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北方广大农村的人都与土炕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冬季都离不了土炕温暖的怀抱。
所有农村的土炕大同小异,有全部都是土坯的,有外部用青砖砌成的,有两边砌隔墙子或直砌到房顶的。土炕基本上占据了屋子一半的面积,对农家生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搓玉米、剥花生、做针线活儿、看孩子等都是在土炕上完成的。土炕是我国北方老百姓吃、喝、玩、睡所离不了的,是农村人休息的好地方。流传最广的民谣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吃饱了喝胀了,躺到热炕上感受和皇上一样了。”农村人热情好客,脱鞋上炕是农村上等的待客方式。
土炕虽然看起来土气、笨拙,却很经济、实用。砌土炕也是有学问的。砌多高、如何留洞、烟囱根儿底下怎么搭、怎么盘烟的走向、挨着炉子的地方怎么搭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烟挟带着热量经过土炕,就把土炕烘得暖暖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往土炕上一躺,身下暖融融的,舒适又自在,不觉就进入了梦乡,而且睡得踏实香甜。贴在滚热的土炕上,对有老寒腿、腰腿痛的人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北方的土炕上大多都是铺炕席,炕席容易把土炕磨下土来,也容易积下尘土。有的地方就在炕上糊上非常结实的牛皮纸,然后刷上清漆。这样做,炕面平整而干净。土炕的土坯在经过一冬柴草燃烧的熏烤,土质变得肥沃无比,垒炕的土坯粉碎后,就是上好的农家肥料。
土炕在农家妇女做家务时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家的土炕砌有鞋柜,里面摆放着整整齐齐、各式各样的鞋子。母亲常常坐在土炕上给我们姐弟三人做鞋。土炕上放有小桌子,做鞋前母亲就在桌子上先刷一层糨糊,再在上面贴上一块一块碎布料。布片的形状大小不一,天气不好时就要放在土炕上晾干。我最喜欢的那件紫色毛衣,是母亲每天晚上在土炕上织到夜里才完成的,所以那段时间我家的土炕上总放着一团团的毛线。土炕又是我们一家人过团圆年的地方。每到春节,我们一家人就在热炕上守岁迎新、看春节晚会、吃饺子。
土炕上围墙的装饰,我们叫“炕围子”,炕的三面都有跟炕墙一般高的炕围子。农村炕围子上都画有图案,又称炕画、墙围画。炕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内容很丰富,包含有特殊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炕画承载着农村的民俗特色,也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条件好的人家,会请专业画匠来画炕画,山水图、花鸟图、人物画,各有喜好;条件差一点儿的,会买来有着亮丽色彩图案的炕围纸,让裱糊匠细致地裱糊上去。色彩图案各异的炕画给土炕增加了别样的风采。如果炕画脏污了,用湿布揩擦则又光亮如新,因此十分受农村人的喜爱。后来,又出现了瓷砖炕画。炕画成为那时农村展现地方文化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逐渐城市化,村民也都住进了楼房,土炕、炕画便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但土炕和炕画却留给了我永久的温暖记忆。