸣荷韵等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改造,狠抓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成了天天乳业、惠康食品等8家市级联合体的申报。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西关、益农蔬菜批发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依靠科技创新支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无土栽培。成功举办正博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正定镇被命名为中国淘宝镇。积极推动梦乡、裤业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呈现“购销两旺”。发展全域游,打造古城、新区、美丽乡村全域游重点区域。全面推进医养结合,持续打造西柏棠医院+塔元庄劲松养老公寓。全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场会在正定召开。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省市部署,通过清理承包合同、发展乡村游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正定县农村土地流转率47.9%,流转总面积13.7万亩。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8家和33家,惠康食品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粮食总产29.3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2万吨、8.6万吨和7.3万吨。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实施人才振兴,壮大新农民队伍。围绕全域旅游、重点产业等招才引智,开展农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发放人才绿卡,预留人才房;为“名校英才入冀”人员落实房租补助;引进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公务员,充实到一线历练;3批34名农村后备干部到河北农大学习。积极组织开展面向农村人才的各类培训活动和专题讲座。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引进顶尖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正定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实施生态振兴,做优做美乡村环境。大力发展绿化生态农业,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实现环省会经济林、美丽乡村环村林、县域所有道路绿化、高铁两侧绿化“四个闭合”,2017年以来共植树造林6.0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8.63%,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周家庄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控扬尘污染,做好高速路、国省干道洗扫工作。对“散乱污”企业采取“两断三清”,严厉打击违规排放。完成全县145个村、99666户煤改气和12个村、472户煤改电工程,清洁能源普及率100%。认真落实“河长制”,实施周汉河水利综合整治工程;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清理河道垃圾、违建,河道生态修复初见成效。关停自备井148眼,地下水平均水位上升2.8米,曲阳桥周家庄水稻试种成功,入选水利部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荣获“2019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县(区)”,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村通。认真落实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7245座农村厕所全部完成无害化改造。聘请天津领军公司和桑德公司对全县140个村的垃圾进行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立农村“垃圾兑换银行”,推进农村垃圾初步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46座,市场化管理,基本覆盖了全县具有收水条件的村庄和新民居小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是河北省唯一获奖县。成功获批河北省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县。

2019年国庆节,塔元庄举行升旗仪式。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实施组织振兴,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扎实推进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配强配壮“两委”班子。圆满完成县乡两级换届,完成174个村(社区)“两委”换届,59个村(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占比34%。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开展村“两委”干部培训、交流。建强农村党组织,着力抓好农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组织各乡镇(街道办)、村街(社区)干部到塔元庄、园博园等地现场参观学习,观摩旅游项目;赴新村、木厂村观摩村民环境整治提升、煤改电煤改气等工作。结合各乡镇、村街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路子,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运行和管理机制。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作用,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持续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美好生活。财政资金加大对民生投入,每年兴办一批利民实事。完善优质医疗资源,2017年以来新建医院1家,改、扩建医院3家。实施医疗改革,取消县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和一般诊疗费,符合条件的所有村卫生室实现医保报销,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2017年以来新建学校6所;迁建第一中学、新建第九中学、新改扩建5所公办幼儿园有序推进,有效解决“大班额”,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优化现有路、打通断头路,2017年以来实施了河北大道西延、城东街北延、树林北路、河北大道穿越京广铁路等163个项目,总里程247公里。积极推进中华大街北延、新城大道北延、新元高速正定出口改造工程等3个项目,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入境人员管控,正定国际航班经停分流医院观察点被推荐国家级表彰。

  精准扶贫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正定是非贫困县,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建档立卡国扶系统现有脱贫人口1599户3382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2020年截至到6月底,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享受政策)普通门诊就诊12973人次,基本医保、提高待遇报销24.44万元;门诊慢性病及重点慢性病就诊4376人次,基本医保报销18.68万元,医疗救助报销3.67万元。2018年以来,我县所有脱贫户居住房屋全部为安全住房。所有脱贫户用水全部自来水入户,全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落实产业、就业扶贫政策。脱贫人口全部享受到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实现建档立卡脱贫户全覆盖。实施贫困残疾人帮扶。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将建档立卡脱贫户中符合低保(1561人)、特困(123人)的全部纳入,并进行动态管理。县扶贫办与保险公司签订《正定县精准防贫保险协议书》。成立正定县救助基金会,对在落实各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或扶贫政策后,基本生活依然困难的脱贫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其他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进行救助,进一步防止返贫致贫,不留死角。 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省直部门、市级检查验收结果为最高评分等次“好”。

  2020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回升强劲、向好态势坚定有力,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2亿元,增长4.2%,增速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09亿元,增长449.2%,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增速全市第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旅游和各项产业的融合逐步深入,产业布局更加均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的品牌形象逐步树立,居民幸福感更加饱满,正定向着国际旅游目的地不断迈进。小康路上,我们一个也不少。

  经验启示

  明确发展思路,把准方向是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和“旅游兴县”发展思路,为正定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定始终沿着总书记确定的发展思路阔步前进,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好规划布局,深化各项改革。以城乡融合为统揽,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庄园项目为基础,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措施,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4+4”现代产业,加快古城区、自贸区正定片区、新区、综保区和高新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县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走出一条具有正定特色的小康建设之路。

  立足产业支撑,以特色优势促进乡村振兴是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有效举措。正定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及集体经济,调优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龙头企业,支持建立企业集群,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农民更踏实、更有获得感。发挥古城保护优势,落实总书记“旅游兴县”战略,依托古城优势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拉动经济;把全域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宿、驿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持之以恒巩固创城成果是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文明创建作为保障,必须两手抓,两手硬。正定多措并举,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彩色周末”、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工程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书屋、文化广场作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移风易俗,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为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着力改善民生,久久为功共享美好生活是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核心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资金加大对民生投入,每年兴办一批利民实事。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实施医疗改革,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逐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让群众享受高效便民交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加强班子建设,凝心聚力抓好党的建设是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正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以点带面,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领导班子形成梯次配备、搭配合理、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结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正定,石家庄,旅游责任编辑:康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