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教育

均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李云萍
2018-11-14 10:31:43
分享:

  今年秋季新学期,又一所优质小学北郡小学开学啦!一年级新生和家长们手牵手踏着七色地毯走进校园,把对学校的祝福贴在祝福墙上,共同启动了幸福快乐的学校生活。

  北郡小学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众多镜头中的一个。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来,我市仅新增教育用地就达6135亩,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就读满意的学校成为教育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回顾石家庄改革开放40年来的教育发展,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我市全部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家门口上所好学校不再是难事

  长安区是石家庄的一个老城区,全区共有在职教职工4632人,在校学生8.3万余人,已经发展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区。

  在长安区生活的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如今,孩子上小学基本不用操心费力,家门口找一所满意的学校不是什么难事儿。

  “以前可不是这种情况。”长安区老住户李如海这样回忆。“我们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是十几年前,我对家周边的几所学校都不太满意。总体感觉,长安区没有什么有特色的小学,几乎没有一所叫得硬的中学。”

  李如海的感觉跟长安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感受一样。“每年都有家长找到教育局要求调学校,理由就是一个:家门口的学校不满意。这让我们很是挠头。这几年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家门口的学校就挺好,成了家长们的共识。”

  柳董庄小学地处长安区城乡接合部,是柳董庄旧村改造项目配建小学,属于四轨制学校,多年来,一直不被家长们认可。然而今年的一年级招生却突破顶线,超出预计生源110名。“这几年,柳董庄小学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学校提出的‘书圣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使学校办学有了特色。除此以外,学校环境建设、教学管理也都有了很大提升,这样好的学校我们当然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学校一年级新生家长王芬珑笑着说。

  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机遇,这几年,长安区把教育合作又延伸到北京、天津去,他们与北京实验二小合作创办的盛世长安小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加盟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谈固小学全都迅速发展成为全区优质学校。

  40年的教育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上投入了财力物力。从低矮的旧平房到功能完善的新教学楼,从尘土飞扬的小操场到塑胶跑道的新操场,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止。仅近几年,全市就新改扩建中学13所、小学196所,新增学位11883个。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0.83亿元,改、扩建学校885所。

  

  硬件建设上去了,软件条件也要上去。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改革路径,市教育局在主城区实施主城区学区管理制改革,组建试点学区44个,参与学校127所,覆盖范围达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总数的59%。

  此外,还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兼并重组、协作型、混合型、引进式合作、特色联盟等类型教育集团55个,参与学校178所,一大批基础相对薄弱的组团学校迅速成长,优质教育资源一年更比一年多。

  山里娃也有了优质学习环境

  距离井陉县城42公里的测鱼小学如今已是十里八乡闻名的优质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的功能室,平整标准的操场,以及干净卫生的食堂和冬暖夏凉的宿舍,使这里的孩子们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生活环境。

  2011年起,市委、市政府在我市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6个山区县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测鱼小学就是在这个时候拔地而起,解决了附近19个自然村的孩子们读好书的问题。

  “俺小子过去读的村小学,五六间土木结构的平房,每个教室里都是两个年级共用,总共十几个孩子。因为没有专门的教师,学校从来没有开设过美术课和音乐课,更别提英语课了。”南寺掌村村民张宝贵的儿子在测鱼小学读五年级,提起儿子在测鱼小学与曾经就读小学的环境,张宝贵说差别实在是太大。

  测鱼小学规划占地25.5亩,总投资1260万元,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及餐厅各1幢,建筑面积达5700平方米。学校建起各种功能室,从微机室到图书室,再到实验室,应有尽有。

  实施将近8年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如测鱼小学一样新改扩建的项目学校共计82所,累计投入资金8.18亿元,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6.78万名,山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

  40年来,我市就是这样一步步地缩小了城乡教育环境的差别,让乡村的孩子同样拥有令人满意的教育条件。

  乡村教师队伍一年更比一年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

  改革开放40年来,石家庄乡村教师队伍保持了相对稳定。几十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拓宽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确保了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封霞霞是平山县西部山区下口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至今为止,她已经坚守乡村教师岗位21年。从当初一排土平房就是教室和宿舍,潮湿土地坑洼不平,破旧木门吱呀作响的学校教育环境,到如今教室窗明几净,功能室设备完善,标准化操场处处活跃着快乐健康的孩子们,封霞霞靠的是一份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2018年,封霞霞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

  改革开放40年来,像封霞霞一样坚守乡村教育舞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乡村教学的老师们,在我市还有许多。

  市教育局持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奖励力度,对扎根乡村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乡村教师给予积极鼓励。市教育局还实施了“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实行按需设置项目的“菜单式”培训。年均投入培训经费超过1000万元,每年培训教师6万余人次、校长200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校长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解决农村教师招录难、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通过特岗教师录用等形式,满足乡村教育发展需要。

  从小在石家庄城市长大的王忠,是一名专业运动员,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灵寿县山区做了一名特岗教师。三年来,王忠致力于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细化体育教学任务,才来第一年,他就为陈庄中学制定了完整的体育训练计划,抛弃了老一代体育老师的“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落后训练原则,制定了高强度、快节奏的训练计划,使每一堂体育课都能成为一节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体机能和素质的高质量的体育课。凭借着这样的努力,陈庄中学体育成绩在一年的时间里从15年全县倒数第一,跃居成为正数第一。

  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教师轮岗制度,采取人事关系调动的刚性交流和互派互援的柔性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每年校长、教师交流达2千多人。

关键词:资源,小学,教育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