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本网原创

【脱贫“冀”忆 】民间实物故事 | 井陉“太行天路”的“开山杖”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马静 康义涵
2020-11-25 14:10: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马静 康义涵

实物:

拐杖

故事: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井陉县西部地处太行深山区,交通不便,是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面对脱贫攻坚、“7·19”灾后重建等一系列艰巨任务,解决交通问题迫在眉睫。井陉“太行天路”规划之初,于家乡党委书记赵峰实地勘察路况时,上山下山,都要用到拐杖,这根拐杖陪伴赵峰见证了天路的规划、设计、修建。2018年,“天路”开通后,成为带给当地群众好光景的致富路、幸福路,“天路”让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讲述者:于家乡党委书记赵峰

赵峰实地勘察时使用的拐杖。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修“天路”的初心就是为了改变老百姓贫穷的现状。

要想富,先修路。我是2013年2月份调到这个乡的,刚来的时候,走在这条路上,就感觉特别窄,相当于一条乡间小路,只能过小车,公交车上来都没法错车,大巴车更不用提了。我们于家乡地处井陉县西部山区,位于国家唯一的古村落保护区中心位置,于家石头村等7个村获批“中国传统村落”,有着旅游资源优势。要发展旅游,没有一条像样的旅游路,人怎么来?于是就想能不能修一条像样的旅游路,把人带进来。后来就找到设计院,设计院人员勘察的时候说,这里地势落差特别大,而且在山区,不符合道路修建的条件。后来,设计院跟我们乡里讲,“如果你们把路基修出来,我们再根据路的现行情况进行调整。”

井陉太行“天路”美景。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我们想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就开始动工了。这个时候,拐杖就派上了用场,这根拐杖是我们爬山时用的,当时当地的老百姓看我们不方便,给了我们这样一根拐杖。它不是用来拄着走路的,主要是用来拨开山上的荆棘,向前走、向前进。就这样,这根拐杖陪着我翻越一座座山,走过一条条路,最终确定好最初的路基,“太行天路”得以修建。

井陉太行“天路”。长城网记者 康义涵 摄

2018年10月,井陉“太行天路”西线正式通车,2019年8月,东线工程提前竣工。东、西两线相连,全长60.4公里的“太行天路”,将井陉县微水、秀林、于家、天长、南障城、南王庄6个乡镇27个传统古村落一一贯通,全线车程由过去的4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到处都是一派勃勃生机。

修路之初,赵峰使用过的拐杖。长城网记者 马静 摄

井陉“太行天路”开通后,游客一下多了起来,村民家里种的花椒、北瓜、玉米等农产品成为畅销货,村民收入更是翻了番。2019年,来我们乡里旅游的人数就有10余万,今年截至9月中旬,游客数已突破10万。仅于家石头村今年以来的收入就达到160万元,其他各项累计带动上千万元。“太行天路”成了我们脱贫致富的快速路、幸福路。

关键词:太行天路,井陉,拐杖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