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一架精巧的无人机在深泽县南卓头村上空展翼巡航。路边,几名身着制服的环境执法人员盯着手中的操作台屏幕,一幕幕农户庭院的景象在显示屏上呈现。这是我市生态环境系统“无人机部队”在农村排查散煤“冒烟”的场景。
“从今年秋冬季开始,市生态环境系统大规模、成建制使用无人机,用于环境巡查、监管、取证,破解环境执法人员少、部分点位人力难以抵达等难题。”市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说。
对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来说,环境监管区域广、执法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一直是困扰环境监管的主要矛盾。今年9月,市生态环境局大规模推广使用无人机。短短几天时间,118架无人机装备到各基层分局,成为环境监管的利器。
“有的企业停产后,大门上锁,再想进厂排查就得联系企业负责人,时间都浪费在了等待中。”市生态环境局深泽县分局监察中队队长张玉强说,“有了无人机,不用开厂门也能随时查看厂内动态,提高了效率。”
“对重点区域划分网格,几架无人机集中使用,再加上地面上的人力排查,空地结合,相互补充,很快就能对特定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张玉强介绍说。
据了解,10月28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开班,各县(市、区)147名操作人员,接受了无人机操作的专业培训。经过严格培训,刚组建的各县(市、区)无人机飞检监控队伍,迅速投入到了农村劣质散煤“冒烟”监控的实战中。
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农村劣质散煤“冒烟”无人机监控实施方案》,发挥无人机飞检时效性强、机动性好、巡查范围广、不受空间与地形条件制约等优点,通过空中机动巡查、航拍等科技手段,着力提升农村劣质散煤“冒烟”防控效能。
随着生态环境执法“无人机部队”的组建,各县(市、区)利用无人机对秸秆禁烧视频监控和红外报警系统未覆盖的区域开展巡查航拍,实现了与禁烧监控体系的无缝衔接,建立起全区域、全覆盖的农村劣质散煤“冒烟”立体监控体系。
“我们实行了分片分村责任制和网格化挂图作战,通过无人机飞行巡检,及时发现辖区内是否存在劣质散煤‘冒烟’现象,切实掌握清洁取暖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市环境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
为整治劣质散煤“冒烟”污染,石家庄市建立健全了“发现、交办、处置、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对无人机发现的燃用劣质散煤“冒烟”现象,及时锁定证据,实行台账管理,每天梳理汇总,以图片等形式向当地乡镇(街道)、责任单位,以及网格长、网格员交办,并反馈处置情况,及时消除污染,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清洁过冬。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应用空间,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监管领域广泛使用,助力石家庄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