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拍摄的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兴安湖补水段。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摄
6月9日,天刚蒙蒙亮,河道护坡工王永杰就开始招呼工友们起床。“开始蓄水了,咱们得干活去了。”5时30分,他们就去了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滹沱河是咱石家庄的母亲河,生态修复工程可耽误不起。”王永杰是正定县太平庄人,他的家距滹沱河只有500米远,儿时经常在河里游泳、抓鱼。上世纪70年代,滹沱河断流后,两岸土地沙化,王永杰记忆中美丽的“母亲河”消失了。
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推进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完工后,王永杰惊喜地发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滹沱美景又回来了。
今年2月,概算投资34.68亿元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开始施工。工程西起藁城城区东,东至深泽与安平县界,河道全长43公里,主河槽全长44.8公里,以“小水大绿、会呼吸的河流”为理念,统筹生态、行洪、旅游、产业等功能,构建自然和谐的河流生态廊道,营造花田草海、水上草原、大地景观、乡野田园的大河风貌,努力打造省会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二期工程开始时,受疫情影响,外地工人进不来,滹沱河沿岸村子的村民纷纷报名参加施工,吃住都在工地,王永杰就是其中一个。
在河槽边坡捆绑钢丝石笼,是王永杰的主要任务,“钢丝石笼能保证河道和湖区的安全,能有效防止砂石流失。”
在定魏线滹沱河大桥东侧的太极湖施工现场,王永杰拎起一片片钢丝石笼,扩张成形后,用钢丝将石笼绑扎结实,填上石头,在边坡上码放整齐,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绑完钢丝石笼,再覆盖30厘米厚的种植土,就可以蓄水了。”王永杰说。
不知不觉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工地上,眼前的景象明朗起来。
偌大的太极湖已经开挖成型,身披朝霞的工人们在河槽边坡上忙碌着,大型挖掘机平整着地面,土方运输车辆来往穿梭。
与太极湖一桥之隔的兴安湖已经蓄水,水面波光粼粼。沿着溪流渠,水头正缓缓向太极湖流动。
“目前,主河槽疏浚工程已完成,从6月7日起开始生态补水。不久,二期河道就会出现碧波荡漾的美景。”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前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左晗伟介绍,目前工程共投入机械2240台、施工人员3616人,已栽植乔木2万株,岸坡防护已完成27.38%,兴安、太极、深泽3大湖区已开挖成型,生态补水已到达太极湖区域。工程完工后,水生态修复面积将达467公顷。
滹沱河南岸绿化区,来自藁城区东里村的绿化工人李京朝,忙着安装绿化喷淋设备,准备对刚种下费菜、二月菊的缀花草地进行浇灌。“这些品种都是经过试种后确定的,非常适应咱滹沱河的土质环境,好养活!”李京朝笑着说,以前绿化都是种花种草,现在还种了防风、秋葵等经济作物,“不但好看,还有收成!”
“滹沱河沿岸大多是盐碱、缺水的沙地,为了筛选出最适合种植的品种,我们在二期工程藁城段开展了地被草种试种。”中铁十二局绿化负责人何晓阳,作为技术指导全程参与了试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结合农业专家意见,优化调整了河岸100-150米范围的种植方案,优选兼顾景观、经济效益和长效性的多年生开花经济作物。目前,已选取了秋葵、防风、二月兰、金鸡菊、蒲公英等品种,将大面积种植。
眼下,二期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将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主河槽主体工程和给水、电力、道路等工程,7月底前完成灌木及地被花卉栽植,8月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部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石家庄生态环境,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左晗伟说。
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水清岸绿的滹沱河,才是最美的滹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