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夏”时节,大部分农户已经收完小麦,与往年不同的是,大家不是把小麦收到仓里观望价格涨落,或卖到面粉厂和收粮贩手中,而是通过订单早早把小麦在地头以高价销售了出去。
从地头直接到工厂
近日,记者来到赵县新农农场,看到这里的500亩小麦已经全部收割完毕,农户正在为种植黄豆和玉米做准备。“我们的小麦早早就和河北玉桥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小麦一下地头就已经卖出去了。”农场负责人张永伟告诉记者,两年前自己开始按照企业需求订单式种植小麦。“这样粮食不愁卖,价格也比市场高,企业还给提供免费的种子和技术。”
订单式生产不但保证了农民的收益,更为企业稳定产品质量,实现可溯源生产提供了保证。
“我们让农户种植的小麦多属于藁优系列,是公司根据发酵挂面的特点,提供特定的小麦种子让农户种植的。此外,我们还派出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产出面粉的安全性、口感、品质都要比市场上的普通面粉要好。”河北玉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拴波说,我们是一家主要生产挂面的企业,所以如何能保证面粉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现在通过订单式的农业,就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
从种到收全程托管
在栾城区东牛村紫优5号示范田地头,农户们种植的紫色小麦让记者大开眼界。据悉,在这里,种植紫小麦的农户都与栾城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托管合同。从种到收,农户不用去地里,只要最后收割的时候,到合作社确认产量,就能以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一倍的钱卖出。
“我家的几十亩地全种的紫小麦,收割完后只需要去合作社看下一共收了多少斤,登记一下,钱就直接打账上了。”村民牛秀刚说。
除了赵县、栾城,藁城的一些农户也尝试通过订单模式销售小麦。藁城是全国强筋麦发源地,强筋麦种植面积占到全区80%以上,为了提高藁优麦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当地创建了“抱团签约、订单种植”模式,把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村委会等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开展种—管—收—转全程化服务,直接对接专用粉加工企业,使优质麦从增产转变为高质高量增产。
“我们也正在进行一些农业订单生产的摸索,尝试跟收储企业和面粉加工企业进行联系,未来想实现让企业在田间地头挂牌,标写上地块属性,企业则提前向农户支付定金。这样一播种就实现销售了。”河北科炬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泽芳介绍说。
目前,近两年来除小麦之外,我市的广大农民种植的玉米、蔬菜等其他农作物也通过订单农业经营模式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赵县经济开发区的福聚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郑朝蓬介绍说,2017年,他们就与河北纽康恩食品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园区的蔬菜、玉米采收后直供企业。“原材料直接从农业园区的农户手中采购,经过严格的检测后,可直接进入生产流程,依托赵县独有的农业资源,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将含肉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的食品企业。”纽康恩公司副总经理刘盛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