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如洗的天空下,一片片果园郁郁葱葱,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夏日时节,在石家庄市各地,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坚实步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立足特色资源禀赋,紧盯市场需求,坚持精准发力,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保证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资源
做强特色产业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
记者走进新乐市国锋西瓜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生长在翠绿的藤蔓间,瓜农正在大棚里往来穿梭,采摘、分拣、装车。
“你看,我们全部采用吊蔓种植法,通过人工牵引,让藤蔓顺着网架生长,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让西瓜接受光照更加均匀,栽培出来的西瓜,着色均匀、糖度高,成熟后便于采摘。”合作社负责人韩国锋走在瓜架间,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宝贝”,“今年合作社共种植西瓜30亩,20余个大棚,每亩栽种秧苗1300-1500棵,总收入30余万元。”
“合作社主要品种有4K西瓜、2K西瓜、彩虹西瓜、黑金西瓜等,走的是精品水果路线。”韩国锋笑着说,随着品种不断改良,新的种植技术相继应用,大棚设施也在提档升级,新乐西瓜的品牌越擦越亮。
目前,新乐市西瓜、甜瓜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量21万吨,其中精品西瓜亩均效益3万元以上。
“新乐西瓜”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瓜产业成为新乐市农业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新乐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东瓜、北油、西粮、中文旅”产业布局,通过举办农业产业发展论坛、讲座,派驻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进田间等,加大科普惠农力度,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前几日,我们举办了西瓜优品品鉴会,专家评委从西瓜外观、含糖量、果肉剖面、口感风味等指标进行评审,反复比较各品种西瓜的差异,从而选择出表现好的西瓜品种。”新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良说。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对接大型农产品销售企业、商会,力争发展订单农业,引导瓜农大面积种植,让新乐好品质西瓜卖出好价格,让瓜农获得好收益。
新乐市发展西瓜种植是我市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巧打“特色牌”,深入推进现代种植结构调整,着力提升特色种植业科技水平及农产品品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产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提质增效
打造优质“菜篮子”
眼下,我市各地果蔬大棚迎来丰收季,大棚种植户抢抓农时采摘西红柿、黄瓜等果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6月17日,在鹿泉区上庄镇大宋楼村大宋孺子牛采摘种植园内,大棚内一排排秧苗排列整齐,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红彤彤的西红柿。
果农们则是在大棚内忙着剪果、盛筐、分拣、装箱,一派忙碌景象。
据介绍,该种植园于2023年11月投入运营,占地60余亩,其中西红柿种植区占29亩,其余部分计划建设种植研学区。
“在西红柿秧苗的选择上,我们转了好多个地方,包括周边藁城、行唐以及山东寿光等地的种植基地。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口感3号’品种。”大宋孺子牛采摘种植园负责人蒋立航说,目前西红柿刚刚上市,大家普遍反馈这一品种口感细腻、甜度高。
大宋楼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南二环西延,交通便利。多年来,该村以特色种植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南果北种的甜甘蔗、高品质西红柿等优质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园。
“颜色葱绿鲜亮、口感清脆甜润……”近日,在藁城区贯庄村黄瓜交易市场,一车车嫩绿的黄瓜将被运往全国各地市场。看到眼前这一幕,农户脸上满是笑意。
贯庄村是当地有名的黄瓜种植专业村,全村90%以上的农户依托大棚种植黄瓜,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带动周边十余个村庄从事相关产业。
近年来,该村通过打造生产基地、引进种植技术、创新销售模式等,逐渐形成了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品工作,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设施面积,面向京津高端市场,稳定西红柿、黄瓜、叶菜类及西(甜)瓜生产供应能力,扩大新、特、优蔬菜生产,着力打造元氏芽球菊苣工厂化生产、无土栽培及水培菜生产占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联农带农
共奔致富路
在行唐县高家峪村的食用菌大棚,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黑木耳长在整齐排列的菌棒上,农户们忙着采摘、搬运、晾晒成熟的木耳。
“这木耳朵大肉厚、色泽透亮、软中有韧,产量也比去年增加了近20%,但是现在市场价格较低,我们准备8月份看市场行情再出售。”高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同喜介绍。
高家峪全村水浇地不到100亩,集体没啥收入。现在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闲散山坡建起30座食用菌种植大棚,还发展光伏发电、肉羊养殖,村集体收入逐年增长,2023年突破了100万元。
有了产业,村民也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靠着在村里打工,俺们供孩子上了大学,又翻盖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高家峪村村民李彦容笑着说。
在赵县北王里镇永兴庄村特色玉米种植基地,一排排植株挺拔整齐,一个个玉米果穗饱满,空气中散发着清甜味道。
“我们有花糯玉米和拇指玉米两个品种。”永兴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若坤介绍,特色玉米种植管理简单、投入少、收入可观。近年来,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村在保障传统农作物增收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整合多种经营模式,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市积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鼓励和支持企业到乡村投资兴业。
产业兴旺让农民增收劲头更足。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全市各地因地制宜选准特色果蔬产业发展,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描绘出一幅幅强村富民的振兴发展新画卷。(记者 刘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