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新闻

书写“赶考”新答卷——春节前夕再访河北西柏坡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任学光 董昌
2021-02-11 11:19:58
分享:

  2月9日,腊月二十八。

  平山县西柏坡村内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

  72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个小山村出发,迈开“进京赶考”的步伐,新中国从这里走来。72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也迎来沧桑巨变。

  在西柏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视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他叮嘱平山干部群众“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大家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牢记嘱托,接续“赶考”。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拔穷根、开拓创新谋发展,用苦干实干的行动,为伟大精神写下生动鲜活的注脚。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深情回望:西柏坡人告别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依托红色旅游,人均年收入已过万元;破旧泥泞的村庄换了新颜,变成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

  如今的西柏坡,幸福满满、生机勃勃。

  接续“赶考”拔穷根

  2月4日,立春后的第一天。

  柏坡湖,清澈明净。

  记者走进西柏坡村“两个务必”广场看到,76岁的老党员闫青海和年长一岁的闫文书,正拿着一沓泛黄的老照片畅聊山村巨变。

  “你看,以前都是土坯房,现在不少人家盖起了小洋楼。”

  “咱们那会儿有辆自行车就挺知足,现在孩子们都开上了小轿车。”

  ……

  广场上时不时传出老哥俩爽朗的笑声。

  闫青海这代人挨过不少苦日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岗南水库,全村人搬到了山坡上的旱地。“人均只有几分地,又没啥别的产业,日子不苦才怪!”闫青海回忆说,那时候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吃的是紧俏的统销粮,家家户户都缺吃少穿。

  贫穷如一块巨石,压得西柏坡人喘不过气来。

  1978年,已任西柏坡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闫青海,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到石家庄干煤炭装卸工。西柏坡红色旅游升温后,他带着大伙儿办农家乐,经营观光船。如今,西柏坡村86户271人,九成以上的家庭从事旅游服务相关工作,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

  “过去,党带领老区人民翻了身,如今又带着老区人民脱了贫。艰苦奋斗的精神啥时候都不能丢。”闫青海一直相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奔向好日子,西柏坡人的“赶考”从未停歇。

  迎着初升的太阳,46岁的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闫振祥早早来到村委会,准备和党员、村民代表商议村庄整体提升改造的事。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距离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闫振祥信心十足地说,他们正在谋划开展村庄提升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把村庄规划好,把产业发展好,把环境治理好,把支部建设好,把群众服务好,让西柏坡变得更美丽。

  2018年9月,平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全省的革命老区县中第一个脱贫出列。西柏坡镇5个贫困村也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8户1631人,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西柏坡镇党委书记陈东亮说,他们将以政策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增收为抓手,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开发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为全镇实现乡村振兴再蹚一条新路子。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临近中午,西柏坡镇梁家沟村脱贫户范美丽家的小院里,热气蒸腾,刚刚起锅的年糕香味扑鼻,灿黄的米面上顶着一层红红的大枣,热情的女主人忙着准备炸“油食儿”,还不忘招呼大家一起品尝。

  “俺家的小院可受游客欢迎了,每年能收入5、6万元。”提到脱贫致富的好日子,范美丽笑容灿烂,“经营家庭宾馆、售卖手工艺制品,俺们家脱了贫,还置办了空调、彩电全套家电。”

  西柏坡镇16个村全部是岗南水库的移民村,人均不足三分地。怀揣着“艰苦奋斗”信念的西柏坡人从未抱怨,脚踏实地探寻着致富门路。

  梁家沟村有90户330人,距西柏坡景区仅一公里。之前的旧村,乡亲们散居山岭,生活不便,加上土地贫瘠,长期被贫困“困扰”。

  “红色文化是咱西柏坡最大的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致富的根本之策。”2009年,时任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国平瞅准红色旅游热,在梁家沟村启动了新民居建设。家家户户搬进二层小洋楼后,村民的新居,一楼自住,二楼作为农家旅馆接待游客。原先占地300多亩的宅基地压缩到了60多亩,置换出发展用地200多亩,建成了停车场、红旅小镇,发展起了旅游业。如今的梁家沟村,村集体经济由之前的不足20万元增加至270万元,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3300元提高到2020年的约25000元。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回乡创业。

  西柏坡村村民闫二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母亲手中接管了家庭宾馆。有着创新思路的闫二鹏并不满足于传统经营模式,成立了村里第一家旅行社,建起了西柏坡旅游网,还与携程、去哪儿网等各大网络平台合作,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西柏坡参观旅游,接受红色教育。

  “西柏坡精神中的艰苦奋斗,不是守着贫穷过日子,而是勇于进取谋幸福。”闫二鹏说,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将继续深入挖掘革命圣地红色历史文化,让西柏坡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征途上交出新答卷。

   奋力书写老区发展新篇章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2月8日上午,西柏坡镇北庄村村民史法兵一边哼着欢快的歌曲,一边和爱人打扫新房、贴窗花。

  越过越红火的日子,让史法兵对过年有了更足的底气,更让他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的真正意义。

  “是中央派来的驻村干部和镇村干部一起,携手团结带领我们,才让俺家摘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有了今天的好日子!”52岁的史法兵种过地、打过工,日子却一直过得紧紧张张。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驻北庄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先派他外出学习驾驶挖掘机,又帮扶他家买了挖掘机,现在史法兵家年收入三四万元,彻底脱了贫。

  团结凝聚力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派来干部,他们与乡亲们吃在一个锅里,住在一个屋里,团结一心,并肩与贫困作战,老区人民深切感受到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说。

  曾经的北庄村几乎没有产业,驻村工作队到来后,不停地帮村里谋项目、找资金。光伏发电、生态种植让小山村有了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更是让这儿旧貌换了新颜。

  最好的干部上一线。近年来,平山县精心挑选出782名精兵强将,会同中央、省、市扶贫工作队一起奔赴脱贫攻坚最前线,实现了全县26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如今,虽然摘了穷帽子,但为了再多蹚几条富路子,驻村干部们没有收兵,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驻北庄村第一书记范麾京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春节,将是范麾京在村里度过的第三个春节。2019年大年初一,他给村里操办了一场“村晚”,还请人给北庄村拍了第一张全家福;2020年春节,范麾京和大伙儿一起并肩抗击疫情。

  “小范书记是咱大伙儿的主心骨,今年过年俺一定要让他来俺家吃顿饭。”史法兵说。

  2018年,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范麾京,来到西柏坡驻村帮扶,在这里,他参与、见证了北庄村最后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眼下正带着全村300多名村民建设“红色北庄、绿色山庄”。

  “两个务必”精神世代相传,奋力奔小康的路上只争朝夕。2021年,西柏坡镇准备启动西柏坡村红色旅游提升项目,按照突出旧风貌、还原老场景、展现新环境、打造新民宿的思路,对西柏坡村的房屋统一打造,并结合红色体验项目发展研学旅游,带动更多周边群众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将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发扬‘团结就是力量’优良传统,把老区人民凝聚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产业,突出全域旅游,推进山区开发,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平山县委书记董晓航说。(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董昌)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