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23个乡镇,717个行政村,总人口50.4万,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近年来,平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瞄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集中资金、项目、政策等优势资源,抓住短板弱项,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后续发展四个方面突围突破,活跃带动全局,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打好基础设施硬仗
平山是山区大县,县域面积广,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差,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短板。近年来,平山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5.8亿元,对农村水电路等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善交通条件,建成了西柏坡高速,开工了太行山高速。全县260个贫困村全部完成主要道路硬化、亮化。
完善公共设施,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提升。260个贫困村实现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并按要求配备了文体器材和环卫设施。
平山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优先将贫困村列入年度美丽乡村进行重点打造,目前全县260个贫困村中,已建成美丽乡村达标村145个、省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60%。特别是与河北荣盛集团合作,以李家庄村、石盆峪村为核心,对周边7个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打好产业发展硬仗
平山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整合资源、资产、资金,探索创新了“三个全覆盖”“四种新模式”的产业扶贫格局。
“三个全覆盖”:产业项目全覆盖。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建立了总投资7.55亿元,包含1472个项目的脱贫攻坚项目库,全县260个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合作组织全覆盖。全县260个贫困村和35个面上贫困村全部成立专业合作社,全县所有贫困户全部入社,入股分红;金融服务全覆盖。搭建了扶贫贷款担保、扶贫投融资、农村产权交易三个平台,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户贷企用”“企贷户用”“户贷户用”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15亿元,2017年发放额度河北省第一。
“四种新模式”: “农业园区+扶贫”。把扶贫资金向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倾斜,扶持做大产业链条,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入园打工等方式,获得租金、薪金、股金,带动209个贫困村8791个贫困户23509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以重点景区为依托,鼓励周边贫困群众到景区打工或发展经营项目,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带动883户2753人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1100元左右;“林果产业+扶贫”。发挥山场、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鼓励贫困村发展种植,全县共发展核桃49.8万亩、苹果12.5万亩、经济作物5000多亩,覆盖7468户18320名贫困人口;“光伏产业+扶贫”。以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为契机,利用荒坡山场、闲置空地和屋顶,建成集中式扶贫电站项目,覆盖6354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元。
打好政策保障硬仗
该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每项政策都精准到户、落实到人。
教育保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儿童4294名全部在校,全部免除了学费、课本费、住宿费,按照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的标准发放了助学金,“三免一助”落实率100%。对全县贫困家庭在校大中专学生、研究生进行全方位资助。
医疗保障,探索了“3+X”健康服务扶贫体系。在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基础上,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定免费体检、上门义诊制度,办理商业医疗保险,取消县内普通门诊、慢性病、大病保险起付线,建立“医联体”“医共体”,探索村卫生室“院办院管”“村办院管”,推行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住房安全,对全县农村危房进行了逐户摸底,落实补贴政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87户247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全县所有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县村庄水质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并具有就业意愿的10386名贫困群众,实施“点菜式”免费培训,确保贫困人口有稳定收入。
打好后续发展硬仗
平山县聚焦全面小康,巩固脱贫成效,建立长效机制,努力让老区群众享受更多福祉。
完善精准防贫机制。对2014年、2015年、2016年已脱贫人口,和今年达到脱贫条件的,享受的教育、就业、医疗、产业等政策保持不变,对临界线内的进行季度观测、重点帮扶,确保持续增收不返贫。同时,由县财政出资,设立防贫保险基金,与保险公司合作,重点针对脱贫户、边缘化人群,办理脱贫保险,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保障脱贫质量。
强化后续发展扶持机制。落实《关于脱贫出列后续扶持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质量稳定脱贫加快后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动态管理、旅游带动等10个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以承办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投资200多亿元,谋划实施景区打造、设施配套、路网提升、环境优化等四大类工程,在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四资运作、四化融合、四权明晰”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壮大以城子沟为代表的“三区共建、三生合一”的融合发展模式,以南文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村企合作”的互助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