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元氏县西岭底村的山坡上,一片片绿色的核桃树散发着勃勃生机。正值核桃成熟的季节,一辆辆满载丰收果实的车辆鱼贯在山上穿行。“今年天气旱,多亏了水土保持的项目做保障,我们村今年的核桃才能丰收!”村党支部书记牛建平笑着说。
石家庄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近两年来该市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和市委、市政府“两个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近年来,石家庄市水土保持工作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从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入手,广泛吸引社会力量进入水土保持领域,强化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石家庄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石家庄市水利局水土保持与移民处处长郝军介绍说,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性措施,当前处于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该市水土保持工作遵循自然规律,大力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同时,强化监管,依法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加强预警,严守生态红线,两手发力,多渠道增加水土保持投入,广泛宣传增强公众水土保持意识。
近年来,石家庄市水土保持部门积极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执行,落实政府领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统筹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水保职责,积极吸引和撬动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共同做好市政府批复的《石家庄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组织实施。近两年,全社会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2.02平方公里,连年超额完成300平方公里年度治理任务。
同时,石家庄市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建设力度,“十三五”以来,累计安排建设资金2亿多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4.5平方公里,建成小流域65条。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30%,缓洪拦沙效益达7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人均纯收入普遍比未治理区高出40%左右,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石家庄市水土保持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规定,各地各级水利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预防和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十三五”以来,市县共监督检查818次、检查项目234个,依法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2031.44万元,各级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全覆盖,对在建重点项目开展现场检查,有力推进了水土保持方案落实。
2019年,石家庄市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编制完成《石家庄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为石家庄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依据。该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旅游景区被列入石家庄市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名单,经过一年准备,基本达到《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