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激发释放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打造中药产业强市,实施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加快推进石家庄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石家庄样板,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产业振兴等多方面推出系列举措。
加强基本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基本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
到2022年,市中医院“一体两翼”办院格局更趋完善,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县办中医院实现全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本建成标准化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依托市、县级中医医院大力开展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到2022年,培养50名中医全科医师(含转岗),300名基层中医骨干人员。
激发中医药独特优势
实施中医药临床优势培育计划。做好石家庄市中医院国家传承创新项目,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中医诊疗水平。推进标准化县级中医院建设,开展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评选活动,带动特色发展。加强京津冀中医医疗合作,支持各级中医机构以多种方式与京津优势中医资源开展深度协作。到2022年,建设30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石家庄市中医院整体实力跻身全国百强。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升级计划。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到2022年,县级以上中医院治未病科室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实施中医药康复能力拓展计划。到2022年,完成8所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康复科建设。开展中医康复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推动中医康复技术与理念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打造中药产业强市
促进中药材种植业蓬勃发展。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太行山区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发展国家级、省级道地中药材基地,着力打造中药材地标品牌。结合产业扶贫,推进一批中药材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登记和商标注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骨干品牌。到2022年,力争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推进中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石家庄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代中药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持石家庄市中药企业开展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研究。力争到2022年,至少完成2-3个符合国家中药安全、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的中药新药申报工作。开展中药质量安全放心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
强化优秀名中医孵育。开辟中医药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协调组织京津“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到石家庄市建立工作室、开展学术讲座、技术指导。到2022年,力争再培育5名省级名中医,向社会推介30名市级名中医和基层名中医。
注重中青年中医药骨干培养。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注重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大力支持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加临床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到2022年,培育国家和省中医临床优才、学术经验传承人30名,培养中青年骨干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