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岭脚下,登源河畔,山城绩溪愈发清新雅致。
2015年,引来人们关注的并不只是绩溪的秀美山水,还有一部绵延800年之久的传奇典范——《章氏家训》。
今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和客户端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9月29日,该专栏第十四期播出了由市纪委监察局和绩溪县纪委监察局共同制作的《安徽绩溪章氏:崇文重教礼义相传》专题片,这是我省第一个家规家训专题片。
《章氏家训》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又为何备受推崇?12月下旬,记者走进山城绩溪,轻轻掀开这一笺墨香,品味一段历久弥新的家训魅力。
回溯一段时光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在章氏后人章昭华的案头,几本《西关章氏族谱》尤为显眼。轻轻翻开其中一页,全文共196字的《章氏家训》赫然卷首。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正是章氏开族传训的先人章仔钧。”简单几句介绍后,章昭华谈起了那段久远的岁月——
章仔钧的年代正值唐末,那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由于自幼勤奋好学,章仔钧后来出仕为官,保一方民众平安,深受百姓爱戴,后人称其太傅公。其妻子练夫人曾救一城百姓免于杀戮,夫妻二人皆为忠义典范。其中最宝贵的遗产,就是这196字家训。
800多年前,福建蒲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蒲城县)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一路跋山涉水,于宋朝宣和二年定居于绩溪登源河之畔。历经千百载春秋,章氏后裔崇本敬祖,薪火相传33代,在绩溪逐渐形成了“瀛洲章”、“西关章”“湖村章”等章姓繁衍地。他们世代耕读,恪守家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邦无尤民,民无尤行,刑法设而不犯,风俗美而不流。”
数百年来,绩溪章氏家族子孙始终将《章氏家训》奉为修身之要义,育人之根本,无论为官为商还是从教,都恪守家训,风范世袭,留下了众多至今仍为社会传扬的典范美谈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走进绩溪县城章姓聚族而居的西关故里,从一些寓意深远的堂号中,即可以管窥家训文化的浸染——
职思堂的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盐官章道基,他为官清廉,职责本分,留下了“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的著名楹联,以此警示自己和后代,为官不能过分享乐以至忘记职责本分,为政要竭力而为但又切忌肆意弄权。
慎思堂的主人是清代徽商章道源,他一生乐善好施,有“绩邑义士”之称,年迈之期仍倾囊办学,领头创办了绩溪东山书院。慎思二字,是诫勉子孙为人处事谦虚谨慎,忌为富而骄狂。
文承堂的主人是清同治年间太学生章定昭,是当时徽州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文承”两字昭示子孙后代要发奋读书,继承先祖文化并发扬光大……
章氏家训的影响源远流长,在绩溪章氏首迁之地瀛洲最盛,至今,当地仍然传诵着“父子儒将”的故事:
明代御史章瑞刚直清廉,因揭露大太监刘瑾被贬谪至广西僻壤,他整顿军政,平息叛乱,名扬内外。其子章钊任云南曲靖通判,领兵反击边境骚扰,三战三捷。父子二人皆有先祖章仔钧的风范。
传承一种文化
11月5日,一场特殊的讲座在绩溪县华阳镇来苏社区道德讲堂举办。当天讲座的主题不是别的,正是备受瞩目的《章氏家训》。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走进道德讲堂,是道德讲堂活动的一个新亮点。”来苏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兵说,尤其是《章氏家训》,对于我们今天治家教子、传承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有力的推进。
对于许兵的观点,章氏后裔章恒全比较认同。在他看来,文化传承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仅从家庭这个范畴看,靠的是家训的谆谆教诲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源远流长的家风熏陶。
毋庸置疑的是,家训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章氏家训同全国其他地区优秀的祖训家风一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卞利曾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它所强调的儒家传统文化当中的修齐治平观,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对于我们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全国那么多家训,皖东南的望族也有很多,那么为何《章氏家训》千百年来能够为社会各界所称道和肯定?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章昭华如是做了阐释。他说,虽然《章氏家训》全文仅有196字,但其中涵盖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忍让安家,嫖赌败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听离间,不生愤事,不专公利等等,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
绩溪县纪委工作人员方庆也认为,《章氏家训》切合普通居民,教化公众只有立足做合格公民才能治国平天下,这既符合儒家传统,又契合当今的价值观。“好家训培育了好家风,涵养了好作风,形成了好民风。”
市政府研究室主任郑圣辉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家训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章氏家训》结合家族特点,对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化,犹如今天所说的“落小、落细”,各项规范要求明确,好懂好记、易学易行。
绩溪章氏家族历代崇文重教,一直以来,从家教到学教再到社教,推而广之,代代相传,正是对祖先家训的最好践行,对章氏家风的最好传承。
留下一笔财富
初冬时节,走进绩溪章氏聚居的太极湖村,只见马头墙高耸,古民居林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静谧安详。
但这片风景里最亮眼的还是章氏宗祠。穿过一道道幽深的古巷,眼前忽然豁然开朗:章氏宗祠山墙矗立,飞檐翘角,硕大的柱础、一人难以合抱的立柱、空旷静谧的空间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显示出家族的威严。
推门而入,祠堂正厅的墙壁上,赫然写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的笔法透出章氏族人正气凛然、刚毅不阿的秉性。
目光转移到祠堂对面的照墙上,一只抢眼的兽非常引人注意。这只兽既像麒麟,又似麋鹿,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触角,身上还长着龙鳞,脚像马蹄,尾巴短却翘得很高。此兽不仅浑身沾全了福财寿喜,而且还头向蓝天,意欲吞日,似乎是贪天为已有。
“这只兽就是民间传说中的贪兽。”绩溪章氏后裔章恒全介绍说,章氏族人之所以将贪兽画于祠堂照壁之上,是想用此兽告诫子孙:经商不可奸,当官不可贪,做人要正气守德。
翻开《章氏家训》中的“修身篇”有这样的条规: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意思是说:不可存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
不难看出,章氏族人将“贪兽”之图画在祠堂照壁上,意欲发人深省,这对当代人来说也有着知荣辱、讲正气的警示教育意义,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这笔财富还体现在章氏族人对教育的重视。《章氏家训》中开篇即写到:传家两字,曰读与耕。文中又特别提到:“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章氏家族对读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仅居住在绩溪西关的章氏,在清代即诞生了太学生、廪生、贡生、邑庠生二十余人。
章氏文化研究者章澄宇介绍说,在废科举立新学的清末民初,西关章氏又以家族之力兴办了章氏小学,直至建国后并入现绩溪县华阳镇中心小学,历百年之久,为绩溪培育了大批人才。这些章氏先辈为章氏小学的创办、发展、壮大,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尤其不易的是,他们在贫瘠的生活条件下依然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令人赞叹。
采访结束前,章昭华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已经利用现在居住的文承堂建立了章氏家训展示馆,目前正在丰富展馆的资料。“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这个展示馆了解《章氏家训》,共同守护好这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章昭华说。(记者顾维林/文叶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