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石家庄经济

改革开放40年石家庄市民生建设综述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王静 王丽强 李云萍
2018-12-24 13:13:33
分享: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改革开放40年,面对“民生”这道时代问题,我市交出了满意答卷,一项项扎实举措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让石家庄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建立了市级统筹制度,统一了城乡医保待遇;建立了门诊统筹保障制度,减轻了参保人员门诊就医的负担;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制度,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建立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方便了参保人员的异地就医。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

  2013年年底,我市将各县(市)区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了市级统筹。2016年成为全省第一批完成城乡医保机构整合的城市,基本实现了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协议管理、基金管理“六个统一”。整合后医保目录更宽,医保药品目录由原先的1346种,扩大到现在的2632种;医保待遇更高,实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新的待遇政策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在报销比例、封顶线等方面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特殊病病种的报销比例也由60%提高到了80%,还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降低了城乡居民的经济负担;看病就医选择更多,整合后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参保人可选择就医的医疗机构明显增多;经办服务管理能力更强,城乡整合后,实行全市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经办流程更加规范、便捷,经办能力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来,全市共有123.5万人次,享受医保救助1.67亿元。

  今年9月,市政府正式印发《石家庄市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管理办法》,从2018年起,由市县两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出资3000万元,在“三重保障”基础上,为全市2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第四重保障”。

  2018年11月13日,我市五名灵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拿到医疗救助补偿金共计217006元,最高报销85829元,最低报销16709元。这是我市实施《石家庄市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管理办法》以来,首批拿到医疗救助补偿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11岁的董宇佳是首批获得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人员之一。董宇佳是灵寿县牛城乡牛城村人,去年7月份,董宇佳被一堵突然倒塌的墙重重砸倒,在省二院经过抢救虽保住了生命,但是却需要后期持续康复治疗。这场意外事故将一家人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打破,家庭因病致贫。最近,董宇佳的妈妈曹彦敏正在为孩子康复治疗费用发愁,我市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的实施,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花了六万多元,国家已经给报了四万多元了,还有两万多元自费。不过今天有‘第四重保障’又给我们报了一万六千多元,最后自己只需要花五千多元。现在国家政策真好,孩子看病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减轻了我们很大的负担。”

  随着城乡基本医疗制度的日益完善,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数量呈逐年递增势头。今年以来,全市城乡职工居民参保人数达到875.9万人,完成省厅计划的100.56%,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群众看病安全网更牢固。基本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90元,全市基本医保征缴收入达到58.04亿元,全市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余17.6亿元,累计结余111.8亿元,基金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医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市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践行“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服务承诺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有40.7万人纳入了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94.9%。养老金的14连调,保障了广大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每年组织的退休人员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

  今年,我市又取消了养老金领取资格集中认证,实行以数据比对、远程服务、人脸识别、上门服务的新模式,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好评。

  群众健康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群众健康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7334个。其中,医院2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9个,村卫生室4003个,乡镇卫生院22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7642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46036张,乡镇卫生院82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89万人,注册护士3.03万人。

  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40年来,我市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为儿童接种各种疫苗。目前全市每年共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11种疫苗370万剂次,接种率均达95%以上。曾经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下降。我市20多年来未发现白喉病例;过去我市属于乙肝高发区,自2002年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10多年的努力,我市1岁以下常住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由9.67%下降到1%。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加大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农村地区,每个乡(镇)设置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全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217所,村卫生室4020所,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5800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1.5万多人。在城市社区,每个街道办事处或三万到五万人口区域内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63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3000多人。全市形成了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012年,我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目前全市132个乡镇卫生院和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国医堂”,74个乡镇卫生院设置标准化中医科,1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国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9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我市从2012年开始在栾城县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零差率销售。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2015年扩展到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2017年8月26日,省会23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部分诊疗、手术等费用适度上调,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降,目前,各试点医疗机构运行平稳,社会反响良好。

  教育从理想走进现实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理想走进了现实。

  40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2016年,我市全部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长安区柳董庄小学地处长安区城乡接合部,是柳董庄旧村改造项目配建小学,属于四轨制学校,多年来,一直不被家长们认可。然而今年的一年级招生却突破顶线,超出预计招生110名。“这几年,柳董庄小学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学校提出的‘书圣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使学校办学有了特色。除此以外,学校环境建设、教学管理也都有了很大提升,这样好的学校我们当然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学校一年级新生家长王芬珑笑着说。

  40年的教育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上投入了财力物力。从低矮的旧平房到功能完善的新教学楼,从尘土飞扬的小操场到塑胶跑道的新操场,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止。仅近几年,全市就新改扩建中学13所、小学196所,新增学位11883个。累计投入“全面改薄”项目资金20.83亿元,改、扩建学校885所。

  40年来,我市还一步步地缩小了城乡教育环境的差别,让乡村的孩子同样拥有令人满意的教育环境。

  2011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在西部6个山区县,累计投入资金8.18亿元,新改扩建82所项目学校,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6.78万名,让山里娃走出大山拥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学环境。同时扩大山区6县职业教育规模,让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全部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山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2013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硬件建设上去了,软件也要跟上。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改革路径,几年来,市教育局在主城区实施主城区学区管理制改革,组建试点学区44个,参与学校127所,覆盖范围达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总数的59%。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兼并重组、协作型、混合型、引进式合作、特色联盟等类型教育集团55个,参与学校178所,一大批基础相对薄弱的组团学校迅速成长,优质教育资源一年更比一年多。

  进入21世纪后,石家庄教育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全市教育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石家庄市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教师培训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切入点,业务发展走上梯级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名师讲堂、特级教师工作室,加速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石家庄率先试水“普职融通”新模式,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架起相互连通的立交桥。市教育局全省率先推行中考网上统一阅卷、远程网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改革,让中考生及家长更自主、更公平、更多机会选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改革开放40年来,石家庄乡村教师队伍保持了相对稳定。几十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拓宽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确保了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教师轮岗制度,采取人事关系调动的刚性交流和互派互援的柔性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每年校长、教师交流达2千多人。

  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每年,都会在教育领域为群众办几件实事。2014年,出台《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15年试点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2016年主城区所有小学全部开展了此项服务;2016年、2017年,全市确定试点普惠园60所,由政府以财政补助的方式直接补贴幼儿家长部分保教费。

  40年的改革与发展,石家庄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主动地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发展,为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石家庄经济,改革开放,民生建设责任编辑:解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