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转发全市“八五”普法规划
八项措施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实践
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转发<石家庄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明确了我市实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根据《规划》,我市“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为,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我市“八五”普法将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农民为重点对象,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通过抓好重点对象,持续带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八五”普法期间,我市将采取八项措施,推动法治宣传融入法治实践。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将提升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落实“月月有主题”工作机制。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相应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探索建立普法工作协会。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发动支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积极开展“渠道普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智慧普法。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拓展普法网络平台。推进地方和行业部门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石家庄普法融媒体宣传中心”和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矩阵作用,打造市级普法“中央厨房”,打造全媒体宣传格局。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到2025年,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场所,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等阵地。组织创作生产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创建一批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等。挖掘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探索实行积分制,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开展“学法守法示范家庭”创建活动。
加快培育“法律明白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等工作。
推进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单位”,开展“依法行政示范机关”“依法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平守信示范市场”“诚信文明示范景区”等创建活动。深化“法律进网络”。
开展专项依法治理。重点围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聚焦民生领域重点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巩固拓展融入我市“六个专项行动”和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清理规范成果,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依法治理,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等。
《规划》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全民守法和普法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经费保障和奖惩机制,加强评估检查,保障规划落实。(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