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60岁的李法江望着一山果树,面带喜色。然而在7年前,这位果农还是一名“矿老板”。
李法江的家在河北省赞皇县许亭乡北水峪村。赞皇县地处通往山西的公路沿线,优越的地理位置,给曾经的赞皇县带来发展煤炭储运业的空间。李法江依靠煤炭发展,开办了选矿厂,成了“矿老板”,收入颇丰。
煤炭储运行业助力了赞皇发展,也给全县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李法江(左)正在打理果树。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2014年,赞皇县谋求转型发展,开始减“黑”增“绿”——不惜损失近亿元财政收入,关停治理全部煤场,进行环境污染治理。
李法江也积极响应号召,很快就关停了自己的选矿厂。
减“黑”使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企业数量大幅削减,人员分流、就业压力激增,大量人员需要重新寻找就业途径。
赞皇县的做法是在减“黑”的基础上做加法。先后投入10亿元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把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探索符合赞皇实际的发展之路。
关停选矿厂后,准备再次创业的李法江正在为下一步项目内容发愁的时候,看到政府定下的发展方向,李法江萌生了开发荒山的念头。“村里这么多荒山,承包荒山种树,肯定能行!”
李法江的想法一说出,就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大家都说开荒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可李法江却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搞绿色发展,不能只看眼前。
作为生意人,李法江对于开发荒山其实有着自己的规划——首先是保持好水土,还要有一定的效益,足以支撑自己一直干下去。
说干就干,2014年,李法江回到村里承包了村外马岩沟的两千多亩荒山,准备开始植树造林,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修路建梯田、挖塘储水、挖坑种树……等开荒工作依次展开,李法江发现,现实远比想象的困难。
正如家人和朋友担心的那样,很快李法江的积蓄就捉襟见肘。李法江到处承包工程筹措资金补贴开荒项目,挪了东家借西家,所有的钱都投到了山上。
李法江(右)在修建的灌溉水渠前。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相比资金短缺,技术储备不足更是一个大问题。从开发荒山之初,李法江就在挑选合适的经济树种,但是因为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第一批选种的树种成活率很低。
让李法江感到幸运的是,他开荒种树的事迹得到了河北省农科院、赞皇县林业局的重视,并派专家给他出谋划策。“专家来考察后,说这片荒山的纬度、海拔、光照时间适合栽种樱桃、梨、苹果、杏这些果树,还免费提供了一批树苗。”李法江说。
树种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施肥、病虫防治等管护工作,这些问题同样不轻松。
“2016年的时候雨水多,冲毁了不少树苗,2018年又碰上了连续干旱,树苗浇不上水,又旱死了不少。”李法江说,这些年县里给了他很大的支持,陆续补贴了修路、水电铺设的费用,给了他继续干下去的信心。
如今,马岩沟上种满了果树。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经过7年的努力,李法江的收获季要来了,在投入了300多万元之后,曾经两千余亩的荒山变成了种满各种果树的“花果山”。“去年苹果树就结果了,大家尝了都说好,山上种的果树挂果期从四月一直持续到十月,一年有七个月都有果。”他预测今年苹果就会有十几万斤的产量,桃子会有三四万斤,樱桃也开始结果了,投入终于要见到回报,也算是苦尽甘来。
同时,果树在生长、管理、收获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这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平时果园里稳定务工20余人,高峰时有40余人同时在这里务工。“看着满山的果树,现在越干越有劲,想着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致富。”李法江说。
“这里离石家庄只有60多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加上环境又好,除了种果树,将来我们还要把采摘做起来。”李法江说,未来,这片山坡将是集种植、采摘、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