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到2月28日8天时间,石家庄市4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成功捐出共计1165毫升“生命种子”,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4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不仅将挽救4条生命,还将挽救4个家庭。
献血10年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2月21日,对于来自新乐市的张先生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成功为一名未满三周岁的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2761例、河北省第578例、石家庄市第1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张先生和他捐献的183毫升“生命种子”。
从28岁起,张先生就开始无偿献血,“我每年一有机会就会去献血,今年已经是第十年了,这是一件好事,我想要帮助别人。”在张先生坚持献血的10年间,他陆续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我看过相关的报道,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张先生主动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张先生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毕竟我加入中华骨髓库才半年时间。”2021年6月,张先生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张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当时还没有问我爱人的意见,但是我想她一定会支持我。”张先生说。果然,在他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告诉妻子后,妻子表示自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高分辨检测通过后,为了保证后续捐献顺利进行,张先生保持清淡饮食,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以良好的身体状态等待采集的这一天。
“我有两个女儿,她们知道我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后,都说我很伟大。”说起女儿,张先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教育她们懂得奉献,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帮上一把。
除了家人的支持,张先生公司的老板在知道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直接让他带薪休假。“最近工作特别忙,我怕老板不同意请假,但是老板知道后说这是件好事,让我安心捐献。”张先生说。
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张先生成功捐献183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这些“生命种子”将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为其带来生的希望。
两天两次捐献“生命种子”救助同一人
2月24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来自鹿泉区的杨先生正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是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二天,昨天历经4小时40分钟的采集,他已经为受助者捐献了24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但由于受助者病情特殊,为了让其更快地恢复,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次采集。“能帮一个人是一个人吧!”杨先生说。
杨先生和他捐献的“生命种子”。
13时35分,他结束了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再次为受助者捐献27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河北省第580例、石家庄市第1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他是个很善良、有爱心的人,别看平常不爱说话,但实际行动不少。在公交车上经常帮助不方便的老人家、给贫困的人捐衣物……只要看见别人需要帮助,他都会力所能及地去行动,这次也不例外。”杨先生的妻子刘女士说。从2月18日杨先生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开始,妻子就一直陪伴在他左右。
杨先生是2017年6月加入的中华骨髓库,“当时看了很多相关报道,很有感触,想着自己还年轻,没准有机会帮助到别人。”杨先生回忆自己当时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专门前往血液中心留了血样。
2021年12月初,杨先生接到了初配型成功的电话。“当时我正在工作,没有什么明显的感受,单纯地想既然有了帮助别人的机会,我就要好好配合。”杨先生说。他的家人得知后也很支持,“我觉得挺难得,还有点惊讶,因为配型成功的几率挺小的。他能够靠一己之力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很幸运!”杨先生的妻子刘女士说。
在去年12月末的高分辨检测和健康体检中,杨先生除了血液指标偏低外,其他一切正常,虽然并不影响捐献,但为了保证更好的捐献质量,他坚持复检了好几次。
“我们身边的朋友,知道他捐献的事后,都很感动也很敬佩。并且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不少朋友也更加了解现如今捐‘髓’的流程。”杨先生的妻子刘女士说。她还表示,通过这些天的陪同,感觉捐“髓”一点不可怕,就和献血一样,希望更多想参与进来的人都能勇敢加入。
“这是我生命里宝贵的经历”
“那么多人都留下了血样,我怎么都没想到能和患者配型成功,这是我生命里宝贵的经历。”2月25日,来自石家庄市正定县的郝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生命种子”,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2836例,河北省第582例,石家庄市第1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郝先生和他捐献的216毫升“生命种子”。
当天上午,郝先生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说:“我就是比较幸运,血液样本和患者匹配才能捐献。我只是做了大部分人都会做的决定而已。”历时4个小时,留下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顺利完成,这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从石家庄启程,为远方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2015年,郝先生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血液病患者,便萌生了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想法,当即便留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1年12月,郝先生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但当时留下的手机号早已停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拨通了郝先生当时留下的一位朋友的电话,最终和郝先生取得了联系。接到电话的郝先生十分惊喜,表示自己可以捐献。
再过几个月,郝先生将成为一名父亲,当他得知这位患者是个孩子时,他说:“孩子生病,做父母的心里肯定难受,如果我的捐献能帮助他,甚至挽救一个家庭,我会很开心。”
郝先生为了实现救人的目的,他一边做已怀孕七个月的妻子的工作,一边白天悄悄到医院注射动员剂,晚上再开车回家。
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前需要连续5天注射干细胞动员剂,在此过程中,郝先生的身体出现了正常的酸痛反应。但这并不能动摇他救人的决心,他说:“这些都是小事,生命至上,没有什么比救人一命更重要。”
“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概率很低,很荣幸自己与患者能有这般神奇的缘分。希望这个孩子以后能健康成长,他的人生一定非常精彩。”捐献结束后郝先生说。
时隔一年再次配型成功 成功捐“髓”
2月28日,来自长安区的范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中华骨髓库第12827例、河北省第583例、石家庄市第15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从8点30分开始,13点10分结束,共采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只要是有益的事情,我就会坚持做下去,更何况是挽救一条生命!”范先生坚定地说。
范先生和他捐献的“生命种子”。
2012年,1991年出生的范先生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医护人员说,留下血样后可能有机会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没多想我就报名参加了。”范先生回忆说,后来每年他都会进行无偿献血。
2021年12月16日,范先生接到石家庄市红十字会电话,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当时我挺激动的,立马就答应了。因为这是我第二次与他配型成功,相关流程我已经很清楚了。”范先生说,在2020年,范先生就被通知与该患者初配成功,并且完成体检。“但当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捐献就中断了。”范先生说。谈起时隔一年再次配型成功,范先生表示这就是他们俩的缘分,能帮助到别人他很幸运。
2月23日,范先生在妻子王女士的陪同下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报到并安排注射动员剂。
“我老公平常就热衷公益,经常参加一些志愿者群里组织的爱心活动,比如去山里帮助孤寡老人、捐献物资等。”妻子王女士笑着说,丈夫的这次捐献,她很支持!“他是我和孩子的榜样,有机会我也想捐献救人。”
捐献当天,范先生收到了受助者儿子发来的感谢信:“您的捐献带给我父亲的不仅仅是新的生命,也让黑暗中的我们重新看到光亮,您将是我们这辈子的恩人。”
范先生读完后表示:“我的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4岁了,作为父亲能够帮助到另一名父亲,我觉得很圆满。回家后我想把这封信展示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志愿者的感人故事温暖燕赵大地
石家庄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负责人张忠桥介绍,石家庄市自2004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已有4.98万余名志愿者登记入库,占全省入库志愿者总数的30%,其中成功进行捐献的志愿者已达158例,占全省捐献总数的27%。
“从2006年第1例志愿者成功捐献到2011年,每年成功捐献者最多只有8例,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自2012年开始,每年成功捐献者均在10例以上,2021年单年达到了21例。”张忠桥说,回顾十几年来这158位捐献者,很多人都有着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有的克服各种困难,进行二次捐献只为将人救到底;有的耐心说服亲人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推迟了婚期;有的放弃赚钱机会赶来救人;有的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只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的质量……
来自“道德90后”这一公益组织的二次捐献者张珊珊被评为2012年度“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父捐器官儿捐‘髓’”的李斌父子被评为2018年8月份“河北好人”和2018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栾城区的捐献者刘金剑被评为“石家庄市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石家庄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群体被评为“石家庄时代新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们,正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将石家庄的温暖和文明洒向河北乃至全国。(记者 李惺 通讯员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