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专题库

灵寿古城内马氏家族

来源: 灵寿县委宣传部  作者:
2019-06-11 15:46:27
分享:

  灵寿古城内的土著居民人口不多,又以马姓、傅姓和刘姓居多。明清时,城内的马氏家族名人辈出,曾出现过许多为当朝当代做出杰出贡献的达官贵人,其中《明史列传一百五十五》中所记载的明代兵部右侍郎马从聘就是该家族中最显赫的功臣。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朝野钦敬,名垂青史,是马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在“戊寅邑难”中马氏家族为国捐躯的壮烈史诗被世代后人称颂,如今曾由明朝崇祯皇帝敕建的马家忠烈祠堂仍基本保存完好。

  (一)马从聘

  据《灵寿县志》记载:马从聘(公元1557-公元1638),字起莘,史称马都堂,灵寿城内人。祖父马朝用,父亲马思选,都是岁贡(就是由地方选送到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马从聘是大明王朝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朝廷重臣。他一生为官刚直不阿,鞠躬尽瘁,忠君报国,朝野钦敬。他博学多才,曾撰有《四礼辑宜》、《通鉴纂要》等著作,并将自己给朝廷的奏疏编撰成《兰台奏疏》两卷流通于世。

  马从聘自幼聪慧异常,博闻强记,读书一览成诵,历数十年不忘。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他考中进士,初授青州府推官(类似今天的法院院长),六年后提升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他又任两淮盐课,期间忠于职守,不畏强权,敢于严察本地官员,并曾弹劾钦命都督、御马监权监等朝廷重臣,后来皇上就把他的业绩写在宫内的屏风上,为其“书屏志绩”。他为国捐躯后,皇帝敕命修建的石牌坊上书“兰台执法”四个大字,就是表彰马从聘忠贞直谏、执法如山的崇高品德。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他又升任浙江巡抚。还朝后改为巡按浙江、苏、淞,请免增苏、淞、常、镇诸府税课,并将以往那里每年全部由使者揣入私囊的多余四十万赋税全部列表献给国家,明神宗遂将其召回提任为太仆寺少卿,进右佥都御史。

  马从聘既是文臣,又是武将,可谓文武双全。明神宗晚年,西部蒙古族各部屡犯中原,明军将士疲于奔命。马从聘又被任命为延绥(陕西榆林)巡抚,他整顿军纪,训练士卒,筹措粮饷,打造兵器,增设烽火台,并协助镇臣杜松指挥作战,多次击退入侵蒙古之敌,获大捷三次,还曾一度直捣其巢穴。皇帝闻讯后,亲手写诏书褒奖他,但由于朝中权奸作梗,评定功劳的事不了了之。

  之后,因朝中权奸和自身有疾,马从骋就请求养病回家。回到故里后的马从聘,经常捐资修桥补路,教化乡民,声誉极佳。他曾写有一本《四礼辑宜》,原本是用来训谕本家子弟如何为人处事、规范婚丧嫁娶和祭祀活动的礼仪,里边对一些迷信活动进行了批驳。现在,他把这本书公诸于众,让人们传抄阅读,使乡亲们受到感化。天启十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又再次肯定马从骋延镇捷功,并升任其为兵部右侍郎,皇封其三代诰命:“荫一子舍吾,世爵百户二镇抚十,赐大红飞鱼一袭,白金六十两” (即一个儿子当了宫中禁卫官,世袭百户爵位二个、镇抚十个,赏赐大红飞鱼服一套,白金六十两,各种不同的财帛)。而此时的马从骋已在家闲居10年。

  (二)寅邑难

  “白发丹心壮,存亡共此城。九原皆骨肉,四世各忠贞。”这是清代训导纪楧适所作《谒马介愍公祠》的开篇四句,描写的是明末戊寅年灵寿城内马从聘父子及家人忠烈殉节的悲壮史诗。

  清朝在灭亡明朝以前,曾多次发兵进入关内骚扰杀掠。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军又越过长城,绕过北京城,破京南城池70余座。十一月清军自行唐进入灵寿围攻县城。当时,县内官员和士兵不过一百多人,但知县冯登鳌率众拒敌,城内士民奋勇参战。在坚守数十日后终因寡不敌众,灵寿城被攻破,知县冯登鳌自杀。

  在这场兵难中,当时在家养病的马从聘不顾八十二岁的高龄,携三个儿子并率族抗清,全力协助知县拼死守城。清军兵多势大,眼看大势已去,城池马上被攻破,马从聘肝胆俱裂,于是他向着京城方向拜了三拜,并对身边的三个儿子说:“我身为大臣,受朝廷厚恩,宁死不能受辱。为国家而死,死得其所。你们逃命去吧。”三个儿子跪倒在父亲面前,谁也不肯走,誓与父亲同生死。于是,八十二岁的马从聘和儿子士悫、士通、士伟一起上吊自杀。马从聘的孙子马国会分守南城,他说:“我二十三岁了,只希望以身报国。”他英勇杀敌,最后牺牲在了战场上。男人们战死了,马家的女人们同样宁死不屈,纷纷投井自杀。其中有一位是马从龙的孙子马国琛的媳妇,当时她有孕在身,城被攻破后,她拉着奶奶到了井口,奶奶不让她死,对她说:“你丈夫和你爷爷都战死了,你公公不在家,马家延续的责任就落在你身上了,不要跟着我去死。”就把她藏在一个隐蔽地方,才幸免于难,后来生下了儿子马钜勋。

  清军攻城后,血洗灵寿城,马从骋一家54人殉难,知县及其僚属、家眷大都遇害。除此之外,包括曾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郞的东关耿允楼(随马从骋同列《明史列传一百五十五》)等县内知名士绅50余人也惨遭杀戮,兵民更是死伤无数,县署、乡贤祠、松阳书院、察院行台及许多民房被毁,其状惨不忍睹。由于该年正逢戊寅年,所以历史上称此次劫难为“戊寅邑难”。

  “戊寅邑难”是有记载以来灵寿城最大的一次浩劫,全城官民奋勇拒敌,当为灵寿古今之骄傲。县城被攻陷后曾遭受灭顶之灾,马家事迹尤为壮烈,因此人们又将其被称之为“马家劫难”。“戊寅邑难”发生后,崇祯皇帝对马从聘父子四人同时为国殉难的壮举震悼不已,遂于当年年末下诏追赠马从聘为兵部尚书,“谥介愍,官其一子”,并钦命赦建祠堂、为其树牌坊、修祖茔于乡里。

  (三)马氏子孙

  在“戊寅兵难”中,马从聘及其子弟五十四人牺牲,大伤了马家的元气。

  尽管如此,由于有良好的家风,后世子孙自立自强,继承前辈遗志,续写人生辉煌。

  马士禄,马从聘兄弟马从龙的长子,马从龙在“戊寅兵难”中和哥哥一同遇难,马士禄是他的长子。马士禄少年时是县里的秀才,后来任登州府右营游击。游击是清代武官名称。崇祯壬午年(1642),也就是明朝灭亡的前两年,清军再次入侵山东,和四年前入侵京南一样,一路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很快逼近了兖(yan)州。当时兖州城内有个鲁王府,住着个王爷。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的封号,世代相袭,一辈一辈传到了第九辈。军情紧急,都御史曾樱因为马士禄勇敢果断,而且深得士卒拥戴,就让他率领士兵镇守兖州。由于清军人多势众,尽管马士禄作战英勇,终因寡不敌众,城池被攻破,马士禄战死殉国。

  马国琳,马从聘的孙子。父亲马士望,是马从聘的第五个儿子,秀才,早年因病去世,国琳是遗腹子。他自幼聪明勇敢,敢作敢当。崇祯甲申年(1644),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在各地建立政权,十分猖獗。他们任命的县令郭廉拿着任命书来到灵寿,勒令乡民捐助军饷,态度强横。马国琳首先倡议大家反抗,率领士民愤起抗击,因势力悬殊失败被俘。在闯王的防御使面前,他挺身自认,把一切责任担在自己身上,保全了全县百姓。郭廉把他关进大牢准备处死。不久,清军入关执政,马国琳被放了出来,免于一死。康熙戊申年(1668),知县丁象鼎把他推举为乡饮正宾。

  马鸿勋,马从聘的曾孙,贡生,就是选拔到京城国子监读书的秀才。他从小就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曾祖父马从聘很赏识他,说:“这孩子必定能传承我家的家风。”二十岁时,考取廪生,就是考试成绩优秀,政府每月给予伙食费。在“戊寅兵难”中,祖父和母亲殉难,鸿勋刚刚六岁,由祖母刘氏抚养。稍大一点,就为不能奉养父母感到遗憾,每年祭祀时,必然哭泣说:“我家世代忠贞,留给我们优厚的美德,如果不能自立自强,就辜负了先辈的德教。”于是,他立志进取,品学兼优。儿子马子骧考中举人,为官很有名声。孙子马尔恂,以孝友著名。曾孙马曾鲁,进入翰林院。这都是继承了他的遗教。

  马子騭,马从聘的玄孙,自幼聪明,学业优秀。康熙乙丑年(1685)康熙皇帝到了曲阜,征召各地优秀学生面试,选拔贡生。马子骘被举荐应选。他文才出众,名列前茅。知县陆陇其得到消息,十分高兴,写了一首诗《滹沱篇》,夸奖马子骘。马子騭将陆陇其作为老师和朋友,二人在学问上相互切磋。等到陆陇其编辑《四书大全》时,校对和考订,经常听取马子騭的意见。马子骘后来任密云县教谕。

  马子骧,马鸿勋的儿子,自幼聪慧过人,直爽诚实,孝敬父母,和睦兄弟。举人出身,曾任江西乐平县知县。他为官清廉谨慎,不受贿赂。在征收税粮的时候,习惯的做法是多征附加税,除了交给国家,县里留一部分。有的县官借机中饱私囊。马子骧反对这样做,他坚持按照朝廷下达的数额征收,足额则已。

  马氏子弟中有一位不愿意当官的隐士,就是马子骧的儿子马尔恂。尔恂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被县里选拔到京城国子监读书,是为岁贡生。马尔恂性格淳朴忠厚,幼年失去父母,侍奉祖母和伯父叔父非常孝顺。陆陇其在灵寿当知县时,编写了《松阳讲义》,定期给县学的学生们讲课。马尔恂非常赏识陆陇其,专心学习他的讲义,并且为《松阳讲义》作跋。他说:“舍弃程颐程颢和朱熹去追求孔子孟子,学不到真正的孔孟;舍弃了《松阳讲义》这部书而去追求程朱,学不到真正的程朱,这是真理。”他勉励学生们说:“磨炼自己的品德,应当从吃粗饭穿劣衣开始。”教谕纪逵宜考中进士,要到湖广做官,把妻子儿女托付给马尔恂。纪逵宜死后,马尔恂为他料理后事。雍正丁未年(1727)知县黄秉铨将马尔恂推举为贤良,催促他到省府保定参加考试,而后就可以做官。他借病推辞说:“我还是当个太平散民吧!”他首先倡议为陆陇其建祠堂。他写的书很多,有《见山文集》、《客园蝉响诗集》、《邑志略》等,藏在家中。可惜的是,这些书现在还没有找到。马尔恂死后被列入忠义祠祭祀。

  马曾鲁,马从聘的六代孙,马尔恂的儿子,自幼聪慧过人,童年时下笔写文章,经常一写就是几千字。知县夸他说:“这是个千里马。”才学高的人容易骄傲自满,马曾鲁因此取字“惟抑”以警示自己。乾隆庚辰年(1760),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经过考核,到刑部任职。当时,刘统勋是相国兼大司寇,很器重他,就让他监督皇家粮仓——储济仓。马曾鲁管理财帐审慎精细,杜绝了漏洞和弊端。不久,调任贵州思南知府。有人劝他带上家室,他说:“国恩未报,哪里能顾及妻子!”思南地区苗汉杂居,打官司的案件很多。马曾鲁对他们晓之以理,没有不敬服的。有一年遭遇大旱,马曾鲁徒步走上山巅祈祷,立刻下了一场透雨。一位上级官员想拉拢他,结党营私,声言要上报他的功绩。马曾鲁说:“我确实没有什么贤能,不敢错受赞誉。”这位官员很是沮丧。马曾鲁回去后长叹说:“我家世代蒙受国恩,本想报效,现在官场如此黑暗,怎么能施展我的志向啊!”他连夜上书托病辞职,家人还不知此事。新知府来了,马曾鲁取出官印交给他。第二天,准备好行李回乡,当地父老都来相送,一直送出几十里外,拦着他的马不能前行。回归故里后,他经常与农牧民相互往来,在一起谈论农事,观测天气,人们都忘记他曾经当过知府。他还喜欢引导扶持后辈学子,如考中进士的康铎、举人康鉴、傅金铎,都是他的学生。马曾鲁在家中去世。儿子马其励是岁贡。

  一身清廉陆陇其

  陆陇其(公元1630年一公元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中进士,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四月任嘉定(今属上海)知县,康熙二十ニ年(公元1683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奉调回京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康熙三十ー年(公元1692年),病逝于老家故里,终年六十三岁。

  陆陇其一生为官崇尚实政,一身清廉,赢得了朝野同赞,名耀史册,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修编的正史《清史稿》中对康熙在位六十余年的众多官员立传的也只有三人,其中陆陇其就是其中之一。陆陇其同时又是清代有名的理学家,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并被朝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朝廷又追谥陆陇其为清献,并加赠内陆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从祀孔庙。

  陆陇其在多地为官,其中在灵寿的时间最长,多达七年之久。在灵寿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陆陇其的故事。

  (一)轻舟上任 名留青史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七月,陆公初到嘉定上任时,胥吏们兴师动众,备马打轿,聚集在码头恭候,想借此奉承一番。那里知道陆公却乘着一只小船,萧然独坐,船中仅有图书数箧和铺盖而已。父老们纷纷惊叹:“这位父母官非同一般也!”后都御史魏象枢闻其勤政清廉,政声远扬拟举他为福建按察使,却因其性格刚正得罪权贵遭到江苏巡抚慕天颜极力弹劾,被罢官回乡。离任时,只带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民众扶老携幼、哭卷攀辕,嘉定士民数千泣留不得,因此,刻《公归集》相赠。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九月,朝廷复起用陆陇其,任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北枕大行,南滨滹沱,水冲沙压,旱涝灾害不断,多少年来没有一任父母官能使那里摆脱贫困。陆公到任后,治政一如嘉邑,务以德化。首先教育乡民制订“乡规民约”,倡导“守约持俭”,改变民风,继之“效学江南,兴修水利”,陆公技蓑戴笠,以身作则,带领三班六房全体吏役疏浚卫河,以兴水利。那时,知县一任为三年,灵邑父老一再挽留,陆公连任达七年之久,政绩卓著。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并为其敬立“去思碑”,修建陆公祠。

  陆稼书一身廉洁,两袖清风,生活十分清苦,但他才学渊博,也自得其乐。著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文集》、《呻吟语质疑》、《卫溃日钞》、《灵寿县志》等。陆公的一生贞廉志鲠,深受百姓爱戴,关于它的故事也广泛流传于民间。

  (二)“毛驴县官”修皇道

  据说,有一年,当朝皇上要陪同皇大后去五台山拜佛进香,便下诏修建一条通行大道(皇道)。正好通过灵寿县境。

  过去,凡皇上御驾经过之处,都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沿途各州县一见诏命,谁敢息慢!急命百姓日夜赶修。但此时的灵寿县先是遭了雹灾,后又遭了涝灾,百姓食不果腹,陆陇其不忍征调民夫,便带上家人、衙役和自已的毛驴,去修皇道。

  不久康熙皇帝的銮驾队伍浩浩荡荡心出发了。他见一路都是黄土垫道,地方官员恭敬接驾,众百姓争相观睹,好不得意。可是进了灵寿县境,既看不到新修的皇道,又不见修路的民役,大为恼火。这时他却看见有一位老翁头顶破草帽,身着补丁衣,腰别早烟袋,裤管挽过膝,正与十几个人执镐握锨修皇道,而且仅用一头小毛驴驮土垫道,不由大为生气。便命人喊来问话,人过来后,皇帝一看是县令陆陇其,就追问陆陇其为何抗旨,不征调民夫。陆陇其赶忙跪在龙辇前答道:“不是臣有意违抗圣旨,为臣一是为陛下着想,二是为百姓请命。”康熙心里觉得奇怪,就问:“不修皇道是为我着想?”陆陇其说:“皇上,这灵寿县地处深山僻岭,为臣怕的是兴师动众,消息传开,会招来歹徒刺客,万一惊扰了圣驾,为臣担当不起。”康熙点了点头,说:“继续讲。”“皇上,灵寿县原本就地瘠民贫,更加上连年遭灾,今岁先雹后涝,赤地荒田,颗粒无收,老百姓啼饥号寒。微臣纵是铁石心肠,也不能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呀!饥民不得温饱,又哪来的力气整修皇道?要国奉,须民安啊!望皇上明察。”

  康熙环顾了一下四周,但见山禿田荒,树干苗枯,赢牛瘦马,一片荒凉。他知道陆陇其讲的都是实情,不但火气消了,而且对他的做法还十分赞赏。暗暗想:像陆陇其这样的知县大少了,无怪乎有人称他为“毛驴县官”,还真是名副其实呀!像这样的人理当大加褒奖、攉升重任的啊!

  想到这里,康熙有意试试陆陇其的オ学,就说:“朕现有一联,你能对得出,就免了你抗旨不遵之罪;对不出,朕就不宽容了。”康熙笑了笑,用戏谑的口气说道:“皇道荒修,欺君罔上,罪本应诛。”陆稼书随口答道:“忧天佑民,承命悯下,心自得安。”康熙为陆稼书的对答如流从心里叫好!但他马上又说:“朕的对联后面还有四字:‘朕特赦免’。”陆陇其接口道:“臣谢皇恩。”康熙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趋皇上高兴,陆稼书忙问:“皇上,今年灵寿县百姓要交的钱粮…”“免!”陆稼书又追间:“那明年的呢?”“免!”“后年的呢?”“也免!”“臣为灵寿县百姓谢皇上!”

关键词:灵寿,马氏家族,旅发会责任编辑:解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