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小的玻璃瓶,舀一勺雪梨膏含入口中,清甜微润,唇齿间满是梨香……别小看这瓶350克的“只有赵州”雪梨膏,这是用10斤雪花梨历经6个多小时熬制而成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把雪梨熬成梨膏,这瓶梨膏能卖到88元,比梨的价值提高了三倍多。
10月12日,记者来到赵县的“只有赵州”雪梨膏情景工坊,大铜锅里的梨膏咕嘟咕嘟冒着泡。“快来尝尝!不加糖、不加水,全按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古法八艺纯手工熬制,绝对能找回小时候的味道。”工坊负责人刘畅热情招呼着。
赵县是中国雪花梨之乡,梨果种植面积25万亩,其中雪花梨13.7万亩。近年来,梨果品种越来越多,雪花梨的价格一降再降。为了帮家乡梨农寻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80后刘畅决定返乡创业,用传统老手艺制作雪梨膏,延伸雪花梨产业链,提高梨果附加值。
去年5月,刘畅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开始寻找熬制雪梨膏的古法技艺。
找回失传多年的老手艺,做起来没那么容易。刘畅跑了省市县三级档案馆、图书馆,查遍所有史料,又一头扎进梨区,寻访上百位手艺人。
人人都会熬梨膏,可方法又各不相同。经过多轮反复论证,刘畅终于梳理出古法八艺雪梨膏的制作技艺。
兴奋劲儿还没过,她却被浇了一盆冷水。原来,刘畅听说赵县沙河店镇有一位曾在梨汁厂干过的老师傅,便带上材料前去拜访。可师傅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手工熬梨膏很难规模化,设备不统一,标准也不好把握,产品质量这一关很难通过。”
刘畅并不气馁。第二天,她就带着几位老艺人远赴杭州、广州等地考察,改进熬制工艺。
铁锅熬制容易氧化,梨膏颜色黑、口感涩,统一换上铜锅;担心擂捣不够碎,请来木匠制作榆木杵车。“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每天拿出100斤梨熬制梨膏,在生产中固定了三蒸三凉等具体操作标准,通过了相关部门认证。”刘畅说。
今年5月20日,工坊推出了第一锅纯手工雪梨膏,一上市就火了。如今,每天熬制100斤雪梨膏,产品供不应求。
前不久,刘畅与赵县梨农签订了100万斤的雪花梨收购订单,还计划在赵县东部梨区建设“共富工坊”。“我们将通过与村集体联合建设‘共富工坊’,把古法八艺雪梨膏制作技艺布局到农村,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拓展雪花梨产业增值空间。”谈及未来,刘畅信心满满。(记者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