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非遗·绝活·民艺

铁板为纸锻匠心——记河北大工匠郭海龙

来源: 石家庄日报  作者:石梓鲜
2020-05-15 10:47:00
分享:

  “咚!咚!咚!”随着有节奏的捶打声,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石家庄铁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金属錾刻工郭海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见十米见方的工作室里锤子、錾子、电焊应有尽有,屋中摆放着一张堆满錾子的操作台,郭海龙右手拿锤、左手拿錾,用锤击錾,以錾代笔,以铁板为纸,利落地勾勒出一片银杏叶的脉络。在铁板上作画,郭海龙坚持了20余年。

  敢想敢干敢创新

  铁板浮雕并非郭海龙的第一门绝活。

  1986年,郭海龙在石家庄飞机制造厂成为了一名钳工,期间接触到了一种国外新生的艺术形式——孤光艺术,也叫焊接堆塑(简称焊塑),便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兴趣。“靠着老师傅手里的照片,自己琢磨。”在没有资料和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郭海龙大胆尝试、自主创作,他不仅征服了“焊塑”这门手艺,还创作了不少佳作,其中《鳄鱼》在参加第三届“国际埃森博览会”时被当场收藏。

  焊塑创作需先用钢筋做骨架,再用铁板敲出轮廓与骨架焊接一体,最后以融化的金属焊滴的堆砌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场地大,工期长,重量大,不易携带。脑子活络的郭海龙便把目光放到了价格便宜、轻便灵活的铁板上,经过无数次素描、拓印、锻打试验后,生硬冰冷的铁板上终于诞生了第一幅少女肖像。

  “想用新的形式展示我的作品,让它更容易留存。”于是便有了第二幅、第三幅……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郭海龙在吸收传统民间金属雕刻艺术,融合西方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种在铁板上作画的艺术——铁板浮雕。

  耐着性子钻进去

  1毫米厚的乌黑铁板上,格桑花呼之欲出,凹凸有致的花瓣活灵活现,很难相信这栩栩如生的作品是在铁板上用锤子敲打出来的。

  “打铁”是一门手艺活,而铁板浮雕更是一门需要时间沉淀的艺术。“有一个作品花了我8个月的时间。”郭海龙的每幅铁板浮雕作品都要经过十余道工序。“正反两面都要锻,每件作品都是靠时间磨出来的。”郭海龙说道,铁板浮雕技术需要耐心和坚持,一块50厘米×47厘米的铁板,从雏形到成品,至少要敲打一万锤。

  “我工具台上的錾子都是我自己做的。”谈到铁板浮雕的工艺,郭海龙拿起一把錾子说,不同图案需要不同的錾子,合适的工具才能打造出最佳的艺术效果,不管是扁的、圆的,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而这经验,得益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

  创作初期,郭海龙在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杂物间里待了近10年,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他每天便是与锤、錾打交道,一点点磨技术、攒经验。最开始创作人物肖像时,他先敲打人物面部最高处的鼻子,但铁片易敲漏,于是他开始研究新的方法,在废弃了数十块铁片后,他发现先从边缘入手,再过渡到中间,人物肖像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了,郭海龙的钻研结出了果实。

  “耐着性子钻进去,就能做到极致。”郭海龙说,下苦功夫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海龙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作品《丑娃》获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工艺金奖等。

  今年4月,郭海龙被评为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匠人匠心就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干我喜欢的事情,我感觉幸福,我愿意一直坚持下去。”郭海龙说。

关键词:河北大工匠,郭海龙,金属錾刻责任编辑:康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