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有以也
□彭秀良
某天到药店买一种外用的药膏,药店的工作人员极为热情,多次询问是否需要办一张卡。卡的概念大家都知道,那是商家的促销手段,多买优惠,还给积分,积分又能换礼品。说实话,我对办卡一直心有余悸,主要是怕万一哪天这家店铺“意外”关张,我存在卡里的钱不就打水漂了么?这类的事情似乎并不少见。但我对于药店的会员卡产生反感,还不在于此。
药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不应该存在降价促销的现象。《我不是药神》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是整个社会对药品定价虚高的一个反讽,作为救人性命的药品,为什么要定那么高的价格呢?退一步说,药企也属于企业,也要盈利以求生存与发展,可药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又体现在哪里呢?
中国的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江晓原先生说,中医药呵护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在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的历程中功不可没。此言非常准确。我想,有着四千年历史的中国医药文化,其核心是治病救人,获取最大的利润肯定不在其内。今年年初,曾有一则故事在流传,说的是清朝末年湖南湘乡一位老中医在药店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与中国传统的药店文化相比,今天的药店促销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谁家吃药还要“多多益善”呢?顺便说一下,湘乡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老家。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我诘问药店的工作人员:你们还鼓励人们多吃药啊?她的回答也蛮有趣的,她说:“有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年服药,药品打折,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乍一听,这是多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店铺啊,可仔细思考一下,我却觉得她的话强词狡辩的成分居多。得病吃药天经地义,卖药赚钱也是天经地义,可怎么能够把药价定得虚高,然后再打折卖给患者,这岂不是有违道德的行为么?我一直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医院和药品最不应该市场化,你以为然否?
老彭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