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种植专业村——牛下口村的乡间小路。记者 马静 摄
长城网石家庄讯(记者马静)五山二坡三分田,行唐县以其特殊的地形、气候环境、独特的土壤土质,非常适合红薯的生长。红薯自清初传入行唐,至今已有约400年的栽培历史,红薯产业映红村民的致富路,也成为行唐县传统特色产业之一。
初冬时节,随着红薯陆续收获完毕,行唐县口头镇牛下口村的红薯脯加工厂又忙碌起来。尽管价格比红薯贵了好几倍,但仍供不应求。
日前,走进牛下口村牛彦飞的红薯脯加工厂,红薯堆成了“小山”,几个工人正在忙着给红薯扒皮、切条。一旁的烘干室已经放进去一批又一批,烘干好的红薯脯装箱后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起,等待着前来收购的客商。
烘干室的红薯脯。记者 马静 摄
牛彦飞家的红薯脯加工厂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每年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都要大量收购红薯。“现在加工的红薯是河北省农科院推荐的新品种‘烟薯25’,这个品种经过了改良,收获后就能加工红薯脯。”牛彦飞介绍说,原来种植的品种耐储藏、淀粉含量高,但糖化周期长,如果做红薯脯则要等糖化好了才能加工,这就推后了生产加工的时间。今年种植红薯前,牛彦飞与附近的王下口村种植大户赵新虎商量好,专项“定制”了300亩红薯。红薯一经收获就送到了牛彦飞的加工厂。
“种植新品种能延长加工时间,增加红薯脯产量,获得更大的效益。”牛彦飞说。
在牛彦飞的加工厂里打工的村民赵建华熟练地切着煮好的红薯,她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挣一百多元,还不用出村,很满意。”
牛彦飞正在查看红薯脯烘干情况。记者 马静 摄
该村是传统的红薯种植村,有红薯脯加工传统,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地振介绍,现在该村每月红薯脯加工有10万斤。作为行唐县红薯脯主要加工村,口头镇牛下口村加工企业有16家,年加工红薯脯500余吨,年产值达250余万元。主要销往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
成箱的地瓜干码放整齐。记者 马静 摄
行唐县红薯脯加工户有1500多户,年加工红薯脯2500多吨,产值达1500余万元。
该县红薯产业还通过农产品品牌化和电商销售增加红薯附加值。在行唐县大山兄弟土特产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红薯仔、红薯粉、粉条等产品,经过包装在商品陈列区展出。这些产品在这里不仅有了品牌,还通过展销和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申艳华介绍说:“我们有自己的网上商城,还通过微商进行销售,另外还通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销量都不错。”在该县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该公司去年建了一个一千吨的红薯窖,今年又建了8个,大大加强了该县红薯储藏能力,利于错季销售和延长红薯产业链。
红薯产品展区的商品。记者 马静 摄
除了红薯原产品、红薯脯外,目前,行唐县红薯产业主要农产品还有红薯条、红薯面粉、粉条、红薯叶茶等。其中,红薯条主要以行唐县大山兄弟土特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红薯面粉、粉条产品主要以大山兄弟、城寨教学台合作社等为主。红薯叶茶将红薯叶变废为宝,制作为生态有机保健茶,走向市场,将为行唐县红薯产业深加工产业带来新的发展良机。
行唐县红薯产业发展正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红薯种植面积5.1万亩,产量9.53万吨,主要集中在翟营乡、城寨乡、口头镇、北河乡等乡镇,且多为红薯种植专业村。为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该县成立了行唐县红薯产业协会,并正在申请县域农产品集体商标和“龙地红”红薯地理认证商标。
据行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整个红薯制品行业年创产值3亿元以上,行唐县也因此成为河北省最大的红薯生产基地之一。
红薯红来红满天。该县将通过发展500亩以上的红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带动全县种植规模发展。同时,加大对大型标准化红薯冷藏窖等冷链设施的扶持,延长全县红薯产业链;加大对加工环节、品牌注册、质量追溯等方面扶持,加大红薯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行唐红薯特色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照亮村民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