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故事

变身“天线宝宝” 听清这个世界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孙青
2024-03-14 16:01:15
分享:

  “小蕊,一会儿听到声音的话,就举手示意我们。”3月11日10时,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调机室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学梅,对8岁的小蕊说。

  佩戴好人工耳蜗,准备开机调试。

  “滴滴……”电脑发出测试音,小蕊慢慢举起手。

  “真棒!”张学梅坐在对面,笑着竖起大拇指。随着不同频率的测试音响起,小蕊一次次准确捕捉信号,举手回应。

  由于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来自保定的小蕊被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即便4岁时就使用了助听器,她的听力、言语清晰度仍在快速下降。“助听器补偿不了高频声音,而高频声音关系着语言能力发展,尽早植入人工耳蜗,才能从根本上挽救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张学梅说。

  “听我说什么,你来学,啊——咦——呜——”

  “这里的声音有没有不舒服?”

  电极阻抗、行为观察、响度平衡……10时50分,一系列测验调试结束,张学梅为小蕊家人带来好消息:“开机非常成功,孩子接下来的语言训练会很顺利!”

  小蕊的父亲刘先生松了口气:“还好咱听说了这个项目,申请了救助,没耽误孩子。”

  3月11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调机室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学梅与同事,为小蕊的人工耳蜗进行开机调试。记者 孙青 摄

  植入人工耳蜗并进行科学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是重度聋儿获得听力重建的有效途径。然而手术及康复费用,让身体患病、在家务农的刘先生望而却步。一次听力检查中,刘先生从医院了解到,残联有相关救助项目。

  “符合植入人工耳蜗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免费获得人工耳蜗产品1套;可自主选择定点手术医院;手术费及术后一学年的康复训练费可获补助……”2023年7月,刘先生来到保定市残联,详细了解到救助条件及补贴标准,并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完成申请,12月完成植入。

  为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帮扶,河北省持续开展人工耳蜗救助项目,通过自筹资金和国家捐赠项目,近5年来先后为809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定点机构增至9个,石家庄、邯郸、邢台、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6地具备了人工耳蜗手术服务能力。

  “符合救助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监护人,可以凭借身份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登录省残联官网,在首页办事服务专栏选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进行在线申请。”省残联康复部主任张文英告诉记者,通过审核、筛查后,评估合格者便可以到自行选择的定点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把小蕊送回病房,11时,刘先生回到调机室。“这是干燥盒,平时把耳蜗外机放进来保养。”科利耳人工智能耳蜗有限公司售后服务专员张丙涛,向他详细介绍使用注意事项。

  戴着人工耳蜗的孩子,有个亲切可爱的称呼——“天线宝宝”。要听清这个世界的声音,清楚地说话表达,“天线宝宝”们需要精心照顾。

  怎么开关机、如何设置程序、怎样防尘防静电、语言训练需要注意什么……刘先生向张丙涛细细询问。

  “今年我们会继续开展人工耳蜗救助工作,完善申请、审核、救助一站式服务,持续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帮助。”张文英说。(记者 孙青)

关键词:石家庄,条件,人工耳蜗责任编辑:朱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