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非遗·绝活·民艺

河北灵寿西木佛遗址:勾勒晚商时期滹沱河畔聚落生活画卷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龚正龙
2023-07-26 18:12:59
分享:

  河北灵寿西木佛遗址

  勾勒晚商时期滹沱河畔聚落生活画卷

  继1978年发现“亚伐”铜卣等国家一级文物后,自2021年起,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灵寿县文广旅局启动的石家庄市灵寿西木佛遗址考古再获重大发现——发现31座墓葬、殉牲坑和水井等遗迹,出土文物220多件,包括河北首次发现的晚商时期车马埋藏坑,创下河北商周考古领域数个“之最”。作为一处晚商至西周时期的聚落,西木佛遗址考古发现呈现了商王朝王畿边缘区域的文化面貌,进一步完善了冀中地区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编年体系,还原了商代晚期社会生活图景。

  再现“甲”字形墓

  ——系河北目前发现规模较大的商代墓葬之一

  滹沱河,自西向东静静流淌,西木佛村就在河的北岸。“西木佛村和东木佛村紧挨着,遗址区正好在俩村居住区交界处,原本高出地面三米多。多年来,村民们一直在这块地上种菜,过去也曾大量取土盖房……”7月13日,西木佛墓地考古发掘项目领队陈伟指着眼前这片青绿色的玉米地,深有感触地说。

  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从这里取土盖房,曾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亚伐”铜卣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次勘探和考古发掘,起始于2021年5月,于2022年8月结束,发现晚商西周及唐宋遗迹100余处,主要文化遗存为墓葬、祭祀、生活三类。发掘的31座墓葬中,20余座被确定为晚商西周时期墓葬,还发现殉牲坑、灰坑、水井等遗存。总计出土文物220多件,包括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铜器有戈、矛、刀、铃、车马器等。

  “继栾城周家庄遗址之后,西木佛墓地也发现一座大型‘甲’字形墓葬,编号为M7,是河北目前发现规模较大的商代墓葬之一。”陈伟告诉记者,因墓地破坏严重,文化层已消失殆尽,这座“甲”字形墓出土文物甚少,只在墓葬填土中发现极少部分人类骸骨,以及玉璜等精美玉佩饰,但诸多信息透露其规格较高。这种墓葬往往意味着墓主身份较高,一般为当时和王室关系密切的高级贵族。

  在这片区域,20余座墓葬跨越殷墟四期至西周早期,均为竖穴土坑墓,形成一处集中墓地。墓葬方向相对一致,多为南北向,随葬陶器以鬲、簋、罐为主,多见殉狗。在“甲”字形墓M7西侧和北侧,还有三座墓葬等级相对较高,出土有玉器、铜器残片。其余墓葬多随葬陶器、海贝,或无随葬品。

  “商早期流行居葬合一,晚商已有独立墓葬区,高等级聚落也已呈现出多层次的社会结构。西木佛遗址显示出聚落人群的复杂化,是商人在王畿边缘的重要聚落之一。”陈伟说,西木佛遗址进一步完善了冀中地区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编年体系,为了解当时太行山东麓冀中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族群构成、势力格局等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河北最早的车马坑

  ——实验室考古有望破解晚商诸多谜团

  玉米地东南约40米处,大片的向日葵长得正旺。在这里,发掘出此次考古最意外的发现——一座大型晚商时期车马坑,也是迄今为止河北发现最早的车马坑。如今,这座极其罕见的车马坑已被整装吊运至灵寿博物馆,正在开展实验室考古。

  在灵寿博物馆实验室内,记者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

  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巨型车马坑被整体加固,静静地放置于高大的操作台上。车马坑整体保存较好,尽管木质已腐朽,仅存碳化痕迹,但车衡、车辕、车厢和车轮等俱全,很多青铜构件仍镶嵌于原位,车厢左侧红色髹漆历经千年依然鲜艳。资深技师游惠琴站在搭建的木台上,正全神贯注地清理马头结构。随着考古工作者用竹签小心翼翼地剔动清理,三千年前的细沙簌簌滑落,马头青铜配饰逐渐显露,露出岁月掩埋的沧桑容颜。

  数年前,游惠琴老师曾参与行唐故郡遗址清理出震惊世人的二号车马坑——贴金彩漆豪华车队,5辆马车首尾相接。“和故郡车马坑不同,西木佛车马坑几乎全部由细沙填埋积压形成,清理难度特别大。”游老师告诉记者,殷墟出土车马坑近百座,其中完整清理的有数十座,但整体套箱、打包、提取,进行实验室考古的寥寥无几。考虑到既要利于研究,又要保证车马坑整体形态方便后期展示,目前西木佛车马坑的清理格外小心。

  “马车是商代从中亚西亚经草原传到中国的,考古发现已证明,商王朝在晚期开始用马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鹏为告诉记者,眼前的车轮直径约1.5米,轨距2.3米,在商代属于中大型车辆。在轭、马头、车轮处均发现席痕,车厢前部有殉人骸骨。西木佛车马坑与安阳殷墟墓地发现的车马坑相似,时代属殷墟三期晚段。但是,殷墟商代车马坑一般随葬于墓西南,而西木佛遗址的车马坑在“甲”字形大墓M7的东南方。因目前发掘区域有限,这座车马坑和M7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迄今在安阳以外地区商晚期车马坑发现较少,此次在河北是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期待通过科技力量解开更多谜团。”灵寿县文广旅局局长彭罗智说,实验室考古结束后,将把车马坑完整展示永久保留,未来人们可以在灵寿县博物馆的展陈中欣赏到珍贵的车马坑。

  三千年前的“族群据点”

  ——描绘滹沱河畔晚商时期聚落生活图景

  “殷墟之外,晚商以来带墓道大墓现在至少已发现8处。其中,灵寿西木佛遗址和栾城周家庄遗址墓葬时代最接近,甚至可能有过一段共存时期。”李鹏为告诉记者,这两处遗址墓葬及相关遗迹,表明二者有某种联系,其中最关键的是,两处遗址出土器物上有同一族氏铭文——“爯”字。

  他们是谁?和周家庄遗址有什么联系?和商王朝有何关系?三千年前的晚商,同一片星空下,这些极可能属于同一族氏的先民,在滹沱河畔过着怎样的生活?

  近年研究表明,商周时期灵寿一带是战略要地,是太行山东麓南北走廊的一个关键节点。晚商时期,商王朝北部边界逐步往南退缩,灵寿成了重要的缓冲地带。“1978年出土的‘亚伐’铜卣,‘亚’是‘次’‘副’的意思,‘伐’应是官职,相当于军事指挥副职。商代‘亚伐’铜卣仅发现两件,一件在陕西城固,另一件在灵寿西木佛。”李鹏为认为,商王朝可能在灵寿、城固等距前线有一定距离的关键地点设立军事指挥机构。西木佛遗址考古表明商王朝对冀中地区的管理有明确部署和安排,对于复原和研究商王朝社会治理和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遗址内,还发现10个殉牲坑,坑内主要是马牛羊等。其中一个牛牲坑保存完整,从牛头到牛尾骨骼齐全,体长约两米。一口深井,是自藁城台西遗址发现水井以来,河北发现的晚商时期保存最好的大型水井,推断原来井深可能有13米至14米。井框以榫卯工艺做成,井底陶器堆积达7层,还出土了木器和骨笄等,器物时代跨越殷墟三期至四期,说明水井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

  “这些都表明,这里应该存在大型生活区,居民人数不少,生活气息浓郁,该遗址可能是石家庄地区商代中心定居点之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说,灵寿西木佛各类遗存的发现,丰富了晚商时期冀中地区聚落的文化面貌,对认识这一区域商人族群发展脉络,以及揭示这一地区商代重要聚落形态、组织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龚正龙)

关键词:灵寿县,文物,石家庄责任编辑:朱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