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熬夜、久坐运动少、不良情绪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因。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平和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保证。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书法能使心静下来,慢下来,舒缓情绪,协调身心,达到蓄积能量的状态,对于人的健康颇有益处。下面就请刘主席谈谈他对于书法与养生的感悟。
一、书法练习与养生
(一)强身健脑
书法是一项动静结合的有氧运动。练习前,拭桌研磨,铺纸择笔,一边准备,一边收摄心神,落笔前,“一管在握,万念俱销”,逐渐入静。不仅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书法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黄帝内经中“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一段功课写下来,微汗既出,酣畅淋漓,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了锻炼,周身舒畅。
书法的练习对象通常是中国文化典籍,诗词文章。初学书法的反复临帖,书法练习前的大量诵读,无不有利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大脑的锻炼。书家经典《兰亭序》324字,在不断的揣摩、观赏、临摹、书写中,这些书法作品在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就形成了书法的记忆,有助于大脑的健康发展。
(二)凝神练气
练习书法,是一项讲究身脑合一,练气、养气、用气的功夫。书写前,凝神静思,谋划全局,心安气定,气沉丹田,排除杂念,屏住呼吸。书写时,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悬肘松肩,灵活地运用手指、腕、肘、臂、肩、腰、腿等全身各部位协调动作,使体内气脉畅通,真气充盈。书写中,动作快慢相兼松紧自然,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意力并用气韵和合。要写出气势和神韵,既要会用力,又要会用气,才能写出有功力的作品。所以书法能凝神聚精,吐浊纳新,平衡阴阳,升清降浊,运真驱邪,百脉相通。
(三)养精正心
书法有涵养精、气、神的功效。整个书写的过程,通过调整自身意念、呼吸和姿势,调心存神,排除杂念,清净、养生的境界,实现人体精、气、神的自我调节和完善。难怪古往今来书法家长寿安乐者居多。
书法实际是一个以笔生意、以意达情、形意相通的过程,因此书法对书者心情、心态和心境的调节和塑造有重要作用。如写楷书可去烦恼,写隶书可使人恬静,写草书可使人激昂,写篆书可使人舒畅;书者在书写时产生快感、创作时产生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回报,种种美的体验使书者常处于精神愉快的状态之中,有利于身体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提高身体自身的免疫力。
书法对书者心情的调节功能须建立在平正心态塑造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平正的心态,心情的平复可能只是一时宣泄的结果。柳公权在《笔谏》中留下垂范后世的至理名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充分说明了书法与立人的关系。书法是心情心态心境的自然流露,字如其人,笔正而人正。现在有一些人追名逐利,标新立异,实则偏离书法之道,不但在书法上难有大成,而且劳伤心神,逆气而行,于身心有损伤,于立人有偏妨。因此,书法研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树人炼心的过程,“其心正者,浩气存焉,气盈心虚,体魄强健”。
二、书法欣赏与养生
(一)赏经典之美,开智慧之门
《心经》是历代名家必书之作,其中蕴藏着引导人们顺利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让人们有机会在此生获得大自在。《心经》“度一切苦厄”的慈悲,“赏无上清凉”的境地,轻而易举地给书者带来心灵的启悟。老子《道德经》中亦云:“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早已指明了身体、肌肉的放松带来心灵的放空,大道至简。如“撇捺人生”的书法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从字的名相出发,道出的却是阴阳和合的人生哲理。书法就能成为养生的方便法门。
(二)赏名家之作,心领神会
书法是美的载体,是流动的音符,无声的旋律。一幅理通、力遒、形美、韵胜的优秀书法作品,是书者以墨法和章法在立体空间中制造矛盾并解决矛盾达到的和谐统一。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怀素其书波澜壮阔;颜真卿书法峭拔奋张;柳公权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张旭字形奔放豪逸……经常与这样的书法作品相伴,沉浸于美好的精神享受之中,引起大脑皮质新的兴奋点,使原来处于紧张状态的部分得到抑制,进入休息状态,促使大脑各部分趋于平衡,有利于人体的各个系统正常运转。以书为乐,以书会友,襟怀坦荡,自得寿康。
(三)赏自己之作,怡然自得
当书者完成一件书法作品,面对该作品细细品味和反思,从构思到情志是否圆融流畅;从运笔用墨,间架结构,到章法布局,落款鈐印,是否自然得体;书写节奏是否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内心的时而万马奔腾,时而幽处寻踪,时而小溪流水,时而电闪雷鸣,时而翻江倒海,时而冲天如鹏的生命激情,在不断的咀嚼中思量中提升技法,梳理情绪,正心诚意,怡然自得。这种集中精力的深度反思本身就是排除杂念,形神共养的过程,与其它养生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书法教学与养生
除了自己研习书法,还致力于传播书法之道,用一颗乐于奉献的大爱之心,面对不同的受教群体,刘先生秉承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针对“书法进课堂”的中小学生,针对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针对农民书法兴趣小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带他们入门,引导他们将家训、春联、农家诗等以书法形式表现出来,并以举办农民书法展的方式,将书法作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的载体。
刘先生在书法的创作中如痴如醉,愉快生活快乐学习,谦逊做人专心做事,在书法教学中无私奉献,热心分享,使社会受益的同时扩增自己的心量,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达致生机勃勃、生气盎然的养生境界,绽放出生命的熠熠光辉。这正符合了《庄子·内篇》中首次出现“养生”一词的本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调养身体,滋养心灵,丰盈生命,活出“砚田笔耕三十年,凹石秃管坐忘言。世间机巧都磨尽,留得天真似愚顽”的生命状态,达到书法与养生的和合归一。
刘金凯先生自幼热爱书法,谈起书法和养生的关系,以书法对养心、调心和正心方面的作用切入,从书法练习、书法欣赏和书法传播的角度,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深入浅出地道出书法和养生本质的相通之处,那就是心气和泰,清静安然,喜乐奉献,无所期求。
编者后记
“防未病”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智慧,如果失去健康,赢得了世界又如何?失去了健康,相当于失去了人生所有个“零”之前的那个“一”。所以每个人不要提前透支健康,同时还要提前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才是健康的保证。
养生的关键之一就是学会放下。“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的一切痛苦源头皆是欲望与执着,倘若能把情名利等诸多欲望看淡些不执著,病又会从哪里来呢?
养生的关键之二在于相信自己的自愈力。身体是一台精美复杂而又神奇的仪器,比现代最前沿的科学更高级更精密。比如我们身体上划个口子流血,但不会血流不止,血会自己凝固。比如我们的发烧和咳嗽都是人体自身的调节和防御。真正养生就是充分相信我们的自愈能力,并用智慧、用能量、用方法调动我们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是最强大的神医,这位神医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自愈力。这种自愈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养生的关键之三就是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正如前文刘金凯先生谈到的书法与养生的关系,实际上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与日常养生相结合,挖掘出一套滋养身心,自助的养生方法。
本文仅以刘先生对书法与养生的感悟为契机,抛砖引玉,希望引发更多人对自身健康与养生的重视,养自身正气,提高自愈能力,以健康承载起更多的人生使命,为后世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王翔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