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起,农事忙。
植保无人机、自走式打药机,各种新农机提高耕种效率;品种选育、特色种植、病虫害防治,一系列新农技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一批批青年返乡成为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
今年,石家庄市冬小麦播种面积433.7万亩。当前正值小麦返青起身期,记者在田间地头走访发现,越来越多新鲜事不断涌现,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沃野田畴焕新景。
新农机提高耕种效率
一架满载农药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向绿油油的麦田飞去……3月26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南孟镇韩家洼村村西,成方连片的麦田里,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飞手”马素峰正操控无人机喷洒农药。
“使用无人机喷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和宾介绍,以前人背着喷雾器喷药,一天顶多喷十来亩,合作社800亩小麦得雇十几个人干好几天。现在两台无人机同步运行,一天就完成了。
刘和宾说,借助先进的导航系统,无人机喷洒均匀,“这样一来小麦长势更好,产量更高”。
在春耕春管一线,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走的自走式打药机,地下埋的喷灌设施,都成了田间管理好帮手。
过去浇水跑断腿,现在浇水拧阀门。3月29日,晋州市德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开始春灌。工作人员李朝阳轻轻一拧机器阀门,田里的喷灌系统便迅速开启,喷洒出细密的水雾,滋润株株麦苗。
“传统的灌溉模式,一人管一个井,一天顶多浇6亩地。现在麦田里安装了喷灌、滴灌、微喷等设施,1.3万亩麦田只需几个管理员。不仅节省了人工,还使麦田在最需要水的时候应浇尽浇。”德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红说。
这些年,合作社投资购买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播种、追肥、收获等环节的自动化。刘红信心满满地说:“有了这些先进农机具和农业设施的支持,田间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小麦亩产稳定在1000斤以上不成问题。”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落实农机购置专项补贴资金,持续推进农机升级迭代,促进农机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2023年石家庄市共补贴农机具14189台,受益农户10678户。”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组织相关部门、院所专家组成专业团队,通过集中培训授课、举办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示范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机手作业水平。
新农技解锁增收密码
3月28日,元氏县南因镇南因村北,河北童年时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种植基地,30多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段晓娜正带着工人们给大棚盖遮光被。“遮光被要每天早上7点升起,9点落下,合适的光照、温度等条件才能让‘羊宝宝’更好地生长。”段晓娜说。
为啥管羊肚菌叫“羊宝宝”?“羊肚菌就像刚出生的小宝宝,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都非常敏感,需要实时监测。”段晓娜指着大棚外智能监控电子显示屏说,温室里安装了摄像头、传感器等,通过显示屏可以随时掌握温室内各种环境数据,以便及时开合遮光被、卷膜系统和喷淋系统,调节温室环境。
掀开大棚门帘,记者看到,一朵朵黑褐色羊肚菌破土而出,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收割。
“基地现在共有12个大型暖棚、18个中型暖棚,种植羊肚菌300多亩。”河北童年时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仝夕红高兴地说,今年羊肚菌长得格外好,亩产可达750公斤。
羊肚菌是一种高端菌类食材,市场前景好,但是极难管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趴在地上拿着放大镜看着它长。生长环境稍有差池,要么长不出来,要么长出杂菌。”仝夕红说,他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找了无数回农业专家,终于摸索出一套从育种、营养包制作、种植管理、收获到深加工的成熟技术经验。
去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除了解决300多名农民就业,基地还以免费提供菌种、技术指导、营养包的形式,帮助农户利用庭院、闲置宅基地等空间搭小拱棚,开展小规模种植,并按市场价格收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石家庄加大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特色种植、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技术培训。
一排排整齐的种植槽中,红彤彤的小番茄成串挂满枝头。井陉县小作镇小作村的温室大棚内,熊蜂授粉技术、智能化滴灌技术以及太阳能温室主动蓄热释放系统尽显“科技范”。
一株株嫩绿的葡萄苗长势喜人,春管到了较劲的阶段。高邑县大营镇葡萄园里,农户全力开展抹芽定穗工作,保障葡萄茁壮、健康生长。
一棵棵红薯秧苗透着新绿,育秧进入关键期。行唐县北河乡西科头村脱毒红薯育苗基地,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民起垄整地、铺苗布秧。
新农人返乡逐梦沃野
矮牵牛开得正艳、万寿菊含苞待放……3月28日,栾城区冶河镇大营村青年卉花卉基地一片生机盎然。
“这个棚的矮牵牛是1月份定植的,目前已经陆续开花,花期长、颜色艳,很受消费者欢迎。那边几个棚的万寿菊、孔雀草、串红,主要用于花坛摆花、街道美化,五一前上市。”花卉基地负责人焦丛丛一边打理花卉,一边向记者介绍。
“80后”的焦丛丛从2009年开始做花卉批发生意。“因为从业门槛低,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元,花卉批发利润率越来越低。”焦丛丛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其做中间商赚差价,不如返乡创业当花农。
年轻人都往外走,怎么会有人回来种地?在村里一些人不解的目光中,焦丛丛租了20亩地干起来。
种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从一颗种子到一株花,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稍有不慎就功亏一篑。
“打击最大的一次,是拿到一个两万盆公园供花的订单,因为当时刚接触种植,技术和经验都不成熟,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导致草花蹿高了几厘米,送货时人家一验货,连车都没让卸……”焦丛丛回忆,两万盆花拉回来,只能当垃圾倒掉,“没有好的产品,拿什么去打市场,那时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花种好。”
自此以后,焦丛丛购买花卉栽培技术书籍,一有时间就去同行的种植基地学习。她陆续建起9个大棚,种植各类花卉近百万盆,除供给周边花商花贩,还承揽一些道路、园林绿化美化项目,花卉基地逐渐打出名气。
花卉基地不仅给焦丛丛带来每年20多万元的收益,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摆弄花花草草不太累,心情也好,每天能挣六七十块钱呢。”正在基地给花拔草的村民张秀芬高兴地说。
“今年我准备再建一个智能化温室大棚,引进仙客来、蝴蝶兰等中高档花卉,把基地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焦丛丛说。
近年来,石家庄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越来越多像焦丛丛这样的新农人返乡创业,通过特色农业种植走上增收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记者 张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