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调查

河北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课题——
京津冀背景下河北省产业承接条件调研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调研小组 尚进 李瑞琪等
2018-08-21 15:51:00
分享:

 目录

  一、绪论... 1

  研究背景... 1

  研究意义... 1

  主要内容、思路及方法... 2

  实践的创新点... 3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理论与分析... 3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理论... 3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文献综述... 4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影响因素及分析... 4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动因分析... 5

  三、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6

  (一)河北省关于京津产业承接转移的现状分析... 6

  (1)河北省关于外资的利用现状... 6

  (2)河北省关于内资的利用现状... 6

  (二)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6

  (1)产业转移的原动力:这是京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形势... 6

  (2)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河北省是转移产业理想的承接地... 7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承接能力评价及结果分析... 8

  五、产业转移思路及建议... 14

  河北省对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路径... 14

  提升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政策建议... 15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产业承接调研小组 尚进 李瑞琪等

一、绪论

  研究背景

  “京津市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是形成我国又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性尝试。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指出,将以交通、环保、产业为重点突破方向,那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政策会使会促使三省市往来经济协作日益频繁。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虽然河北省是一个国内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但总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是很好,与山东、江苏等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过去2014年,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表明,我省迫切需要调整发展路径,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唐山为例,唐山的主导产业是传统产业。由于产业结构失衡、技术含量低、市场低,唐山GDP仅增长了5.1%。总体而言,河北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粗放。显然,河北省尚未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各地区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障碍。因此为了使河北省摆脱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推动新兴产业及新兴优势服务业成长,应该充分认识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本文从11个地区为起点研究河北省的产业承接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对河北省具体地市的发展状况的详细展示,实际意义主要在于,以目前普遍使用的承接能力测算理论为基础,根据河北省地市的具体情况对所需指标进行选取或改良,从四个维度对各个地区的实际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计算和描述。为河北省进行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对河北省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2. 现实意义

  在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背最下,从河北省所属的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分别从产业吸引、产业选择、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四个维度研究各个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提升河北省整体的产业承接能力,有效地承接京津地区及其他地区产业转移。

  主要内容、思路及方法

  1. 主要内容

  根据河北省三产业的发展路径,从产业承接能力的四个维度,指出了河北I1地州市发展的可能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研究思路

  首先,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明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其次,本文论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前人的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解本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供了帮助。第三,在解释河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与北京天津地区进行了对比。这将在北京-天津-河北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导致河北省承接北京和天津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和障碍。然后,建立了实证分析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和验证。。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成果,从全河北省的三个产业发展路径中指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河北省I1地州市的相应发展建议。产业承接能力S。

  3. 研究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本文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等方面的分析工作。通过理论研究得出本文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实证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本文所涉及到的河北各地区的承接能力测算工作及具体指标的分析对比工作。

  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根据指标的具体含,义及可能影响的方面,得出本文计算时所应用的相关指标、相关影响要素。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据定性分析总结提炼的相关指标,对被研究对象即河北省各个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定量分析。

  静态研究方法和动态研究方法。

  当对不同的数据指标对一个区域的影响进行分析时,也就是说,从不同的空间区域,对同一时间点进行静态数据分析,也可以针对同一区域从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数据分析。动态、静态的结合,把握河北省不同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的发展趋势,找出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实践的创新点

  1.多角度调查研究:与实践基地相符,重工业,服务业,行政部门

  2.双向分析:基地多样,北京企业的观点及河北企业的观点

  3.新数据:在实践过程中,获取企业内部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最新权威数据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理论与分析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理论

  企业转移是一种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发行为。在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是以区域发展为基础的。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区域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实现有关各方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客观上表现为产业在空间和地理上的运动,其实质是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产业集聚,从而增加总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中国新工业化的发展。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指出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可见,产业转移与生产业承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这一理论也可应用到地区发展中来,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文献综述

  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基于产业视角、企业视角和国家视角。

  基于产业视角,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首次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提出了产业发展模式的“雁行形态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为:次发达国家的某一行业的生产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进口阶段、进口替代(国内生产)阶段和出口阶段。

  基于企业的视角,Dunning在《贸易与经济活动与跨国企业的定位》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生产妥协理论:平衡方法的探索。在理论上,他将跨国公司对口直接投资的基础和动因归纳为三大优势: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并且认为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决定国家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

  基于国家视角,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面对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给拉美经济造成的严峻局面时提出了“中心一外围”理论。“中心一外围”理论认为:“中心一外围”的国际经济结构服从于“中心”国家的利益。

  产业承接能力的相关文献综述

  展宝卫等提出的“产业转移承接力”概念认为,产业承接力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集聚转移产业的吸引力、准确甄别转移产业的选择力、稳固接纳转移产业的支撑力和融合提升产业的发展力等多种作用力的综合系统。

  张峰则以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为基础,从生产要素状况、市场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和配套设施状况,以及政府行为及制度环境等四个方面选取了要素资源禀赋、转移成本等一系列指标。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影响因素及分析

  劳动力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一起构成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就构成了企业的利润,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需要不断地变换来寻求“成本最低,市场最大”的区位。

  影响企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地价、国家政策调整、国际形势变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流动在国际上是非常小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劳动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很大,拥有充足、高质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和劳动力因素。

  产业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本只是其中之一。在成本方面,业务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在生产成本方面,除了劳动力成本外,还有很多成本,如水、电、资源、土地等。因此,劳动力价格上涨不是影响产业转移或企业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因素。

  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产业分工,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和地位。例如,在信息产业集聚的深圳富士康,是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也不会因为劳动力价格而变动。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企业生产在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和相关地方服务行业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除了生产组织、员工培训等,企业还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这些输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在进行产业转移时,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例如发达国家的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这就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的因素之一。

  3、市场因素

  企业因为所生产的产品的国内市场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企业为了避开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4、其他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短缺、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动因分析

  产业外向转移的经济动因

  发生产业外向转移无疑时当地的现状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例如劳动力价格上升、国家政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等情况,难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求更好的发展,才会进行产业转移,将产业转移到更适合其发展的区域,同时为本地的产业升级腾出足够的空间,促进本地的企业进行转型,从而推进经济的发展。

  由雄安新区为例,由于雄安新区的建立,雄安新区的一些不符合发展规定的传统产业会可能向其他城市转移。在2017年7月26日上午,雄安新区产业转移交流大会成功举行,会议中邀请山西大同、哈尔滨宾县、沧州渤海新区、沧州青县、邯郸馆陶、唐山曹妃甸、石家庄高邑等七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就各地方的最新招商条件及政策优惠路演推荐,加快雄安新区产业在地方的规划。

  雄安新区传统产业向外进行转移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变化,这也是产业发生外向转移的主要经济动因之一。

  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诱因

  承接企业转移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同时还能获得国家政策的帮扶。首先拿我国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为例,在东部产业转移之前,我国的中西部产业大部分是一些以农牧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而这些低端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不如工业等其他非农牧产业,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难以获得提高,而当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则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以雄安新区为例,2017年12月,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共同发布《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了“2+4+46”平台建设格局,其中对于雄安新区周边产业布局,河北省负责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相关人士表示,要在雄安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转入门槛,禁止布局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搞好产业深度对接。雄安新区则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转移所空余出的空间,来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当地的转型,改变当地的发展方式,推动当地的经济绿色发展。

  三、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关于京津产业承接转移的现状分析

        (1)河北省关于外资的利用现状

  1.虽然利用外资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各大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3年这四年间,河北省对外资的实际利用金额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占比重最高的是外商直接投资,这也是河北省关于外资实际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2.传统渠道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且每年通过此渠道所产生的金额规模持续扩大,至2013年分别达到22.91亿美金和38.21亿美金。

  3.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中占的比重显著增高。在对外开放方针政策和持续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下,河北省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

  4.一些重大项目和高端技术产业对外资利用的支撑作用有所加强。2013年高耗能产业是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产业,它的投资金额为17亿美金,在全省外商直接投资中占据了大约26.41%,但增长速率与2012年的57.71%相比下降了3.40%;高端技术产业吸收了17.1亿美金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去年相比有了显著增长,增长率大约为14.71%,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比重的26.51%,于去年相比提高0.8%

  5.利用外资的重要平台还有开发区这一环节,这一环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了28.8亿美金,相比来说增长了16.9%,比全省平均水平还要高出5.8个百分点,占全省44.7%的外商直接投资比,比2012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2)河北省关于内资的利用现状

  河北省从2007年到2011年这5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关于内资的投资金额依次为46482164万、59396162万、85764223万、103000354万、152990082万,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河北省的内资使用情况是在持续变好的。尤其是2011年,它的内资增幅竟达到了24%,这些都反映出河北省关于承接并转移国内产业的状况正在持续发展。

  (二)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1)产业转移的原动力:这是京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形势

  1.河北省对于优势产业可以大力的加以发展。例如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它们相比京津地区来说有着绝对的优势,应大力提倡其发展,并使其不断地增长,以满足社会的正常需求,并鼓励二次加工,促进经济的出口发展,以获得更大利润。

  2.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一些劣势产业的链条节点,将之与京津产业联合起来,以实现互利共赢。例如高端技术产业,虽然它在河北的发展没有占据多大的优势,但是它可以在上下游产业中搜寻发展的契机,与京津互利共赢,以求得更快发展。

  3.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达到不断创新的目的。努力开拓创新型的产业,例促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内部层次建设,提高第三产业的实力。

  (2)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河北省是转移产业理想的承接地

  1.第一产业。河北省是生产农业的大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一直在提高,河北省的农林牧渔等相比于北京、天津等城市地区来说,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并且在这之中,农业占据了一半以上,牧业第二,林业、渔业占非常小的比例。

  2.第二产业。对河北省的经济贡献相对稳定,虽然它主导着经济发展,但是它的就业率增长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只占着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就业人数,这就说明河北省的第二产业并不是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很好地接收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河北省的主要重点在钢铁行业上,并有不断加强的趋势,而在较高领域的技术产业方面,发展却十分缓慢,这些行业却是北京经济战略在新世纪的主要方面,是京津地区着重发展的项目。

  3.第三产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在河北省地区内发展迅猛,相对于京津地区来说,河北的第三产业优势是非常大的,只是发展比较滞后而已。传统的服务业应向上应该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相连接,下应该与网络通信技术多层次合作,比如网上购物,它可以推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物流等行业的发展,甚至还有能影响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销售;现代化服务业,如旅游、保险等应该作为未来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毕竟他们相对于京津地区是有绝对优势的产业,只是现有的基础薄弱,但绝对是投资金额少,见效迅速,推动就业的好方法;另外还要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开发新的服务类型,推动第三产业的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过重产业转移超出环境本应的容量

  对策: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北省需要主动选择,通过建立具有产业优化能力、升级能力以及优化环境的产业承接的鉴别机制,改进产业承接环境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以此来规避以往产业承接中重数量而轻质量、重产出而轻环境的错误做法,来满足产业协调发展的各项要求。

  2、外资的利用结构急需优化,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对策:河北省应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高政治的透明度,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合作能力,将招商手段加以创新,创造出良好法制环境。以此为基础,将国内外投资正确地引入,促进河北产业布局补充,改善产业链网络体系。

  3、产业承接与产业承接转移平台缺乏一定的规划性和科学性

  对策:为科学地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促进跨区域合作机制的优化,河北省要以京津冀城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为依据,加强政策沟通和规划协调,政府之间还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完善与产业承接平台配套的设施建设。

  4、跨区域合作承接产业机制不完善

  对策:河北省的优势产业有钢铁、物流、化工、纺织、医药、建材、电子信息等,但这些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产业规划,完善各个产业链条,以此来培育出新的比较优势。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承接能力评价及结果分析

  一是利用SPSS软件的结果进行计算同时根据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区转移产业承接综合能力排序来定位各个地区的转移产业承接能力优劣势。二是分别针对11地市发展的四个维度进行比对得出优劣判断,根据指标体系所包含提取的四个主成分得分。其目的在于利用细化的数据指标更加清晰的指出河北省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弱项。

  1、河北省各地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总体分析

  通过四个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按照主成分分析的计算要求进行各因子得分计算加权求和结果,即按照公式F=∑WiFi(Wi为i因子的贡献率,Fi为某地区i因子的得分),可得出综合符分公式为:

  F=6.683/(6.683+2.866+1.845+1.343)F1+2.866/(6.683+2.866+1.845+1.343)F2+1.845/(6,683+2.866+1.845+1.343)F3+1.343/(6.683+2.866+1.845+1.343)F4

  由此结合标准化数据计算出河北省2009年至2013年11个地区转移产业承接能力综合得分,并将综合得分的排名次序列于下表5.1.因为数据排列较为复杂,可参见更加直观的表4.1表4.1 2009-2013年河北省F1各地市承接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表

  图4.1 2009-2013年河北省11地市承接产业转移综合能力图

  2、河北省各个地市产业承接能力总体分析结果评价(1)由上图4.1可直观看到,各个地区随着时间推移,每个地区的综合产业承接能力不断加强,即如果仅仅观察某一地区的历年得分情况,那么可以得知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逐年增加,并向左倾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地区得分为负,并不是说该地区没有承接转移产业的能力,标出负号,仅仅是因为起始原点的定位不同造成的。(2)直观上看,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六个地市的综合得分近年来为正,其中河北省会石家庄变现尤为明显,始终保持在得分排名的首位,另外,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五个地市的承接能力较强,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其相应独特的优势。比如说石家庄,这里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政府投资力度大,人才密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科研机构多,消费能力强等优点。秦皇岛、唐山、鹿坊、保定、沧州是环京津的主要地市,他们首先有着地理优势,与京津经贸往来密切。因此从侧面印证了,积极与京津对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承担实施协同发展的责任,必定会促进本地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承接能力。(3)从上述计算结果中还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提高地区转移产业承接综合能力是一项持久的重点工作,这种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3、河北省各地市产业承接能力各个主成分计算结果

  表4.2 F1各地历年得分情况
  4.2 F1各地历年得分情况图
  表4.3F2各地历年得分情况
  4.3F2各地历年得分情况
  表4.4 F3各地历年得分情况
  图4.4 F3各地历年得分图
  表4.5 F4各地历年得分情况
  图4.5 F4各地历年得分图

  4、河北省各地市产业承接能力各个主成分计算结果评价

  F1是主要包括的是产业吸引力因子,它是产业承接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与承接地的基础设施水平、市场潜力等因索密切相关。在这个因子的得分上,衡水,张家口排名第10、 l1,整个河北省的排名都比较靠后的有衡水、邢台、张家口、承德,因此对于这四个地市而言,产业吸引力的提高是当务之急。而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除了张家口,环京津的其他城市邵具有较强的产业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优势,在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恰恰是产业吸引力评价的主要方面,所以唐山、廊坊、石家庄在这项指标上能够名列前茅。F2是产业选择力因子,产业选择力是指承接地政府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基础上对产业转移项目进行认识、判断、筛选的能力。在产业选择力的得分上,环京津的地市中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唐山、保定,以及作为省会的石家庄,仍然排在前列,这些城市以较强的经济实力,带动了科学技术研究和信息系统开发,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这些优势使得它们能够在选择承接产业方面有更强的实力。

  F3是产业支撑力因子,产业支撑力是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的关键内容。较强的支撑力既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要求,又是转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在该项因子上,石家庄、秦皇岛、唐山都有较高的得分,说明这些地区在劳动力供给,生产效率水平,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冀南除邯郸外,邢台、沧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分别排名10.11.

  F4是产业发展力因子,是指产业承接地使转移进来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优势地位不断递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石家庄、沧州、保定、唐山在产业发展力因子得分上排名特比较靠前,依次排列前四位。这些地区有较强的后续发展能力。承接产业转移以后可以利用其拥有的各方面的优势,包括成本要素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以及技术发展

  F1是主要包括的是产业吸引力因子,它是产业承接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与承接地的基础设施水平、市场潜力等因索密切相关。在这个因子的得分上,衡水,张家口排名第10、 l1,整个河北省的排名都比较靠后的有衡水、邢台、张家口、承德,因此对于这四个地市而言,产业吸引力的提高是当务之急。而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唐山、廊坊、石家庄、秦皇岛,除了张家口,环京津的其他城市邵具有较强的产业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优势,在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恰恰是产业吸引力评价的主要方面,所以唐山、廊坊、石家庄在这项指标上能够名列前茅。

  F2是产业选择力因子,产业选择力是指承接地政府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基础上对产业转移项目进行认识、判断、筛选的能力。在产业选择力的得分上,环京津的地市中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唐山、保定,以及作为省会的石家庄,仍然排在前列,这些城市以较强的经济实力,带动了科学技术研究和信息系统开发,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这些优势使得它们能够在选择承接产业方面有更强的实力。

  F3是产业支撑力因子,产业支撑力是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的关键内容。较强的支撑力既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要求,又是转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在该项因子上,石家庄、秦皇岛、唐山都有较高的得分,说明这些地区在劳动力供给,生产效率水平,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冀南除邯郸外,邢台、沧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分别排名10.11.

  F4是产业发展力因子,是指产业承接地使转移进来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优势地位不断递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石家庄、沧州、保定、唐山在产业发展力因子得分上排名特比较靠前,依次排列前四位。这些地区有较强的后续发展能力。承接产业转移以后可以利用其拥有的各方面的优势,包括成本要素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以及技术发展优势等,对所承接的产业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原有产业与承接产业的融合,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综合得分上,城市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几个城市也仍然是位居榜首,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沧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经济竞争力强劲的城市在产业承接上也仍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经济竞争力与承接能力始终是两个不同的衡量指标,像秦皇岛、张家口这些经济发展稍微落后的城市在承接能力上也能够有相对较高的得分。反映出了这些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五、产业转移思路及建议

  河北省对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路径

  (一)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是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俗称农副产品业,它的生产依靠土地,而土地是不可移动的,所以这一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农副产品的贸易进行。就河北省而言,自身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资源禀赋高于京津地区,所以河北省应该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提高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京津地区有强大的科研能力以及资金优势,可以参与河北省的农业项目,而且京津地区有巨大的市场消费能力,依靠河北这个农业大省,积极发展与农业相关的新兴产业。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一领域不能仅仅依靠吸引京津地区的投资,应该根据各方面在工业分工体系中的不同梯度与京津地区同工业相比较,适时适度的摆脱传统产业发展途径,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把握市场发展优势,与京津地区在各工业领域协调沟通,借鉴其经验,以提升河北省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区域工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正在向知识经济的方向前进,而我国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多数区域正在从工业化向服务经济进化的阶段。在我们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在石家庄佳硕物业公司对第三产业服务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到整个河北省的范围,可以知道我省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较为分散,可以借助京津的助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京津第三产业的优势带动我省在该行业的发展。

  提升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吸引力。

  在利用外资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发展,依托各地的优势产业及资源,提高自身的发展规模,重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提高市场吸引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生产成本是影响产业转移及承接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我省一些地区大多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造成我省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就整体而言,我省的劳动力优势及土地资源优势远高于京津地区,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两种优势,以提高我省的生产成本吸引力。

  (二)提升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转移力。

  就我省整体的发展情况考虑,整体的发展状况较为分散,各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及短板,因此各地区应该各自找出自身的短板并加以弥补,政府也应该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整个河北省为整体,旨在提高整个河北省的产业竞争力,以提升我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转移力。

  (三)提升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支撑力。

  加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路建设,加快铁路航空建设,河北省各地市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我省的工业发展增加动力;重点培养各地市优势产业,合理有效地利用各地市的自身优势,土地优势、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等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竞争力,提高产品的专业化及现代化程度,以使这些优势产业在我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暑期实践,京津冀,产业,调研责任编辑:李书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