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风物

寻迹红色平山③丨山沟里飞出的红色战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袁立朋 刘延丽 齐彦文
2021-07-06 09:19:16
分享:

  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袁立朋 通讯员 齐彦文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再次被唱响,雄壮、激昂的大合唱令人精神振奋。这首歌1943年在平山县北庄村创作问世,随后传遍全国。

《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创作相关内容。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战斗最紧张、最残酷,生活最艰苦的“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为了宣传抗日,呼吁团结,词作者牧虹和曲作者卢肃随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平山县参加斗争。

  西北战地服务团平山队为了配合保卫麦收、反对敌人抢粮作战的任务,就在该地区一天一个村进行巡回演出,做宣传工作。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参加当地的减租减息斗争。广大农民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团结斗争,产生了巨大力量,这给了牧虹和卢肃很大的鼓舞,也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

歌剧《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在平山县北庄村首演剧照。

  1943年6月,为了庆祝减租减息和县参议会选举胜利,卢肃和牧虹就在老乡屋后的山坡上,利用三四天时间,赶写了一部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排练过程中,大家都觉得结束得有点突然,两位年轻的艺术家又激情澎湃地为该剧谱写了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歌曲就诞生了。歌剧演出后影响很大,歌曲也颇受欢迎。之后,这首歌飞出太行山,唱遍了全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号角。

  不光是卢肃和牧虹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在那时平山县还活跃着很多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文艺宣传队伍,他们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翻山越岭,肩扛着锣鼓乐器,走村串乡演戏、唱歌、写诗、作画,传播团结抗日的思想,使平山县村村锣鼓响,庄庄扭秧歌,广大群众齐演抗日戏,高唱抗战歌,有力支持了晋察冀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

“王二小”雕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是1942年,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在平山两界峰村创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就发生在距平山两界峰不远的南滚龙沟村,“王二小”原型阎富华,在家排行老二。在一次扫荡中,阎富华为掩护晋察冀日报社转移,故意把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被鬼子残忍杀害。

  战争年代,平山县观音堂乡下盘松村妇救会主任戎冠秀带头送子参军,组织妇女做军鞋,搞生产,支援前线,救护伤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戎妈妈”。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火线剧社根据她的事迹创作了《歌唱戎冠秀》,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此外,剧社还创作了《滹沱河大合唱》《小哨兵》《查路条》《拥政爱民歌》等歌曲。

戎冠秀给伤员喂水。

  平山县的铁血剧社自1938年成立以来,先后演出话剧《八百壮士》《军火舰》《电线杆子》等,后改为群众剧社,县委领导王昭、魏清章曾亲自登台参加演出。晋察冀边区的抗敌剧社曾在平山演出话剧《红灯》《我们的乡村》《清明节》《雷雨》《王老五赶庙》、京剧《史可法》等节目。联大儿童剧社演出话剧《八路军的孩子》《晋察冀儿童大合唱》,其中《小小的儿童》《儿童四季歌》等歌曲在晋察冀边区儿童中普遍传唱。牧虹、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歌剧《团结就是力量》、话剧《烽火》《程贯之贵》《复活》《李秀成之死》等也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抗日歌曲,这是唤起民众、振奋民族精神、抗战到底的巨大精神武器,当时,平山各机关、团体和各行各业在党的领导下,普遍建有歌唱队、合唱团。在这些抗日歌声的鼓舞下,广大群众群情振奋,传递着奋进的力量,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关键词:红色平山,红色战歌,北庄村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