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南太合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路荣发展示随礼名单。近年来,山东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大大减少了农村红白喜事攀比浪费现象。村民的婚丧嫁娶省心省钱更文明。新华社发
今年春节,许多返乡过节的人都深感红包、吃喝、赌博对亲情的伤害,因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他们还看到了那些因此而导致家庭破裂、生活贫穷的现象。但在很多拥有乡规民约的地方,一股股移风易俗的暖流扑面而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成为大家的共识。
说起传统文化,人们似乎记得最清楚的是诗词歌赋书画,其实,作为蒙学读物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影响也很深远,并且更为普及,而乡规民约家训,在老百姓的家里,在遍及全国各地的乡村中,更具传统文化的大众性。
今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乡规民约家训正得到继承和发展,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强劲生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提出,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土生土长的道德规范
说起乡规民约家训,就不能不提历史传统,因为这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传统道德规范,不但赓续久远,而且最接地气。
在历史上,乡规民约家训产生于最基层,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法律之外规范千家万户的道德准则。由于这是人们亲身体验利弊得失后自发订立的,所以其认同感发自内心,得到了多数人的自觉遵守。
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民俗博物馆里陈列着石锁、石碗、石瓮、石锤、石臼、石像等众多石头制品,但是让村民最骄傲的还是30多块刻有历代村规民约的石碑,既有节水碑,也有护林碑、禁赌碑,世世代代作为道德规范支撑着这里的村民生活。现存民国以前的河北碑刻中,大部分跟乡规民约也有关。涉县偏城镇畔峪村关帝庙墙上的清代禁赌博碑,不但记述赌博的危害性,还记载了村民为禁赌专门设置过巡赌人。武安徘徊镇泽布峧村有清道光二十六年刻立的乡规民约碑,碑文规定:禁止向河沟内倾倒垃圾,否则罚款。清光绪二十九年,临城南程村刻立晓谕事照碑:水井为全村公有,不准污秽。清康熙四十九年,护林告示碑立在了满城翟家佐村北的莲花山上,告示村民保护山林果树。
在山西许多乡村里都可以见到过去刻在巨石上的各种禁约。沁水县刻立的“蒲弘公约碑”,其中有:赌博者每一罚大洋五元,开场人罚大洋十元,违抗者公禀;牧放牲畜,损伤树株,每一株罚栽活树五树;踏践五谷者,罚大洋叁元,不遵者公禀;游手为闲偷盗人物,犯者入社公议等。
福建编纂出版的《福建家训》和《福建乡规民约》都显示出福建乡规民约家训在当地的深厚底蕴。《福建乡规民约》全书收录自宋代至今的乡规、村规、民约、合约、禁约、公约、族约、社约、路规等近200篇。长乐市梅花镇22条约规涵盖了与乡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修身、禁赌、防火御盗、学田产业、租税缴纳、乡族争讼等多个方面。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护鱼规约、政和县杨源乡杨源村鲤鱼溪护鱼禁约、诏安县仕渡村仕渡堡《通族会禁》、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洵水荫木碑记》、洛江区虹山乡虹山村水尾树碑文,对生态保护都有明文规定,细致入微,可谓传统文化中爱护大自然的经典之作。
乡贤文化植根于中国大地,与乡规民约家训的关系也密不可分,乡贤往往就是乡规民约家训的制订者、倡导者、身体力行者。江苏南通是张謇的家乡,这位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就是南通当地最杰出的乡贤。1921年,69岁的张謇辑取古人家训告诫子孙,其“家诫”在南通乃至江苏省都有深远影响。
新时代需要新的内涵
尽管乡规民约家训历史悠久,但在当今社会,伦理认同、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需要剔除,而新的环境中不断产生的各种道德要求也应该重新确立,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要体现在今天的乡规民约家训之中。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基层诞生的乡规民约家训,既有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全新道德规范。
如今,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达到3亿多吨,农村垃圾的迅猛增加,其内容的丰富庞杂,是传统社会难以想象的。而农村垃圾的处理速度,也与城市无法相比,垃圾遍地是个普遍现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早已不再是乡村的风貌。如何让“绿色”重归农村?这恐怕是当代乡规民约家训的重要内容。
河北省晋州市北捏盘村有3000多人口,《村规民约》已经修改了3次。现在的《村规民约》有一章专门就村容村貌做出明确规定:“不准乱倒垃圾,乱扔死家禽、死家畜,所有家禽、家畜必须圈养……主要街道的路面上不能和灰和泼水,除晒粮食外,不允许晾晒其他物品……”
走进北京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水峪嘴村村规民约》从村务公开到党员管理,从环境卫生整治到集体财产保护,都有明确规定。最显眼的还是关于环保的那几条,“护山护林,自觉维护村容和公共卫生。不乱排放污水,保障水道畅通,注意饮用水安全,不得向永定河排污……”
土地问题,在今天的农村,与历史全然不同,新的土地政策自然产生新的维护要求,而农村土地管理一直也是基层国土资源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这些都要求乡规民约体现新的内涵,增加土地管理的内容。
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他们自己的乡规民约,其中,“复垦复耕,土地扩增;基本农田,永不占用;依法用地,集约利用……”令人眼前一亮。江苏省类似的村规民约已经日益增多,为保护农村土地利用起到了明显作用,金坛市正是借助“乡规民约”,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很多起违法用地事件。
“打工一年一万三,回家吃酒荷包干。”这是贵州安顺普定县和平村曾经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提起过去村里滥办酒席成风的事,人们直摇头,“状元酒、满月酒、搬家酒……啥名目都有。”村民最大支出项目就是送礼,礼尚往来演变为“人情债”。2015年起,乡规民约等约束方法不断推广,遏制了巧立名目办席、收礼的风气。在制止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这股风气的行动里,乡规民约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河北磁县近300个村专门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喜庆乡规民约,从形式到内容都加以严格规定。
除了奢侈酒宴外,赌博也是乡村的一大“毒瘤”,虽说这在传统中国社会也是一大问题,可如今的赌博早就增添出许多新花样。所以,在如今的乡规民约里,禁赌是一项极为普遍的条款,而且每个地方都依据当地赌博特色增添禁赌内容,对症下药,显示出乡规民约正在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
家训传播如何见效应
家训因为是每一个家庭的训诫,按理说,其应用范围比乡规民约要窄得多。然而,在当代社会,让每一家都拥有每一家的家训,不大可能,这连传统社会里都达不到。因此,优秀家训传播最为重要,传播可以让好的家训传递、熏陶到各个家庭,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江苏徐州开展“最美家庭讲好家训”巡讲活动,全市共组织了120多名市级巡讲员,600多名县、镇、村基层巡讲员,深入城乡各地,讲述“最美家庭”故事,传播好家风好家训。徐州日报、徐州电视台开设了《徐州好家风》《彭城巾帼》专栏,征集编印《家风·家事》丛书,在全社会发动人们议家风、晒家训、征格言、传美德。
家训传播,首先要领导干部带头,好的家训正在成为廉政建设的一项新内涵。江苏扬中引导干部写家训,创建家训600多条;还组织干部议家训、晒家训,借助电视频道、微信平台,推送干部家规、家风故事,弘扬家风家训文化。
可以说,乡规民约家训这些传统文化,如今正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可以说,它们最具普及性、最有实效性、也最接地气。(记者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