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教育

完善中国特色教育评价体系

来源: 光明网  作者:王胜昔
2019-02-11 12:26:45
分享:

  【新春走基层·代表委员履职记】

  完善中国特色教育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对“双一流”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王胜昔

  “一年辛苦,同道互助;新年欢乐,相互祝福;来年可期,更进一步。”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除夕之夜在“朋友圈”给同事、朋友吐露的心声。

  这几句话,其实也是卢克平代表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作为一名中西部大学并进入“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党委书记,如何以“双一流”建设工程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是卢克平代表一直在思考、调研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经过多次调研,卢克平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地方性大学特别是中西部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底子薄、条件差、欠账多,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卢克平代表建议:“像设立特岗教师、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地方项目一样,设立中西部计划专项,设立长江学者等岗位,鼓励优秀人才到中西部高校工作;继续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部共建工程等,在政策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对该类型的高校给予倾斜,以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为了确保“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成效,卢克平认为,“双一流”高校在建设时,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面向世界引进人才,支持学科发展;要聚焦学科建设,使优势学科优势更加突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校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协同创新,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要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创新提升学校水平;要引导高校依托原创成果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贯穿高等教育始终,充分发挥其载道、化人的重要作用。

  由于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基础差异较大,且出身、地域、定位有很大差异,其获得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差别也非常大。而原有的大学评价体系大多是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考核体系,其考核指标都是按照公司的利益所在,由公司制定的。这与我国所倡导的新时代更好更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稍有偏差。

  为了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卢克平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完善‘双一流’考核评价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考虑高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作贡献,打破原来按照西方评价体系考核的模式,在遵循我国传统办学精神的前提下,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任重而道远。卢克平建议,必须深刻把握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扭住这一中心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采访手记

  适合中国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国办高等教育时,必须深刻把握中外教育发展历史规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扭住这一中心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他在讲到这一段时,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显然是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的。

  “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大学”,对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每所大学尤其是大学党委书记都必须头脑清醒、态度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适合中国的,才是最重要的!”采访时,卢克平代表对原有的大学评价体系大多是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考核体系的做法,表示疑虑和担忧。他表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作为培养“建设者”“接班人”的高校,自然就得尽快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能体现我们价值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管理部门也应抓紧调研、推进,建立相适应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对高校“双一流”等进行考核评价。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04版)

关键词:教育责任编辑:解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