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石家庄讯(记者马静 郑皓天)分面、切条、搓面、上轴、拉面……一系列工序,完全采用纯手工。日前,记者走进“中国宫面第一村”——石家庄市藁城区耿家庄村的耿氏宫面加工厂,看到做面师傅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做着宫面,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细心和耐心,还有他们用特有的手工技术精心打造的藁城“文化名片”。
藁城宫面是清朝时期进贡皇室的贡品,被列为宫廷御膳名品。宫面,作为藁城的传统名优特产品,不仅是一种面食,还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承载。有道是,到藁城,吃宫面,品文化。
“正宗的藁城宫面要求采用纯手工制作,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十几道工序,以‘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为特色,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做面师傅田俊友告诉记者。
制作宫面。记者 马静 摄
现年55岁的田俊友是土生土长的耿家庄人,他的祖辈都是做宫面的,而他从小就跟着家人做宫面,“藁城宫面是以精粉、精油、精盐为原料,经独特工艺制成,因为选用当地优质高筋小麦面粉,纯手工制作,因此具有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嚼劲的特点。”做了半辈子宫面的田俊友对宫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宫面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食品而存在,更蕴含了当地的特色和文化。说起宫面,田俊友很是自豪:“我们藁城宫面在2013年就被列为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好多外乡人来到这里,都要带些宫面回去尝尝。”
在耿家庄,像田俊友这样做宫面的师傅大有人在。耿家庄村有740户人家,其中有400多家是宫面生产户,多数为家庭小作坊生产模式。“靠谱,是这个产业给村里人最安心的保障。”耿家庄宫面协会会长董青辉说:“勤劳做宫面,养活一家人”的生活模式在耿家庄随处可见。宫面,不仅仅是养活这个村子人们的支柱产业,还是人们奔小康的希望所在。走在耿家庄的街道上,能看到半数以上的房屋都是楼房。
“做面好,因为它这个比较养家。”有村民这样说。
耿氏宫面股份有限公司加工的宫面产品。记者 马静 摄
“要让村民更加富裕,靠现在的小作坊是肯定不行的,必须要有品牌和龙头企业。”董青辉说。目前,耿家庄以耿氏宫面为龙头,大大小小的宫面企业有十几家,还有两家面粉厂和多家销售门店。耿氏宫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景龙说:“耿氏宫面的成立将大力拉动非遗产业——空心宫面业发展,整合零散宫面生产加工小型作坊,使宫面产业走上正规化、规模化、品牌化。有助于完善村镇服务功能,改善村镇投资环境,不仅有效提高村镇竞争力,同时还可为社会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解决当地人们就业,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崔景龙认为,拥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藁城宫面应该打造成一个民族品牌,他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刘素芳,这个已经做了35年宫面的手艺人对宫面产业化发展很是看好。“以前我家也是自己做宫面,但是毕竟家庭加工卫生各方面都不容易达标,而且地方小,遇到下雨阴天的话,晾晒也是问题,弄不好面还会变坏。”后来耿氏宫面建起来后,刘素芳就到厂子来工作了,“同样是做宫面,在这儿做就更省心了。每天能做大约100斤面,工资也有保证。”刘素芳说。
耿家庄通过积极谋划,投资1.2亿元打造宫面文化产业园,还依托企业对宫面进行开发、生产、销售,并注册了“宫面村”、“耿籍味道”等商标品牌,促使宫面产业提档升级。目前,产业园内拥有四个生产车间,一期工程已完工,接下来还将分批进行建设,预计2021年全部建好。宫面文化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电商、参观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不仅能实现宫面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还将大大保障宫面加工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把宫面品质提高,进而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如今,宫面作为一种伴手礼或者地方特产送给亲朋好友是藁城人的首选,也是前来藁城游玩的游客们的首选。随着这些年地方政府着手开发地区旅游资源,藁城宫面也逐渐开始面向更多的游客与人群。由经典传承带动现代化产业,再由现代化产业推广经典传承,在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中,藁城俨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藁城宫面不断增加新的元素,品种也由传统宫面,相继开发出奶油宫面、荞麦宫面、风味宫面等30多个新品种,针对不同人群,还研制出儿童营养、孕妇专用、老年保健系列宫面,其中的多个产品荣获河北省、石家庄市科技成果奖。目前,藁城正在将宫面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宫面,这一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传统产业,在藁城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