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本网原创

脱贫攻坚摘穷帽 戮力同心奔小康 ---赞皇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霖 范绪国 安献峰
2018-11-03 08:32:00
分享:

  长城网石家庄讯(记者张霖 通讯员范绪国 安献峰)赞皇县“七山二滩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和国定贫困县。近年来,赞皇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抓精准扶贫,创新开展“绿色扶贫”、“互联网+扶贫”、山区教育扶贫、政策延伸扶贫,凝心聚力抓发展,精准扶贫求突破,真扶贫、扶真贫,用真情、下真功,因户施策、因人施助,以“绣花”功夫打“组合拳”,打造精准扶贫赞皇升级版。全县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7.03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627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780元增长到5729元,年均增长11.1%,为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奠定了良好基础。

板栗种植成为西部山区百姓增收渠道之一。  范绪国  摄

  “绿色扶贫”,处处都是摇钱树

  “精准扶贫,关键是使贫困户找到稳定的产业和收入来源,依靠自己的骨头长肉。”赞皇县委书记冯立业说。

  近年来,赞皇县立足实际,深挖山区优势,创造性提出“绿色扶贫”理念,向荒山要绿地,向瘦土要效益,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把大力发展林果业作为扶贫的主导产业,根据贫困村的优势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项目。

  在推动过程中,该县创造性地实施了“四统一分”造林模式和“三无偿、四配套、五协调”服务措施,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苗木供应、统一管理、分户经营,无偿供应苗木、无偿嫁接、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做到树栽到哪里,水利、电力、道路、旅游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通过为农户提供全程“保姆式”无盲区服务,让农民敢栽树,愿栽树,栽得起树、管得好树。在中部丘陵片麻岩地区发展大枣,西部深山区发展板栗,中东部土质较好的地区发展核桃,坚持“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在岭根底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带动军营、许亭等周边村,在鲍家滩发展樱桃产业,带动龙堂院、千根等周边村,形成了产业集群。

电商为大枣、核桃、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范绪国  摄

  说起绿色扶贫的模式,赞皇县建档立卡户赵连山总是一个劲儿地为这种扶贫模式点赞。9月28日,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赵连山便推上小车,拿上竹竿到山上收栗子,等大多数村民到山上的时候,他已经采摘了两三布袋了。“赵连山上工早啊,干活也利索多了!”大家纷纷夸赞,“赵连山真是变了。”

  搁以前,“人家干活他看热闹,别人劳动他睡觉。”游手好闲的赵连山,时间一久便成了三六沟村的“贫困户”。三六沟村地处赞皇县西部山区,是该县十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以种植板栗为生。多年来,交通和技术一直是该村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县里出台的“四统一分”造林模式和“三无偿、四配套、五协调”服务措施给三六沟村的林果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明天,也让赵连山有了生活的奔头。在县、镇两级的帮助下,田间作业路修到了板栗林里,林业技术讲解员也走到了田间地头……这一切都让和赵连山一样的建档立卡户看到了希望。“还是老话说得好,靠双手才能致富啊。”赵连山算了一笔账,自家在山上种了200多棵板栗树,收获了800多斤板栗,收入到达3000多元,今年肯定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赞皇县像赵连山这样靠绿色扶贫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不在少数。

  目前,该县大枣种植面积达45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0万亩,加上樱桃、苹果、板栗、寿桃等特色林果,种植规模近90万亩,覆盖了97个贫困村,产值达到74140万元,基本实现了农业人口人均拥有4亩果园、200棵果树,促进了13826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如今,10万粮农变果农,山区变景区,“山山都是花果山、树树都是摇钱树”,赞皇县闯出了一条造林绿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该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5年该县被国家十部委评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16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互联网+扶贫”,打通产品外销路

  赞皇山场广阔,物产丰富,可以说是农产品的宝库,但销售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薄弱环节。如何利用互联网服务县域经济,加快脱贫步伐,为农民增收助力是县委、县政府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赞皇县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支持“互联网+”行动的重大机遇,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互联网+扶贫”模式,积极对接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结合实际,该县成立了“互联网+扶贫”领导小组,组建了“互联网+办公室”,成立了“互联网+联盟”,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了县级“互联网+扶贫孵化基地”,开发了“大美赞皇”网络营销平台,成功举办了精准扶贫工程——“我的柿子树”网上认领活动。同时,该县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旅游,研发了AAAA嶂石岩景区网络营销平台,借助互联网推介赞皇、宣传赞皇。目前,该县已基本形成“互联网+合作社+超市+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大枣、核桃、蜂蜜等特色产品和建陶等工业产品销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赞皇县先后成功举办互联网+行动推介大会、太行山县域互联网+扶贫峰会等活动,发布了工业、旅游、休闲等四大类34个招商项目,总投资244.6亿元,先后签订了投资150亿元的22个项目,显现出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的独特优势,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实现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创新发展的路子。

  10月15日,赞皇县华润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贫困户杨瑞珍正在和工友们相互配合着把已经装袋的枣夹核桃装入快递箱内。在杨瑞珍的眼中,电商平台是个充满“魔力”的新鲜事物。因为她和工友们每天装箱的“叁两银”、“好多树”等大枣深加工产品,都是通过这个平台大批量销往全国各地。“大家都说俺们县的农产品因为‘触了网’在全国有了知名度,起初俺不相信,但自打来公司打工后,看到物流公司天天整车厢的往外运产品,还有很多年轻人通过开网店代销公司的产品致了富,俺算是真正感受到了电商的厉害!”杨瑞珍说,她家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丈夫患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正是赞皇县在扶贫过程中提出的“互联网+扶贫”模式,让她全家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咱们县常年免费办电商基础培训班,咱们公司也天天有年轻人过来学习,孩子们可以随时过来学,等学会了既可以在咱们公司上班,也可以自己在家办农村淘宝网店,靠卖农特产品实现脱贫致富。”赞皇县华润农产品有限公司张佳明说。网络销售已经成了他们公司主要销售模式,并且全县有200多人通过互联网为他们公司代售产品。如今赞皇的农特产品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买到,而电商平台也已经成了年轻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赞皇西部山区盛产核桃、樱桃、苹果、板栗、蜂蜜、笨鸡蛋等特色农产品,以前常因信息和运输不畅,烂在山里无人问津。家住深山区下段村的张录国是个养蜂专业户,凭借着丰富的蜜源,每年都能生产几千斤优质蜂蜜,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优质的蜂蜜却卖不上一个好价钱。如今县里大力发展的“互联网+扶贫”,使这里的山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出了山沟。县里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快递公司在他和乡亲们的家门口把大枣、核桃、土蜂蜜配送到全国各地。

  目前,赞皇县共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农村淘宝站、智惠农村等网店424个,农村电商服务实现了212个行政村全覆盖。全县电商企业达12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百万以上的电商企业达到36家。2017年全县网络交易额达5.85亿元,带动辐射近3000名贫困人口。

  赞皇县的“互联网+”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多次接受国家部委和省、市、县的调研考察,并得到了充分肯定。该县先后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互联网+扶贫试点县和第三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对赞皇县黄北坪乡长沙村的建档立卡户张振国来说,让自家的孩子到县城读书,接受优质的教育,是他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现如今,曾经的奢望变成了现实。他家的孩子张永康现就读于赞皇县第二中学,除了享受“两免”政策外,他每年还能得到2400元的生活补助(含营养餐)和450元的交通补助,上学不再从家里拿一分钱。这样一来,张振国夫妇自己也有了时间可以外出打工赚钱了。截至目前,赞皇共有1102个贫困家庭下山就业,真正实现了“小手拉大手”一起走向了小康路。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拔掉穷根”的有效途径。2013年以来,赞皇县积极实施“孩子下山进城就读,带动全家到县城就业,以教育改变命运”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把山区教育扶贫作为“拔穷根”、加快脱贫致富的重大战略举措,由“经济扶贫”变“智力扶贫”、由“输血”变“造血”,集全县之力抓教育。该县先后投资1.53亿元,用于建设15所高标准的项目学校,实现了“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的教育格局,全县10390名山区孩子受到了优质教育,其中2609名贫困家庭学生,在政府的补助支持下,圆满完成学业。

  针对小学生寄宿中心小学和留守儿童管护难问题,赞皇县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每年投入220万元,为13所寄宿制山区教育扶贫项目学校配备了65名“爱心代理妈妈”,为学生提供了“保姆式”服务。

  政策延伸扶贫教会百姓过日子

  为进一步提高特困群众的生活水平,赞皇县还制定了“两线合一”扶贫方案。2017年,赞皇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达到340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639.3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469.8万元,低保户100%享受低保政策,兜住了底线。同时,该县对贫困户实施健康扶贫,免费让兜底贫困户就医,大幅提高一般贫困户报销比例,杜绝了因病返贫。

  “领导干部只有到农村去,到最贫困的家庭去,向群众学习、向百姓问计,找准热点、难点、重点、弱点,摸准实情,因户因人施策,才能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精干队伍带入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有的放矢地开展扶贫工作。”赞皇县委书记冯立业说。

  赞皇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有的连村里贫困户的家门都没进去过。为此,赞皇县把“流动党校”办到地头坑头、办到扶贫一线。他们在全县开展“两级书记访百家”活动,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带头走访贫困户100户以上,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走访贫困户50户以上。

  基层干部说,以前向上级汇报扶贫工作习惯拿着讲稿说,如今贫困人口情况了然于胸,张口就能说。

  “只有到了贫困户的炕头上,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使扶贫措施更有温度。”赞皇县土门乡党委书记商瑞英说,通过走访发现,有部分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刘家庄村民刘二付今年79岁是村里的五保户。按照政策,刘二付每年享受5720元的五保金,还有米、面、被褥等生活救助物资。这些兜底政策虽然保证了刘二付基本的生活,但是由于没有劳动能力,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观。

  为了改善像刘二付一样的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赞皇县秉承“不能替老百姓过日子,但要教会老百姓过日子”的工作理念,制定了《关于推行家政救助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的实施意见》,创造性实施“家政救助”,为贫困户开展清洗衣物、理发、修补门窗、家具、房屋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特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让贫困户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扶贫政策的温暖。

  目前,赞皇县已经为1200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开展了家政救助,按照“政府出资、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为他们提供打扫卫生、修补房屋等多项服务,并为他们量身打造了救助方案,分为按月救助,按季度救助,半年救助和一年救助等类别。

  誓摘贫帽奔富路,砥砺奋进建小康。赞皇县将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打好“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凝心聚力,只争朝夕,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关键词:脱贫,小康,赞皇县责任编辑:李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