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快步走 农田变成聚宝盆
——“80后”女大学生“乘风破浪”带领村民奔小康
盛夏时节,在正定县南楼乡厢同村芳润家庭农场内,一座座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株株甜瓜藤蔓缠绕在支架上,农场负责人宋倩手持纸箱,循着藤蔓,摘两个甜瓜走两步,弯下腰再起身……仅十几分钟,她的衬衫已经完全湿透,下巴不断有汗珠滴下。
一个农村长大,毕业后留在城市打拼的“80后”女大学生,从2019年年底来到正定县南楼乡厢同村又重新扎根土地,当起了地道的“瓜农”。周围人都以为这个城里来的“老板”在大棚里待不长,没想到,她不但没有当“逃兵”,还把农场25座设施大棚的甜瓜管理得长势喜人、硕果累累。
科学种植 大棚结出致富果
“测土配方、物理防虫、小分子水灌溉……现在种地得用新思路。”宋倩笑着说,现在种地可与以前不同了,以前注重数量,现在注重质量;以前大水大肥,现在讲究测土配方……在种植基地发展过程中,更侧重发展高效农业,依靠技术创新,种出有机绿色的高品质产品。
“来,尝尝看,我们这里的甜瓜,味道特别好,清香脆甜。”宋倩从藤蔓上摘下一个甜瓜递给记者。“这是‘博洋9号’,除了这个品种,整个农场里还有‘博洋’‘金香玉’‘咔咔’等6个品种。”这些甜瓜个顶个长势旺盛,每根藤蔓上都挂着七八个诱人的果实。
“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到了城市,怎么又选择种地?”记者有些不解。宋倩笑着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好政策,就想着乘着政策的东风,回归土地。规模化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通过科学化种植提高效益,于是宋倩毅然放下城里经营红火的公司,回村搞起了家庭农场。
“这批瓜能种出来可不容易。”宋倩不断整理着瓜蔓,俨然一个“老瓜农”了。她说,栽苗时恰逢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拉苗的车进不来,工人也找不到,多亏了县、乡、村的干部多方协调沟通,这一颗颗的小瓜苗才能落地生根。
想要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消费水平,就要种出优质的农产品。宋倩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但是女孩子从小没有太多接触过种植的技术,想要种好地她明白“理念”“技术”是关键。从确定要回归乡村搞种植,宋倩就回到了沧州老家一呆就是半年,从育苗、定植、翻蔓、施肥、用药……每一个种植环节她都认真学习。
“我天天在地里干活,整个人黑了一圈,大家都笑话我,放着城里的大公司不经营,反而要种地,给自己找累。”宋倩笑着说,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她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缘,是一方水土养育了她,让她有了如今的一些成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如今,凭借着精细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方式,芳润家庭农场已经与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种植订单,25个大棚种植的甜瓜一成熟就被抢购一空,产品供不应求。
分组承包 奏响产业兴旺歌
整地、施肥、给组员分配任务……今年63岁的厢同村村民钱振英作为芳润家庭农场的一名小组长,年收入有五万多元。“以前我自己种大田作物,一年收入最多一万元,现在响应号召流转土地,农场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我又成为了小组长,收入一下翻了好几番。”钱振英高兴地说。
“为了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我们实行‘分组承包’的方式。”宋倩给记者算起账来,5人一组,一组负责25亩地,每亩地每月管理费550元,平均每人月均工资2750元。组里的农活干完了,还可以给农场其他大棚帮忙,增加收入。一个人月收入4500元不成问题。
现在园区长期用工50多人,定植和收获的季节用工达到100多人。这些用工都是本村的村民,大家的收入一下有了着落,附近村庄都很羡慕。
村民收入提高了,大家工作就有了积极性。大家精心管理,按照科学的方式种地,农场的效益得到了提升,亩产量达到了7000斤以上,而且品质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我们这里从4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底都有甜瓜,客户也是络绎不绝。我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户可以参与其中。”宋倩说。
“‘分组承包’后,所有种植管理技术,均由农场统一教授,农户在劳作过程中既有工资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学会后完全可以自己承包大棚进行经营。” 厢同村党支部书记钱永军介绍说。
对于土地的承包和经营,厢同村的村民都很认同,就连村里的老人也一点都不保守。这其中的原因,还要从正定赫赫有名的“大包干”开始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厢同村集体经济贫穷落后,当时总书记在正定开展“大包干”,厢同村作为试点村,农业产值当年就得到极大的提高。
钱振英告诉记者,从1983年实行了“大包干”后,村民收入提高了,解放了思想,也解放了生产力。他们村2016年搞了美丽乡村建设,硬化了道路,建了好多小广场。村里现在搞农业产业化种植,每一家的生活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如今,村里搞“分组承包”,也是当年“大包干”在新时代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希望通过“能人”带头,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让乡亲们依靠种地也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转变思路 踏上致富小康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因地制宜、顺势而为。2019年,厢同村将村民土地进行流转,建设了归村集体经济所有的农业产业园,全体村民集体出力,集体受益。
如今,在厢同村,昔日落后村的模样早已远去,转而看到的是,70多条全部硬化的大小街道,家家户户干净整洁,大人小孩笑靥如花,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截至目前,厢同村土地流转2200亩,发展起金禾源种植合作社、芳润家庭农场2个农业示范园。“起初,村里带领村民种植香菜,销路不错,但香菜需要5年的倒茬期,不适合长期大面积种植。”钱永军说,于是村里开始调整种植结构,面向设施蔬果找出路,引进了经济效益高的甜瓜种植项目。
下一步,厢同村计划以甜瓜种植为基础,周边配套垂钓等休闲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以甜瓜为牵引,依托县级旅游资源,积极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村民走上小康路。(记者 岳金宏 刘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