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风物

“赞皇大枣”的逆袭!“新技术”改变“地标产品”生产方式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梁丽娟 陈博 李天雷
2024-08-16 15:39:53
分享: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都有不同的物种和标志产品,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07件,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达到7384件。如今,不少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有一部分地理标志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赞皇大枣是如何从“销路不畅”到重新获得市场认可的。

  地处太行山脉的河北赞皇县,生态环境优越,大枣种植面积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一,达到45万亩。枣业也发展成赞皇县的农业支柱性产业。但随着全国大枣市场供大于求,赞皇枣业也面临转型升级,单一的大枣种植品种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那么怎么转?从哪入手呢?

  在河北赞皇,武树楼算是最有经验的枣农,种枣树已经种了四十多年,不过,这几天他正在接受镇里技术员的培训。

  武树楼告诉记者,虽说种枣树种了半辈子,可如今技术员教的新技术,和他之前的种植方式完全不一样。

  河北省赞皇县枣农 武树楼:以前只知道打打树杈儿,打打嫩芽,喷喷农药,不知道保花剂和坐果剂,防枯萎病这一类的事以前都不懂。

  武树楼说,过去的几十年,由于种植技术和干枣防雨的问题没解决,赞皇的枣农普遍在大枣还是青枣的时候就采摘加工成蜜枣。这种看似省事的做法,使得赞皇大枣的品质竞争力逐步下降,再加上国内蜜枣加工企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原本名气很大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赞皇大枣,在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提升赞皇大枣的品质。

  这位枣农名叫栗彦良,他承包的枣园就位于赞皇大枣的核心种植区域。眼下,栗彦良正带着合作社的枣农们开展一项创新,为枣树定制一把伞。

  河北省赞皇县枣农 栗彦良:仿造新疆生态,我们搭了避雨棚,人为控雨,避免雨水直接浇到枣上,产生裂果和其他病害。

  栗彦良告诉记者,给枣树搭个防雨棚,这事看起来简单,可搭防雨棚的时机、棚子的透光度、遮盖面积等都要经过科学的测算。

  河北省赞皇县枣农 栗彦良:红枣产业这一两年,发生的这种变化非常大,主要是靠科技,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传统的种植方式,改变我们的管理方式。

  随着枣农们逐渐意识到科技对大枣种植的重要性,政府部门不仅请来农业专家给枣农们进行培训,企业和枣农合作社也开始自发地联系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把新技术融入大枣的种植和生产当中,使得赞皇大枣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创新”提升“地标产品”产业链韧性

  改变大枣的种植方式、管理方式,只是“焕新”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第一步。赞皇大枣市场份额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有完备而有韧性的产业链,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最近这段时间,赞皇县针对枣农的培训非常密集。肖建军一直从事赞皇大枣的深加工,他这次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给枣农推广他开发的一款灭虫设备。

  赞皇大枣深加工企业负责人 肖建军:不用打农药,完全能达到丰产,这叫太阳能杀虫灯,它一个设施可以管周边10亩的范围。

  前些年肖建军一直从事大枣的贸易,可以说是见证了赞皇大枣的兴衰。他告诉我们,此前赞皇县生产蜜枣的企业有两千多家,由于蜜枣生产工艺简单,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也形成了恶性竞争。

  赞皇大枣深加工企业负责人 肖建军:价格大幅下跌造成“枣贱伤农”。我们感觉加工的蜜枣远远把赞皇大枣的营养价值给浪费了。

  为了改变这样的同质化竞争局面,肖建军在自己的企业启动了科技创新。眼前这些专利证书,就是他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靠着不断摸索创新的劲头,肖建军把他的大枣深加工产品卖到了海外市场,他的企业也因为科技创新从食品深加工工厂变成了河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赞皇大枣深加工企业负责人 肖建军:我们现在聘请了10位教授,这10位专家帮助我们联合体内的枣农,定期从施肥、培植管理、晾晒、初加工,全程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再加工生产,我们争取把赞皇大枣打造成中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大枣的一个示范区。

  整体规划 擦亮“地标产品”的“金字招牌”

  提升乡村产业的活力,除了创新,还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擦亮“地标产品”的“金字招牌”。

  采访中,我们发现,赞皇县原有的两千多家蜜枣企业已经关停整合至六十余家,着重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下功夫,同时,通过发展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和小企业组织起来,采用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河北省赞皇县某生态枣业企业负责人 郝树林:因为光老百姓一家一户让他去转型,他肯定不会转,因为他存在利益效益的风险,所以还需要农业园区进行引领。

  今年,郝树林的家庭农场引入了可调温大棚,带领农户错峰种植大枣,以采摘鲜食枣推动乡村旅游。

  跟随市场转型的不仅仅是郝树林的家庭农场,还有赞皇当地的蜂蜜企业。它们趁着赞皇大枣开花的时节,引入了本土的中华蜜蜂,这种原生态生产蜂蜜的方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河北省赞皇县某蜂蜜企业负责人 王岳峰:因为赞皇县有45万亩大枣园,我们采成熟蜜,这样采的蜂蜜的品质也高,价格就又回升了。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公共资源,而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制订发展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企业积极参与,不断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共同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品牌。

  河北省赞皇县常务副县长 孙利北:我们全县的大枣现在有了一个整体的规划,我们大枣的主产区主要在低部山岭的丘陵区,这里无工业无污染,具有发展绿色果品有机果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们借助嶂石岩和棋盘山的旅游区,发展鲜食枣和旅游采摘相结合,加快推动了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赞皇大枣产量达到12.166万吨,年综合产值超过5.2亿元,人均依靠大枣产业增收1850元。(记者 梁丽娟 陈博 李天雷)

关键词:石家庄,生产责任编辑:朱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