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沙委员。
长城网石家庄讯(记者马静 李畅)精致干练、一丝不苟,5月11日,见到刘莉沙时,她还在反复琢磨,精心地打磨着今年要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只为建言献策更加精准”。
回顾过去这一年,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刘莉沙忙得不亦乐乎。打造精品剧目、送文化下乡、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刘莉沙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特长,肩负起政协委员的使命,向“人民所需”投以关切目光。
戏迷为刘莉沙送上锦旗。
打造精品剧目 弘扬优秀文化
“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从去年全国两会归来的刘莉沙把这种精神带了回来,并将其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作为团长的她,带领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全体演职员工,以服务百姓、服务群众为中心,不断创作精品。
“我们对原创河北梆子现代戏《吕建江》进行了打磨、提高,逐步在剧本上进行完善、精炼,同时提高服装、美术等方面的要求。”刘莉沙介绍,河北梆子现代戏《吕建江》是根据“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原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吕建江的感人事迹创作而成。为了把吕建江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的动人故事更好地重现舞台,呈现给观众,在原来基础上将剧目内有台词松动、前后雷同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完善,让观众再一次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时代楷模。“冲着精品和高度去追求,这个目标是永远不放弃的。”
演出现场,台上演员唱腔高亢、激情满满,台下观众沉醉其中、叫好连连。演出的50余场,走到哪儿老百姓都深受感动。这台戏还走进石家庄市委党校,广受好评。
演楷模、学楷模、做楷模。“一出一出戏是要靠大家去创作的。在这出戏中,全体演职人员排练、演出没有一个人请假,尤其到夏天七八月份,一动就是一身汗,演出服能拧出半盆水了。即使这样,没有一个人退缩。”刘莉沙回忆到。楷模的光辉事迹照耀了演出者,也传递给了观众。
刘莉沙在后台化妆。
送文化下乡 助力精准扶贫
194场演出、17个社区、8个学校……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刘莉沙和她所在的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一年来的努力。
身为一名戏曲演员,她和她所在的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将文化下乡作为工作重点,深入乡间地头服务群众,演绎红色经典,传播正能量。
“去不到基层就感受不到真实,随着贫困地区逐步脱贫发展,能感受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刘莉沙说“去年大年初五就开始下乡演出了。”在刘莉沙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一个演出明细表,里面的场次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死牌》《穆桂英挂帅》《大登殿》等一出出经典剧目在列,基本以每天两三场的频次出现,极大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刘莉沙下乡演出。
每次下乡演出,刘莉沙都会跟当地的老百姓进行面对面交谈,深入调研,了解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她感受到,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帮助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样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同时她也会把发生在基层的故事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了解百姓期盼,反映人民心声,刘莉沙把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也变成一份份沉甸甸的提案,积极建言献策。
台上的刘莉沙。
抗疫中创新发展 履职尽责有为
“面对疫情防控期间观众的文化需求,我们转换思路,持续把演出从剧场搬上‘云端’。”刘莉沙拿出手机打开“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微信公众号,里面宅家看戏系列已更新到了71期。《窦娥冤》《豆汁计》《黎明前的星光》等经典剧目,戏迷待在家,掌上就能欣赏。
疫情倒逼演出转换思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石家庄市各类文艺演出相继延期。“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退了150场戏。这对我们演出事业来说是不小的打击,同时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刘莉沙说,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新工作思路,将业务工作不断上新台阶,线上不断推出优秀剧目,受到戏迷观众喜爱和好评。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了《宅家看大戏》戏曲名家快手直播,宅家练功,名家名段演唱会,丰富多彩的线上形式让戏曲演出焕发新的光彩。目前,演艺公司正在创办云剧场戏曲直播等,完善戏曲网络演出模式。
采访中,刘莉沙不时接到戏曲邀约的电话,安排着下半年的工作。“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是我们要紧盯全年任务目标不动摇,进一步把下半年工作部署周密,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继续发扬抗疫期间不怕吃苦,连续奋战,敢打必胜的作风,保持旺盛的干事创业斗志和激情。”
“作为政协委员,我既感到一份荣誉,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子。”今年的两会,刘莉沙做了充分准备,已写好三份提案。一个是关于永定河综合治理,一个是民间中医药发展,还有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这些声音,我都会带到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