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雅致的景泰蓝、流光溢彩的花丝镶嵌、雍容典雅的雕填漆器……9月9日,“流淌在生活”廊坊非遗美学展在河北省非遗中心(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开幕,精妙绝伦的非遗展品让省会市民啧啧赞叹。
本次活动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展览分为“传世典藏·再现宫廷技艺”“民间活力·在生活中传承”“归去来兮·传承技艺面向未来”“匠心工坊·生生不息的非遗匠心”四个篇章,遴选廊坊市35个特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500多件精品力作,展示了燕赵文化的丰厚底蕴,展现了河北非遗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虎头虎脑的布艺老虎、栩栩如生的面人儿……走进展厅,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展品让人们叹为观止,纷纷拍照留念。本次展览与传统展陈方式也有不同,它采用当代表现手法,运用不锈钢、亚克力等当代材料,充分运用光影艺术,打造了一个属于非遗的“光影空间”。市民徜徉其间,仿佛穿越古今,品味着非遗文化的历史神韵。
当天(9月9日),现场还邀请了秸秆扎刻、胜芳布艺、柳编、第什里风筝、面塑等10位非遗传承人,让他们在精心构建的民俗活动场景中进行技艺展示,观众可以近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布老虎是用红布、黄布缝制,用笔勾画眉眼,用珠子亮片做眼睛。传统的小布老虎还要脚踩红葫芦,寓意福禄双全。”胜芳布艺传承人李凤霞举着手中的布老虎介绍,自己的作品全是手工缝制,“经过选料、打夹子、绘制、缝制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这么一件布艺作品。”
“这些花纹都是苏绣,非常费功夫!”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明明穿着自己设计的旗袍,端坐在绣架前,显得分外优雅。她告诉记者,在胜芳古镇,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女性身着旗袍盛装出席,已经成了一道风景线。自己的旗袍制作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旗袍有京派的舒适,也有海派的古典韵味。”作为一个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者,王明明希望自己做的旗袍可以走向每个人的心里,把中国的传统服饰继续发扬光大。
此次展览一直持续到10月8日,公众可通过电话、线上预约,免费参观。(记者 张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