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非遗·绝活·民艺

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发展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祁鹏娜
2018-07-19 12:53:11
分享: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代表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它们不仅需要被传承,更需要被创新。

  “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做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这是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他们建设了非遗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专题展览活动,并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传播,推动传统文化的“活态”发展。

  打造传统文化交流平台

  走进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石粉画梅花图。据介绍,石粉画的问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以各种不同颜色的天然矿物质——石头研磨成粉作颜料绘制而成,此技艺已经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往里走,参观者就进入了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区,这里展示了京剧脸谱、内画鼻烟壶、布糊画、北方派剪纸、铁板浮雕、孔明锁等非遗项目。在这里,参观者不仅用眼去感受,还可以动手体验非遗技艺,亲自制作一件陶器或者一个面塑、编织一个绳结,感受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这里已经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景辉说,他们定期举办非遗作品展览、交流、体验活动,希望能与已经签约入驻的300余位非遗传承人一起守护非遗这份执念,让大家在学习非遗文化的同时,能真正将非遗精神传承下去。

  “从2017年9月公司成立到现在,虽然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是我们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张景辉说,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实践和生活方式中的传承与发展,他们成立了非遗文化交流中心,为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让非遗走到百姓身边

  前不久,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在北城国际社区举办了“非遗进社区”活动,让剪纸、刺绣、秸秆制作、布贴画等非遗项目走进广大社区群众,让大家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

  “非遗源于民间,我们希望能让非遗回归民间,让它在老百姓中扎根。”张景辉说,他们定期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非遗传承人已经到金谈固、荣景园等社区进行过宣传、教学活动。之后,还将分批次到其它社区进行非遗知识讲解和非遗技艺展演,让社区居民了解非遗项目,掌握非遗知识,形成保护传承非遗的共识。

  此外,国翠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还与学校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已经与40多所学校、3个少年宫实现了对接,并选择烙画、脸谱、棕编、剪纸、泥塑、绳编等项目进行教学。

  张景辉说,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他们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们在兴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之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今后,交流中心还将举办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传扬非遗文化,使非遗融入现实生活,走到百姓身边。

  打开非遗传播的新思路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非遗传播和传承方面也要开阔思路,充分利用“非遗+科技+互联网”的手段,以“听得见的非遗”“带得走的非遗”“学得来的非遗”等多种简单、贴近生活的数字化方式,展示非遗技艺。

  “网络传播是时下最便捷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张景辉说,现在,不少非遗传承人不再满足于面对面的原始传播方式,而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变化、生活节奏、阅读习惯,把非遗传承的全过程制作成视频放在APP、网站、微信、微博上。由于这种方式图文并茂、音频同步、动感十足,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授效果。

  因此,我们要鼓励非遗传承人拥抱互联网,把非遗的生活场景搬到网络上,让网络世界成为非遗传播的新阵地。“因此,我们也开发了互联网平台,进行非遗作品拍卖、视频教学、活动宣传等。”张景辉说,他们想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拉近非遗文化与市民间的距离,让非遗慢慢地走进人们心中,融入现实生活。

关键词:非遗,传统文化,发展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