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
劳动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石家庄市充分挖掘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贯通、家庭社会参与的劳动教育新局面,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劳动基地学种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进行手工制作……石家庄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老师在向学生们讲解收割小麦的注意事项。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走进石家庄一中的“空中农场”,一片金黄映入眼帘,学生们正在对小麦、谷子等农作物进行收割,大家热情满满,配合默契,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为了更好地开设劳动课程,该学校将一个露天平台改造成了“空中农场”,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增长知识、收获成长。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进行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从开垦、播种、培育到收获,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辛苦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感受到挥洒汗水的快乐。如今,“空中农场”的种植课程已成为该中学校本课程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学生们在“空中农场”挖土豆。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我们在学校参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我们还参加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劳动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石家庄一中的学生韩羽凡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她的同学张芸嘉表示通过劳动不仅能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劳动成果,而且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塑造优秀品格。
石家庄一中的学生在上木工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我们学校开展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课程已实现‘家、校、社’协同发展,包括鼓励学生在家做家务,在校清整校园环境、农场种植实践、技术产品设计与制作,在社区进行志愿者服务,假期进行劳动实践基地活动等,让学生感悟劳动者的美德与智慧,学会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石家庄一中办公室副主任、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于先眇表示,今后将通过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校外劳动实践课程基地,组建专业的劳动教师队伍,搭建劳动教育平台等措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石家庄市东风小学的学生在农场劳作。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这样的创新劳动教育,石家庄各中小学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实践。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石家庄市东风小学进一步细化劳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的举措,开设木工课、蔬菜种植、陶艺制作等60多门劳动技能课程,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石家庄市东风小学的学生在制作船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石家庄市东风小学综实活动课程中心主任高瑜表示,学校劳动教育应不拘泥于校内,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动教育体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同时,我们东风小学也在不断深化家校互动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家校共育,引导孩子培养劳动的习惯。”石家庄市东风小学教育处主任张欢介绍,该校还为学生分年级制定了“劳动任务清单”,引导学生通过在家分担家务、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体验农事劳动等方式,实现从“个人自理”走向“社会劳动实践”。
老师在指导学生为玩偶制作衣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近年来,石家庄市牢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和目标,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中心,以建机制、抓保障、强课程、扩阵地为方向,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劳动资源,逐步探索出了“2+4+4+5”劳动教育新路径,即开发双向立体劳动课程,构建劳动教育新体系;建设校园内外四个阵地,拓展劳动教育新空间;打造线上线下四级平台,丰富劳动教育新载体;紧扣“两日三节”重要节点,形成劳动教育新常态。逐渐培育出了一批有特色亮点、有影响示范的劳动教育创新项目,有力推动了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长肖楠表示,“2021年5月,石家庄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打造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劳动育人途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多样、彰显石家庄地域特色的劳动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